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茶书及其作者探源
关于茶学相关的著作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想必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当就是陆羽的《茶经》了,但其实除了陆羽的茶经之外在历史中还有着很多关于茶学的古籍著作,其中最为有名的除了《茶经》还有《茶具图赞》、《北苑别录》、《宣和北苑贡茶录》、《大观茶论》、《品茶要录》、《东溪试茶录》、《茶录》以及《茗荈录》等,这些古代关于茶学的著作,大多是和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叶的加工工艺、茶的泡制方法以及茶文化周边等展开的,是古代历史中的茶学家们对各领域茶文化的一种总结,在后世对制茶、饮茶以及茶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从茶文化的核心——“茶叶”来说,饮用的成品茶叶通常主要包含了茶树的叶子和芽,可以说古人对茶的热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从古代传说来看,在上古时期,神农氏为了尝百草曾经多次中毒,不少时候都亏得使用茶叶解毒来解围。而从考古发现中来看,在大约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植茶树,可以说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较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从历史中来看,茶叶早期并不称为茶,我们从《神农本草经》中探索,早期人们将之称之称为“荼草”或“选”,而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也就是茶。如今,又到了每年农历清明后谷雨前春季新茶上市的高峰时节,在今天族谱网阿族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时历代著名的茶书,以及和这些古代茶学古文献相对应的编撰作者。
古代煮茶图
【古代著名的茶书及作者简介】
一、《茶经》
《茶经》是当代时期陆羽所著的茶学专著,可以说或《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全面介绍茶叶的一部古籍,在后世评价较高,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这本书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780年,《茶经》也有《茶论》的称呼,《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艺的先河。
陆羽茶经 古卷
作者陆羽简介:
陆羽为唐代复州竟陵人,733年出生,在幼年时期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识渊博,能文能诗,为人较为淡泊名利,从一些古籍来看陆羽的身世颇有传奇色彩,从《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来探寻,陆游在出生后据说因为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在后来被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竟陵,西门外西湖之滨拾得并收养,所以陆游自幼是在寺庙中长大的,在他二十一岁时开始决心写《茶经》,为此开始了对茶的游历考察,每到一个地方就和当地茶农讨论茶事,并将各种茶叶制成各种标本,将途中所了解的茶的见闻轶事记下,做了大量的“茶记”。《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在后世陆羽被称为中国的茶圣,在陆羽之后和茶学相关的著作就变得多了起来。
陆羽 像
二、《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一本“审安老人”创作的图书,在书中主要绘制了早期茶具图谱的图鉴,而饮茶使用的“茶具”称呼方法最早也是和这本图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茶具图赞》的作者“审安老人”不是作者的本名,应该是个别称,作者原名有着很多说法,历史中有说法有指“审安老人”即为“董真卿”,而这本《茶具图赞》的撰写年代大致是审安老人于咸谆五年编撰绘画的,画法主要以传统的白描画法为主来进行图解,且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茶具姓名、字、号、或官爵,尤为有趣。而他的这本著作中所绘有十二件茶具又被称呼为“十二先生”。
图赞茶具图
作者审安老人简介:
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可考,关于他真实名字的说法有很多,其中就有上文的“董真卿”,也有说他叫“茅一相”,因为《茶具图赞》后有茅一相的一篇序文《茶具引》,云其“独耽味于茗,清泉白石,可以濯五脏之垢,可以澄心气之哲,服之不已,觉两腋习习,清风自生”。
三、《宣和北苑贡茶录》
这本书是宋代时期熊蕃撰谱录书,在宋代时期建茶已名传天下,壑源、沙溪以外,北苑独称官焙。其书记自来初至宣和年问, 建茶之采摘, 焙制与进贡法式。而这本书是为研究茶甽‘栽培、制造和宋代贡制的文献资料。
植物茶叶,绿茶近景(来源:灵犀札记)
作者熊蕃简介:
熊蕃出生于宋代时期的一个书香世家,善于写作文章,对诗词歌赋较为熟悉,因厌恶世俗,不应科举。崇信王安石学说,他生平最喜欢喝茶,对茶文化了解的非常透彻,除了著有《宣和北苑贡茶录》还有《北苑别录》1卷,《制茶十咏文稿》3卷。
四、《北苑别录》
《北苑别录》这本茶书古籍为宋代赵汝砺编著的茶书,相传赵汝砺为宋宗室。作者自序:“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日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培,厥土赤壤,厥茶惟上。
作者赵汝砺简介:
赵汝砺相传是宋代时期的皇室宗室,官监察史里行,淳属十三年(1186)为从政郎、福建转运司司账,相传他认为他的老师熊落的《宜和北苑贡茶录》所记还欠完备,故写此书,以作补充,故名。。
五、《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是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所著的一本关于茶的专论,成书的年代大致是在大观元年,所以在后世人们就将这本书称为《大观茶论》,《大观茶论》这本书共有20篇,相对整体的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实也是从当时的茶文化能看到不少在北宋时期我国茶业的发展情况和茶叶制作工艺,而这本茶学著作的传播力和影响也很大,可以说积极的促进了当时产茶制茶行业的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
作者赵佶简介:
赵佶是宋徽宗,号宣和主人,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除了对茶文化痴迷外,他的书画造诣也很高,尤其花鸟画,自成“院体”,他对推动当时的茶业发展有着一定作用的,也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
宋徽宗赵佶
六、《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是北宋黄儒所编撰的茶书,这是黄儒著于宋代熙宁八年的一本茶学专著,收录于《中国宋代茶书》。全书十篇; 在一至九篇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而在第十篇中讨论了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性,书中主要的内容有序文、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溪、后论,全书约有一千九百字。前后各有总论一篇
作者黄儒简介:
黄儒字道辅,北宋建安人,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儒字道辅,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他的这本《品茶要录》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喝茶品茗时对茶叶欣赏应有的鉴别标准。
七、《茗荈录》(也有作“荈茗”)
《茗荈录》是北宋时期陶谷所撰写的一本和茶事相关的文献,在《茗荈录》中记述了很多和历史中茶事相关的趣闻和古诗。乃陶谷《清异录》"荈茗部"中的一部分,此篇原是陶谷所写《清异录》37类中的一类。喻政取“茗荈”一类,除去第一条,将其余各条作为一种茶书,题名为《荈茗录》,《荈茗录》 约近1000字,分为18条。
作者陶谷简介:
陶谷本姓唐,字秀实,为北宋时期的大臣,在早年曾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且做过多个官职,其中就有“中书舍人、给事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单州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知制诰、仓部郎中”等官职,在北宋建立之后陶谷出任了礼部尚书。从陶谷的家族世系来看,他是唐代开国功臣唐俭的后代,他的祖父为唐彦谦,曾历任慈、绛、澧三州刺史,是中书舍人唐次之孙,父亲为唐涣任夷州刺史,在子嗣中有两个儿子分别为殿中省进马陶鄑以及起居舍人陶邴。
陶谷
八、《东溪试茶录》
《东溪试茶录》为宋代时期人物宋子安撰谱录书,全书约有3000多个字,分为了绪论和8个题目,相传为补丁谓《北苑茶录》、蔡襄《茶录》之遗。成书的年代大约是在皇佑年间,尔溪为福建水名,其流域为闽茶主要产地,因以名集。这是(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误题朱子安撰)。一卷。在《东溪试茶录》中主要的内容大致分为八目,总叙焙名,北苑,壑源,佛岭,沙溪,茶名,采茶,茶病。其中以茶与产地为叙述重点,书中有关于“茶病”一目,颇切实用,记述详实。
作者宋子安简介:
宋子安为宋代时期茶学人物,而因为丁谓、蔡襄的《茶录》记载建安茶事,尚有未尽,于1064年前后写《东溪试茶录》一卷。书名东溪是建安的一个地名。
九、《茶录》
《茶录》是北宋时期蔡襄编撰的一本茶学专著,而他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由此写作《茶录》,《茶录》这本茶学古籍大约成书于北宋皇佑年间,也就是公元1049年至1053年,书中的内容上整篇书籍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茶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而下篇主要论器讲的是一些茶具器皿,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从价值上来看,这本茶学专著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本重要著作。
茶录 古卷
作者蔡襄简介:
蔡襄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和书法家、茶学家,字君谟,是宋代时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历史中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书法沉稳,行书温淳婉媚,而他的《茶录》本质上是总结了当时古代的制茶工艺以及品茶的经验。在家族中蔡襄有长子蔡匀、二子蔡甸、三子蔡旬、幼子蔡旻。
蔡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