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将军桓t
华夏将军桓t,桓t(yǐ):本为秦将。秦始皇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
华夏
生平迁居鄞县,明末贡生,以恩贡入太学。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与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图谋抗清,时称“六狂生”。南明鲁王监国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曾联络总兵黄斌卿。顺治四年(1647年)冬,华夏、王家勤、屠献宸、杨文琦等人在宁波发动抗争,因谢三宾的告密而失败,五月初二日被杀,死前大呼:“藿食谋之,藿食死之”,史称五君子翻城之役。著有《过宜言》、《对簿录》。参考书目《海东逸史》卷十四《忠义一》《镇海县志》人物志《华夏传》
华夏族
族称来源华夏族,又称中原华夏,起源于中原嵩山一带的部族,“鲧与禹则又别为一族,其居地殆起于河南嵩山山脉中。曰“有崇伯鲧”崇即嵩也。《山海经》“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禅渚在河南陆浑。禹都阳城,【世本】阳城在嵩山下。【又有言禹都阳翟者。阳城河南登封;阳翟,今禹县,出入数百里间。游牧之民习于移徒,古人都邑,同时有两三处不足异。】华夏连称者,嵩山山脉亦得华名。《国语》“前华后河,左洛右济”,华在洛东,即今嵩山。又《史记》魏有华阳,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周礼职方豫州“其山镇华”。皆其证。即舜之故事,亦先起于与夏氏族相近之地。世本“舜居妫汭”,在汉中西城县。舜二女为湘神,湘即襄水,乃今汉水也。四岳、三涂齐称,亦皆在嵩山山脉。夏氏族自此北向移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相交环黄河西部之一隈,【谓“西部”者,对此下称“东部”者而言。】有几许天然之渡口,殆为古代虞、夏氏族活动之区。史记虞夏皆颛顼后...
华夏地块
地质概况华夏地块是华南板块的一部分,位于扬子克拉通的东南侧,呈北东向展布。两个地块的分界线在东北部较为清楚(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而在中部和西南部则不太清楚。通常以江南造山带的南缘为界,大致东西向横切江西中部与湖南中部、沿雪峰山呈南北向、桂西北。随着地质年代学研究成果的进展,现在已经认识到扬子克拉通非常古老,其深部有一个至少29.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结晶基底。在扬子克拉通南侧的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形成于8.2-8.3亿年前新元古代具有弧特征的基性岩浆和花岗质岩浆活动,说明扬子克拉通南缘发生大洋俯冲和弧-陆碰撞类型的地壳增生。华夏地块的东部,包括浙南、闽北、赣东,被称为“武夷山地区”,由地质年代学的研究推断深部具有一个太古宙基底,因此是一个古陆(指中元古代之前形成的陆块)残留的块体,称之为武夷古陆或武夷微古陆。显然该微古陆与扬子克拉通的8.2亿年前的碰撞,产生了二者之间明显的江山-绍兴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