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2023-04-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50
转发:1
评论:0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这两天,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世界读书日设立的目的也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做学问,那就从爱读书开始,那么古人是如何读书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其实在古代,读书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在于没有书读,还有就是没有钱读书。古人读书也不是很方便,最开始没有纸,不能复印,人们只能手抄并且抄在竹简上,当然了,也有人会抄在帛上的,卷成一卷儿的,但是这种在那个时候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够用得起。直到后来,人们发明了纸,只是有了纸也只能用手抄。此外就是去私塾读书,一般都是有钱人家,普通人家不仅上不了学,这吃饭都成问题,而且这些人可能都是在家中帮父母干农活,想要去读书是一件较为奢侈的事情。由此...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这两天,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世界读书日设立的目的也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做学问,那就从爱读书开始,那么古人是如何读书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


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图源自网络


其实在古代,读书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在于没有书读,还有就是没有钱读书。古人读书也不是很方便,最开始没有纸,不能复印,人们只能手抄并且抄在竹简上,当然了,也有人会抄在帛上的,卷成一卷儿的,但是这种在那个时候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够用得起。直到后来,人们发明了纸,只是有了纸也只能用手抄。此外就是去私塾读书,一般都是有钱人家,普通人家不仅上不了学,这吃饭都成问题,而且这些人可能都是在家中帮父母干农活,想要去读书是一件较为奢侈的事情。


由此可见,古人读书时比较辛苦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于读书时是非常喜爱的,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比如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董遇,在汉献帝兴平年间,战乱纷起,再加上连年的大旱,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人们想要吃饱饭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家里根本就没有钱供孩子读书。


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图源自网络


只是董遇这个人,他从小就喜爱读书,虽然没钱读书,但是他仍然喜欢读。为了养家糊口,幼小的董遇每天和哥哥上山打柴,再挑到镇上去卖,换取一点收入,每天傍晚回到家,大家都很累了,不过董遇不顾身体上的劳累,依旧刻苦读书,困了他就起身在水缸里舀一盆冷水,往自己脸上泼,清醒后,他又坐在桌子前面读书。到了冬天,对于大家而言是难得休息的时间,而对于董遇来说,就是读书的大好时机,虽然天气非常冷,但也阻挡不了董遇读书的心情。


附近读书的人都认为他很博学,便想要请董遇来讲学,不过他不肯教,而是对别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假的人就说,您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哪有时间读书,听后,董遇就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不懂“三余”是什么,董遇便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的时间,冬天的时候,没有多少活干,是一年当中最空闲的时间;夜间,不能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空闲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的时间。“可以说,董遇就是利用这个”三余“时间,刻苦读书,从而成为了三国时期有名的学者。


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图源自网络


古人读书有很多方法,比如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陈善的"入书、出书”法,宋人朱熹读书的“三到法”等等,古人除了有好的读书方法,他们在读书上市不怕吃苦得。总而言之读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日积月累,几十年如一日,想要站得高,走得远,那么就更应该好好读书。(族谱网:www.zupu.cn


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的读书指南:《读书分年日程》重视温习
元初教育家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多被视为推荐书目的先导。日程所指示的读书次第和读书方法对后世,尤其是对清代以来的读书风气影响较大。对于一般读书人而言,《读书分年日程》是循序渐进的读书指南,更重要的是它成为读书人自我评判的准则,使读书人能自律自持,力求日有所得,而不至于荒废懈怠,从而有利于良好心性的养成。《读书分年日程》其实只是一种衍生物,它将“朱子读书法”落到实处,并使之形成条理清晰的规章和程式,程端礼对朱熹的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等读书法则深信不疑,以为其学初虽不如他人,但若能守朱子之法,“持心坚苦,积岁月以渐进”,终有收获;而他在教书育人之中,对朱子读书法亦用心实践。程端礼将朱子读书法以学问的循序渐进为线索,将时间划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单元,用于一系列典籍的学习,从而使读书学习有一套严格的日程可以遵循,并可得到方法上的指导,这大致就是后来学校的课程表。...
· 4.23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与简介
世界读书日简介“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世界读书日的由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
· 读书改变命运看看古代书痴是如何读书的
原文:钱思公(钱惟演)虽生长富贵,则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背后的故事:这世界上,有些人痴迷于麻将,喜欢一整夜一整夜地玩,丝毫不见疲态;有些人喜欢在KTV唱歌,嘶声力竭,喝酒喝到烂醉如泥,不省人事;有些人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即使烈日暴晒也不停止在球场上奔跑。有些人则喜欢读书,并不是普通的喜欢,不是用读书来打发时间,乃是从深入骨髓的一种痴迷,如痴如醉。书痴读书,自然与其他人不同。关键在于一个痴字。虽颠沛流离而书不离手,虽困穷潦倒却仍然不忘读书,虽大火烧身却仍旧沉迷于书籍的世界。宋代的钱惟演是个书痴。他是吴越王钱�m之子,从小生长于富贵之家,后来官至翰林学士、枢密使。通常富家子弟都有些顽劣气质,但是没有。生活中他没有什么嗜好,惟好读书。他对书籍的喜欢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一刻也离不开...
· 古代科举之路:古代官员是如何读书与做官的?
读书人在古代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如果在乡间,家有秀才,那么其地位就会高于别家;在官场,书香门第同样是引以为傲的事。因此,古代官员“白天做官、晚上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习惯使然。历朝历代的官员大多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寒窗苦读,养成了长年读书的习惯,做了官以后大多不改其习惯,能勤于读书,即使在休假中、退休后也依然手不释卷。总之,读书是古代官场的主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的推崇。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品评官员往往看其出身门第,识其谈吐风度,论其书法辞章,讲究名望口碑等,有了这些不成文的尺度,官场上读书、作文蔚然成风,不读书之辈很难在官场里立足和生存。宰相须用读书人,历代皇帝用人导向的指引,以及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制度,都要求做官必须读书。汉武帝时考核提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通达儒学。盛唐时期好学之风遍及朝野,官员士子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
· 爸爸带不肯读书女儿烈日下挖藕,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读书的?
近日,湖北咸宁有一个11岁女孩,在叛逆期不肯读书,所以他的父亲就拉着她在烈日下挖藕4小时,让她体验父亲和爷爷的日常劳作,那天女孩在烈日下脸都晒脱皮了,父亲也很心疼,但是做此举动还是希望孩子能成才,因为在他看来,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后来孩子也体会到了父亲挣钱是很不容易的,并且表示以后会好好读书。其实我国对于孩子的教育事业是非常看重的,而好的教育方式是可以让孩子懂得学习的重要,那么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读书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在古代的传统家庭中,古人对于读书是非常看重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容易学会而且又值得被推崇的事情,像是“田间收种忙,案头文墨香”,其实就是古代家庭的生活写照。古代还在一般上学都是在8岁到15岁之间,而这个岁数入学是比较正常的,一些名人也都是8岁入学。古人对于读书是讲究勤奋,也注重学习的方式。他们不但要用眼睛看,高声朗读,并且还要求抄、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