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2021-02-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41
转发:0
评论:0
扫墓和上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活动,时间一般在忌日、清明节、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一。大年初一上坟祭祖的习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这种祭祀先人的活动从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在商代正式成为制度。在商朝人看来,家中的先人离世后,也能在天之灵能够看见后代祖孙的生活,所以要祭祀祖先,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能够庇护子孙,消除灾难。这一祭祀观念也一直影响着后人,秦汉时期,祭祀祖先已经成为了具有普遍性不可缺少的礼仪活动,加上官方的推崇,便自上而下的盛行起来。大年初一祭祖跟清明节上坟是有差别的。在古代,春节(新年)祭祖的地点一般在郊外的墓地或是宗祠家庙中,仪式非常隆重,气氛也很庄严,有的地方会在祭祖的同时一并祭祀天地神灵。祭祖对祭祀的供品有着要求,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整个仪式由家长主祭。祭拜也必须严格按长幼顺序进行,不可逾越。人们烧三炷香叩拜后,向神明与祖先祈求丰收,随后烧纸,俗称“送钱粮”。发展...

  扫墓和上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活动,时间一般在忌日、清明节、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一。大年初一上坟祭祖的习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

  这种祭祀先人的活动从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在商代正式成为制度。在商朝人看来,家中的先人离世后,也能在天之灵能够看见后代祖孙的生活,所以要祭祀祖先,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能够庇护子孙,消除灾难。

  这一祭祀观念也一直影响着后人,秦汉时期,祭祀祖先已经成为了具有普遍性不可缺少的礼仪活动,加上官方的推崇,便自上而下的盛行起来。

  大年初一祭祖跟清明节上坟是有差别的。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在古代,春节(新年)祭祖的地点一般在郊外的墓地或是宗祠家庙中,仪式非常隆重,气氛也很庄严,有的地方会在祭祖的同时一并祭祀天地神灵。祭祖对祭祀的供品有着要求,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整个仪式由家长主祭。祭拜也必须严格按长幼顺序进行,不可逾越。人们烧三炷香叩拜后,向神明与祖先祈求丰收,随后烧纸,俗称“送钱粮”。

  发展到了后来,人们会把祖先的神牌摆放在正厅堂,等除夕吃年夜饭之前,先摆放祭拜的香火和酒席,将老祖宗请回家来。

  现在,人们在祭拜祖先的同时,也要按照长幼顺序跪下磕头、烧纸钱,并且说一些祈福祝福的话,希望祖先吃好喝好后,能够在来年继续保佑全家平安顺心。

  在农村,一般大年三十下午就要带上香烛供品来到祖先坟前,恭请历代祖宗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又要带上供品钱纸,将祖先送回坟地祭拜告别。寓意是在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不忘祖先之恩,共度佳节。

  因此,大年初一上坟祭祖与清明扫墓不同,实际上是“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坟头添土    

  大年三十给祖先坟头添土。老话说,坟头凸起,人丁兴旺;坟头塌陷,人丁凋落。添土时一般将坟头加高30公分左右,堆满即可。培土如同为先人穿新衣服一样,所添得的土不可掺杂粪便这是对祖先的大不敬。泥土必须干净,而且颜色最好避免淤泥,尽量用黑色或红色的土。培土时不可用锄具拍打,有人为了不让泥土滑下来,就会用力拍打,这会惊扰先人。


初一祭祖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正式的祭祖是在初一早上。城里人也可以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任意选一日。

  大年三十或初一早晨携带香花、果品、纸钱、香、蜡烛等物品到放在墓地前面,然后染香三根,再将纸钱焚化,清扫、整理坟墓,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磕头三次即可。磕头完毕后佛弟子可念佛号回向祖先。城市公墓,可以先摆上供果、然后点香告知祖宗,最后去焚烧塔中烧纸和钱。

  当然,祭祖还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最好在上午9点到下午15点之间进行。一天中这段时间的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不易被寒气邪气侵入。

  其次,身上最好带一些红色,如红内衣、红袜子,或是红帽子等。

  再次,老幼体弱者可以佩戴护身符,且不要单独去坟地,最好请年轻健壮的男性陪同。如果遇到需要合葬、迁坟的情况,则要另外做好准备和防护措施。

  最后,祭祖时要严肃,不要嘻笑打闹,一定要看着纸钱等祭品燃尽才能离开,这样既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引发火灾,也能避免惹先祖不快。


家中祭祖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大年初一上午,有条件的可把祖辈的照片、写有宗祖的牌位或家谱全部请出来,供在家中客厅或者堂屋的北墙或者东墙,放在五屉柜或者专门的案桌上。

  中午开饭之前,先由家中的男主人,点燃三炷香,面对祖宗祭拜,磕头三次,然后将所有的菜饭放在餐桌上,抬到祖宗照片和牌位前面,供祖宗享用五分钟,然后把餐桌撤回来,全家再食用。

  吃饭完一个小时后,可以将祖宗牌位、遗像、家谱全部收起来。

  很多人问家中放祖宗遗像好不好?

  一般来说,祖宗遗像一般都是放在家中的柜子中,对日常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每逢特别想念时,或是清明、冬至、春节祭祖时请出来祭拜即可。

  不管什么时间祭祀,不管是上坟、扫墓还是家祭,一定记得要上香,不然祖宗不知道你来了,起不到任何作用。

  2021年元旦后,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冬春之际更是疫情的高风险期。为了控制疫情传播风险,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和群众身体健康,以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华夏张氏祖庭管委会为代表的各地姓氏宗亲会纷纷决定取消大年初一及整个春节期间的祭祖活动。

  为了让大家在春节期间安全、便捷的祭拜先人、向亲人送上祝福,族谱网在继续提供线上绿色祭扫服务的同时,还暖心推出家庭团拜活动,让您能够足不出户走亲访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各地风俗你了解多少?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逢年过节更是老百姓向祖先尽孝道的日子。每逢春节,无论平时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都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扫墓和祭祖一直是春节的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习俗最早要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祭祖的过程也有差异。今天阿族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部分省份各具特色的春节祭祖习俗。陕西除夕当天早上,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到了下午,家中的男人要到祖坟前去请先人。由族中长子领头,在坟前先从高位祖先请起,依辈分大小将祖先一一请全了才能回家。除夕晚上,在家中先人的灵前献上一碗饭,然后从家长开始,家庭成员依次向先人的牌位上香、磕头。磕头必须五体投地。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有亮,第一碗臊子面要献给先人,之后全家一起祭拜祖先,祭拜过后才开始吃饭。从初一到十五,每天一早一晚,家人都要到先人灵前祭祀,并注意及时续上香火。正月十五晚上家长撤去先人灵前的祭品,挑上...
· 【阿族说时令】元宵节为什么又叫上元节?你知道其来历和传说吗?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的来历早在汉朝时期,道教中的五斗米道把天、地、人尊为“三官”,又叫做“三元”,并将之与节候相配,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一般正月十五都被用作祭祀天帝祈福的日子。到了南北朝的时期,三元都要举行相应的庆典,而上元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一天是年初,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有祈求全年平安的意思。到了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弛,上元庆典却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元宵节就是上元节。前者是民间节日,后来源自道教节日,合二为一。上元节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猎杀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
· 【阿族说时令】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有哪些习气风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中,第一个“春”字指代的节气就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寅月(正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相关的民俗活动也一直流传至今。立春习俗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
· 解密:春节和除夕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习俗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传承,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而其中春节和除夕更是我们每年最重要的时候,虽然两个节日连在一起,却永远是我们所铭记的节日,但是很多人对春节和除夕还是很混淆,那么,春节和除夕有什么区别,春节和除夕的区别在哪里?欲知详情,请往下看。“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那大家知道除夕的习俗是什么吗?除夕有什么习俗吗?现在跟着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除夕的习俗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传统座次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
· 【阿族说时令】农历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为腊月?腊月有哪些习俗?
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为什么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呢?农历十二月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古人非常重视祭祀,认为祭祀乃是“国之大事”,把岁终祀祖先、祭众神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商朝时,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浩大,礼仪隆重。后来就把冬祀称为“腊祭”,就是在腊月合祭众神,十二月也就成了“祭祀之月”的腊月,把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腊日”的日期最早并不固定,不同地方的日期都不相同。到了汉朝,官方规定冬至后第三个戍日为“腊日”,祭祀诸神和祖先。古代生产力底下,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一到冬天就“猫冬”了。尽管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