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行五十二,小名沋郎、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宋理宗赐名“考亭书院”,故世称“考亭学派”。
朱熹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一体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科举的“圣典”。在中国,有学者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