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何那么多月饼标价499元,古代月饼长什么样子?

2022-08-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94
转发:0
评论:0
中秋节即将来临,月饼也陆陆续续上市,以往的月饼达到“天价”,相关部门提出重点监管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之后,没想到很多盒装月饼的价格变成了499.99元,线上销售的盒装月饼有的更是需要600元的运费。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的传统习俗,那古代的月饼是怎样的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早形成于唐朝,北宋时期在宫廷之间流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图源网络“中秋”一词最早是在《周礼》中出现的,然后在唐朝时期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月饼味道鲜美,于是就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到了宋朝时期,月饼多了许多雅称,比如“荷叶”、”金花”、“芙蓉”等,味道和形状也更加精进。苏东坡有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现存...

中秋节即将来临,月饼也陆陆续续上市,以往的月饼达到“天价”,相关部门提出重点监管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之后,没想到很多盒装月饼的价格变成了499.99元,线上销售的盒装月饼有的更是需要600元的运费。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的传统习俗,那古代的月饼是怎样的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早形成于唐朝,北宋时期在宫廷之间流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


为何那么多月饼标价499元,古代月饼长什么样子?

图源网络


“中秋”一词最早是在《周礼》中出现的,然后在唐朝时期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月饼味道鲜美,于是就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到了宋朝时期,月饼多了许多雅称,比如“荷叶”、”金花”、“芙蓉”等,味道和形状也更加精进。苏东坡有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现存一块1400年前的月饼,这个月饼是唐代“宝相花月饼”,是目前考古领域唯一的一件月饼式食物文物。此月饼是由小麦粉制作而成,中间的馅料有枣子、核桃、葡萄以及一些其他果仁等等。月饼的外皮印有宝相花纹,这是佛教文化艺术影响下的产物。


为何那么多月饼标价499元,古代月饼长什么样子?

出土月饼


在古籍中有许多有关月饼的记载,古代的月饼形状精美、口感美味、而且还有超级大月饼。明末的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这是说有月饼的直径达到了六七十厘米,这个尺寸在我们现在都是非常大的,像我们现在烙的大饼。


月饼从唐朝兴起,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朝朝代代做月饼的技艺都有所成长,到清朝的时候糕点师傅的技术已经非常熟稔了。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一种“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这种月饼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五仁月饼。


为何那么多月饼标价499元,古代月饼长什么样子?

图源网络


而且在古代还发展出了水果馅儿的月饼。《万历嘉兴府志》中也有提及:“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以百果和糖名俸糖,赏月达曙。”更详细的记载,古代还有桃子味道的月饼,清代嘉庆年间,杨光辅的《淞南乐府》有云:“淞南好,时物荐秋香,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新谷渐登场。”


在浩瀚的历史中,月饼也经历很成熟的发展,呈现出许多种类。我们现在的月饼也有很多的种类,分别是广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滇式月饼、京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晋式月饼、丰镇月饼、桥式月饼等。你最喜欢吃哪种月饼呢?

(族谱网:www.zupu.cn


为何那么多月饼标价499元,古代月饼长什么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过中秋会吃月饼吗?古代的月饼是什么馅的?
中秋节日自古就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人们过中秋的方式和习俗也逐渐不同。现代人经常在中秋吃的月饼在古代有吗?他们是怎么制作月饼的?今天,我们来介绍下古代中秋的习俗。吃月饼: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燃灯: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玩兔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
· 月饼
溯源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现已成为中秋节食品和礼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出现,根据《洛中见闻》,唐僖宗曾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曾经提及:“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当中的“小饼”也即是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饼一类的饼形食物,后来才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提及:“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可见月饼于当时流行于民间。清代已有详细记述月饼制作方法的书籍。清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相传元朝的时候,汉人在元人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监控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为此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糕饼,并在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
· 吃月饼
传说有位老伯,中年丧偶,自己把三个儿子拉扯大,打发他们出外谋生,嘱咐他们中秋节一定赶回家来。中秋节这天,三个儿子如期返家。老伯十分高兴,在桌上摆起月饼,其中一个特别大,是用家中仅存的一点红糖做的,其他小月饼是用盐做的。老伯说:我出一上联,你们弟兄三人每人对一副,谁对得好,谁吃大个儿的,对得不好,只好吃小个的了。他出的上联是: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这地月指人间四季的月份日子,每月三十日为满,中秋是八月十五,为缺。老大忠厚老实,理会到父亲的一片苦心,联想自己漂泊游离的凄凉,对了下联: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老伯说:对的不错。老二当了铁匠,想起自己拉风箱打铁的情景,对了下联:炉前拉风,凉风进、热风出老伯说:对的也不错。老三还没想出对句,正在抓耳挠腮。老大、老二逗三弟说:小弟,看来我们吃大月饼、甜月饼,你只好吃小月饼、咸月饼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老三一把抢过大月饼,吟出下联:小弟吃饼,大饼甜、...
· 火腿月饼
起源相传明末永历帝入滇避难,心情不安。御厨别出心裁,将火腿切成碎丁,混合蜂蜜和糖为馅,蒸制成点心。永历帝食后甚喜,因此火腿月饼成为宫廷御点。分类火腿月饼分酥皮、硬壳、荞面等,其中硬壳火腿月饼最具代表性。正确食用吃月饼时若佐以清茶,一则可解油腻、助消化,二则可细嚼慢咽,增味助兴。一般来说,吃咸月饼以喝乌龙茶为好,吃甜月饼以饮花茶为佳。做法将火腿切丁,和白糖拌匀,面粉加蜂蜜加少许水,和匀,将火腿丁包入,捏实,用微波炉将包好的月饼烤制,即可。按传统滇式火腿月饼制作配方比例中火腿月饼含有1公斤火腿,1公斤白糖,250克面粉,250克蜂蜜(可选放或不放)。
· 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自古以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经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食品。每年中秋,人们都要用精致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