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孙坚吴夫人事迹考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7
转发:0
评论:0
孙坚吴夫人事迹考 ,内容提要:孙坚吴夫人出身钱唐次等士族,其被逼嫁给寒门军阀孙坚。孙坚死后,夫人

  内容提要:孙坚吴夫人出身钱唐次等士族,其被逼嫁给寒门军阀孙坚。孙坚死后,夫人协助其子孙策、孙定江东,主要表现为“优贤礼士”,阻止孙策大肆诛戮江东儒学名士;孙权继位之初,夫人“助治军国”,联络南北文武之士张昭、周瑜等,稳定局势;特别在拒绝归降曹操、谋求孙氏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吴夫人、辅政、孙策、孙权、江东

  仔细考察孙吴历史的发展进程,各时期都有一些不为人们关注但具有决定性历史作用的人物,他们多处于历史大幕的背后,暗中操纵和摆布着当时的人事和政局,发挥着潜在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时间久远,史籍记载浮于表面,这些素来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人物便很容易被常人不经意间所忽视。就孙吴早期立国的情况而言,孙权之母吴夫人便是一位关键性的历史人物。

  孙坚吴夫人,《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吴夫人传》载其家“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由这段记载可以推测,钱唐吴氏虽非高门大族,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婚姻是士族社会非常重视的一个维护门第的方式,对待婚姻的态度可以判断其人的阶级身份与文化品格。孙坚出自寒门,所谓“轻狡”,正是其性格的典型表现[1],其甚者不惜打家劫舍,吴氏家族轻视孙坚,说明其门第较高,吴夫人则怕孙坚祸害其家族,才不得已答应这门婚事的。吴夫人的这一出身可以使其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她后来注意到“优贤礼士”,与此恐不无关系。另外,吴夫人自少便有胆识,临危不惧,有主见,有决断力。她后来较多地参与孙氏立国之决策,正与其修养与性格有关[2]。关于吴夫人的作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孙策渡江,在名义上是作为袁术的附庸南征的,其依靠的军队主要是来自江北的部曲,给人一种入侵者的形象。孙氏又出自寒微,这在门阀意识日渐增强的汉魏之际,显然是不受儒学士大夫欢迎的。对江东地方豪强的反抗,孙策严厉打击,《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孙权传》注引《傅子》:“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仇,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同书卷五一《孙韶传》注引《会稽典录》亦载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根据有关记载和研究,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孙权统治的前期,有的江东名门旧族几被杀绝[3]。作为不同阶级与利益集团间有关统治权的争夺,孙氏兄弟的这一举措,虽有不得已处,但其诛戮之具体

对象、人数、程度及延续之时间等,则大有商酌之余地,否则,一味滥杀,必将引起江东士大夫的怨恨和反抗,造成局势的长期动荡,这对孙氏政权的巩固是十分不利的。从当时情况看,惟有吴夫人较为清醒,并利用她特殊的身份,劝导孙策,拯救了一些名士的生命。  关于这方面的例证,如《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录》:

  时有乌程邹他、钱铜及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余数千。引兵扑讨,皆攻破之。策母吴氏曰:“晟与汝父有升堂见妻之分,今其诸子兄弟皆已枭夷,独余一老翁,何卒复惮乎?”乃舍之,余咸族诛。

王晟参预针对孙氏的武装反抗,“诸子兄弟皆已枭夷”,吴夫人力救其性命。

  又,《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孙坚吴夫人传》注引《会稽典录》:

  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夫人智略权谲,类皆如此。

由这一记载,可见吴夫人救助士大夫是颇为用心的,又由“类皆如此”一语,可见这类事例较多,非止一二例。

  当然,由于孙策果于杀戮,吴夫人也有受挫的事例。同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载当时有一位道士于吉,“吴、会人多事之”,一次孙策“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尽管最终吴夫人救助于吉未成,但由诸将宾客关键时刻“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可见吴夫人确多有此举。吴夫人如此,主要在于保存一些儒学名士,以协调与江东大族的关系,她明确要求孙策“当优贤礼士”,改变一味杀戮的残策。这是颇有见识的看法,后来孙权在张昭等人辅助下,优遇士人,正是推行的这一政策。应该说,孙吴政权“江东化”的最早倡导者是吴夫人。

  建安五年(200),孙策受到许贡部曲的刺杀身亡,事起仓促,原本便尚未稳固的江东局势,更是增添了难以预料的变数,新生的孙氏政权甚至有倾覆的危险。《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同书卷五二《张昭传》注引《吴书》:“是时天下分裂,擅命者众。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一旦倾陨,士民狼狈,颇有同异。及昭辅

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这里记述孙权初登位,情势颇为紧张:江东大族之“英豪布在州郡”,而流寓人士则“以安危去就为意”,“颇有同异”,“未有君臣之固”。在这一关键时刻,孙权得以稳定局势,主要依赖张昭、周瑜等人安抚流寓人士,“绥抚百姓”。而张昭诸人之所以尽心竭力辅佐孙权,则有赖于吴夫人的协调。  孙权辅助班子的组建,与吴夫人关系甚大。《三国志·吴书·妃嫔·吴夫人传》称“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具体说来,其关键在于“优贤礼士”,组建孙权辅助班子,稳定人心。当时,孙氏政权主要依靠流寓人士的支持,吴夫人工作重点也在于争取其代表人物身上。张昭,彭城人,《三国志》卷五二本传载其汉末流徙江东,“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可见,孙策委昭以重任,便得到吴夫人的赞许。策死前,“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显然也得到吴夫人的首肯。建安七年,吴夫人死,“引见张昭,属以后事”[4]。这一安排对孙权早期统治地位的确立和逐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纮,据《三国志》卷五三本传,广陵江都人,孙策渡江前曾与其母吴夫人居江都,并就南渡战略征求过张纮的意见。《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历》载“孙策在江都,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策欲渡江,纮表示“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说明吴夫人早在江都便受到张纮照顾,非常熟悉。南渡后,纮与张昭同为孙策主要谋士,得到吴夫人的认可。策死,夫人又以纮扶助孙权。《张纮传》注引《吴书》:“权初承统,春秋方富,太夫人以方外多难,深怀忧劳,数有优令辞谢,付属以辅助之义。”

  不仅对文臣如此,对武将之代表人物也如此。周瑜,据《三国志》卷五四本传,庐江舒人,孙策早年客居庐江,与瑜“有无通共”。策死前,急召瑜与张昭共同辅助孙权:“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注引《江表传》也载吴夫人对权说:“公瑾(瑜字)与伯符(策字)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这实际上是将孙权托付给周瑜。又,《三国志》卷五五《吴书·董袭传》:“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袭

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众皆壮其言。”吴夫人“问江东可保安否”,实际上是看诸人对孙权的态度。在得到文武大臣明确的支持表态后,吴夫人构建起了孙权的辅佐班子。正是在他们的协同努力下,侨、土人士逐渐地聚拢起来,稳定了江东的局势,孙权的地位也随之确立起来了。  孙权统事之初,局势复杂,可谓内忧外患。所谓内忧,即如何团结南北人士,聚拢人心,这在吴夫人的协调下,大体解决了。而外患,则主要是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对江东加强了攻势,逼迫孙权纳质,这关乎孙氏江东政权的未来走向。对此,孙氏集团内部存在分歧,何去何从,最终要由吴夫人定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将军韬勇抗威,以侍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遂不送质。

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上的优势,这对儒学士大夫有很大的影响,故张昭等人主张“质任子”[5],而孙权、周瑜等则“不欲遣质”,但如何决策呢?最终还是要靠吴夫人协调后“定议”。吴夫人在分析利弊后决定“不送质”,并由她说服张昭等人。吴夫人的这一决定对孙吴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战略选择。如果孙权纳质,成为曹操的附庸,便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遇;如果吴夫人不出面协调,孙氏集团中文、武臣属便有可能分裂,演化成内部争斗,无谓地消耗有生力量。但由于吴夫人特殊的地位与有效工作,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避免了潜在的矛盾,使弱小的孙吴政权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由上考述,吴夫人在孙吴立国江东之初,无论在孙策南下战略的确定,对江北谋士的交结,还是对江东本土名士的保护和坚持江东独立发展策略的“定议”等方面,她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她是孙吴政权草创时期的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田余庆先生曾指出在孙策死后,“张昭、周瑜共挽危局的这个阶段,太妃吴夫人起了重要作用”,并指出“她在筹思军国大事时首先是以确保江东为虑的”,正由于她的协调,南北人士“共撑危局,江东始得改观”。验之史实,这一看法是完全可信的。

[

1]关于孙坚之阶级出身及其“轻狡”的特性,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之三七“‘轻狡’之徒孙坚”条中已有详实的考论,请参看。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吴夫人的素养与性格对孙策、孙权兄弟的影响很大,孙坚长期在外征战,教育子女主要靠吴夫人。汉魏之际,孙氏兄弟是很杰出的,曹操曾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孙权传》注引《吴历》)可见当时人对孙氏兄弟的评价。

[3]吴夫人的素养与性格对孙策、孙权兄弟的影响很大,孙坚长期在外征战,教育子女主要靠吴夫人。汉魏之际,孙氏兄弟是很杰出的,曹操曾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孙权传》注引《吴历》)可见当时人对孙氏兄弟的评价。

[4]《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孙坚吴夫人传》。后来张昭在孙权称帝后一再产生冲突,昭一再说:“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又有“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云云(见《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昭传》)。确可见吴夫人对张昭的信重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作用。

[5]张昭是孙吴流寓人士中儒学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深受儒学节操观念的影响,他主张纳质,是出于对汉廷的忠义,倒未必是屈服于曹操的威吓,更不是对孙权的背叛。正由于这一原因,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张昭等文臣又主张降附曹操,引起孙权的极大不满。

[6]见前揭《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的有关论述。对孙坚吴夫人在孙策、孙权兄弟建国过程中的作用,文献记载十分零散,史家少有注意者,最早系统发微论述者为田余庆先生(见上揭田先生文),本文所考多受田先生启发。

作者:王永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坚吴夫人事迹考
内容提要:孙坚吴夫人出身钱唐次等士族,其被逼嫁给寒门军阀孙坚。孙坚死后,夫人协助其子孙策、孙权平定江东,主要表现为“优贤礼士”,阻止孙策大肆诛戮江东儒学名士;孙权继位之初,夫人“助治军国”,联络南北文武之士张昭、周瑜等,稳定局势;特别在拒绝归降曹操、谋求孙氏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吴夫人、辅政、孙策、孙权、江东仔细考察孙吴历史的发展进程,各时期都有一些不为人们关注但具有决定性历史作用的人物,他们多处于历史大幕的背后,暗中操纵和摆布着当时的人事和政局,发挥着潜在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时间久远,史籍记载浮于表面,这些素来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人物便很容易被常人不经意间所忽视。就孙吴早期立国的情况而言,孙权之母吴夫人便是一位关键性的历史人物。孙坚吴夫人,《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吴夫人传》载其家“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
· 三国破卷之孙坚身世考
要讨论孙坚其人,对其世系、出身作一番了解显然是必要的。但纵观《三国志》全文及裴注,均未提及孙坚先人名讳、官爵,除了《三国志·孙坚传》中那一句模棱两可的“盖孙武之后也”外,孙坚世系几乎无从查考。但在与裴松之同时代人物的一些著作中,却记载了一个神秘的钟瓜人。据说这个叫孙钟的种瓜人,因为人品好而受到神灵护佑,泽被子孙。但他的身份,特别是他与孙坚的关系,在诸多作品中,说法不尽相同。有说他是“坚之父”的,也有说他是“坚之祖”的,莫衷一是,而且古汉语的简洁令得这个“坚之祖”的意思不甚明了,究竟是指孙坚的祖父还是指孙坚的先祖,后人各有各的理解,这样一来,孙钟的身份认定,就显得扑朔迷离了。除了这位叫孙钟的先人外,有关孙坚的出身,是贫是贱,劳苦大众亦或地方豪强,后人也有不同见解。笔者想就这一系列问题作一番小考。一、传说考异要弄清楚孙钟的身份,我们先不妨先看看孙钟与孙坚关系的两种说法均出自何处:...
· 三国破卷之孙坚身世考
三国破卷之孙坚身世考要讨论孙坚其人,对其世系、出身作一番了解显然是必要的。但纵观《三国志》全文及裴注,均未提及孙坚先人名讳、官爵,除了《三国志·孙坚传》中那一句模棱两可的“盖孙武之后也”外,孙坚世系几乎无从查考。但在与裴松之同时代人物的一些著作中,却记载了一个神秘的钟瓜人。据说这个叫孙钟的种瓜人,因为人品好而受到神灵护佑,泽被子孙。但他的身份,特别是他与孙坚的关系,在诸多作品中,说法不尽相同。有说他是“坚之父”的,也有说他是“坚之祖”的,莫衷一是,而且古汉语的简洁令得这个“坚之祖”的意思不甚明了,究竟是指孙坚的祖父还是指孙坚的先祖,后人各有各的理解,这样一来,孙钟的身份认定,就显得扑朔迷离了。除了这位叫孙钟的先人外,有关孙坚的出身,是贫是贱,劳苦大众亦或地方豪强,后人也有不同见解。笔者想就这一系列问题作一番小考。一、传说考异要弄清楚孙钟的身份,我们先不妨先看看孙钟与孙坚关系的两种说法均出自...
· 孙坚简介三国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人物生平
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生,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传说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昌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孙坚少时为县吏,性情阔达,好奇节。他17岁时,随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脏。商旅行人,见此情此景,都止步不敢前行,过往船只也纷纷或停或绕道而行。孙坚见状,对父亲说:“可以对这些贼进攻,讨伐他们吧。”他父亲说:“非尔所图也”。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
· 满盈公事迹考略
在莫氏源流研究中,可能不得不涉及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就是莫满盈先生。他不仅是湘西莫氏的始祖,而且可能是黔丶桂不少地区莫氏的远祖。1904年春,先祖父莫兆权(号悟园)在《莫氏家乘》(或称《莫氏族谱》,清光绪三十年纂修)序言中说:“吾莫氏在明永乐朝有讳满盈者,实籍江西婺源县,由进士来官湖南,擢至辰沅兵备道,秩满遂家于桃源县之新安村。兵备公生八子,曰景松丶景柏丶景竹丶景芳丶景权丶景伦丶景珀丶景玉,厥后遂称桃源之望族。”该家谱且明确记载,始祖莫满盈曾任江西吉安知府。夫人是孟氏丶梁氏。1998年7月,广西南丹县莫姓族谱编写组编纂之《莫姓系谱》,在介绍贵州莫姓各支系时说:“莫明盈: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即为南丹莫氏)。据一些村所传,朝盈娶江西省吉安府贵县湖辰院孟氏为妻。生六子,长子莫景松丶次子莫景柏丶三子莫景竹丶四子莫景芳丶五子莫景权丶六子莫景伦。朝盈军人出身,宋仁宗中期(1032-1040)奉命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