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

袁绍(154年-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汉末群雄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在不久后的建安六年(201年)的仓亭之战再次大败于曹操受到重挫与打击,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且无远见,个性及判断上诸多缺点禁不起真正的挑战,终致大业败亡。

袁绍简介资料
154 年
长子
嫡弟
邺县
202年06月28日
汝南汝阳
袁绍相关文献
袁绍悲歌
袁绍悲歌 ,一首乐曲奏出了一个从强转弱的袁军,一个四世三公权霸一方的豪族。一段旋律没有句号,
查看全文
东汉名将袁绍身世以及袁绍的战绩
东汉名将袁绍身世以及袁绍的战绩,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查看全文
袁绍悲歌
一首乐曲奏出了一个从强转弱的袁军,一个四世三公权霸一方的豪族。一段旋律没有句号,也无法再继续。谁还有能力挽转逆势呢?前奏每首歌都有开始,却在这首歌上响起了一段段悲壮的旋律,这就是注定曲终人散时。[官渡之战]袁绍拥有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可以称雄一方,手下的猛将谋士更是一等一的人才。旋律慢慢提高,袁绍的野心又何止四州之地呢?袁绍决定南征曹操,揭开官渡之战的序幕。鼓角响起,万马奔腾。这一场算得上是实力悬殊较量。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袁绍传》袁绍精英尽出,决定同曹操决一胜负。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传》看来曹操比较清楚自己对手袁绍性格,当然知...
查看全文
袁绍
袁绍[1](153—202),字本初,东汉大将军、邺侯、太尉。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将军,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中国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领河北四州牧。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
查看全文
袁绍是怎么死的?袁绍官渡战败就死了吗?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袁绍是怎么死的?袁绍官渡战败就死了吗?”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在汝南郡被曹仁率领的虎豹骑打败后,刘备又回到了袁绍那里,他没有远走高飞的原因,一来是暂时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二来可能也认为袁绍的胜率更高,所以先回去再说。 面对当时陷入僵局的战事,刘备向袁绍提出一个建
查看全文
袁绍相关标签
大将军
153年出生
三国政治人物
汝南袁氏
东汉军事人物
军阀
三国军事人物
202年逝世
三国志立传人物
东汉政治人物
东汉太守
汉末群雄
冀州牧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6.袁氏宗谱, 6, 卷4: 世传 六房 生旦 佩公 12世之达公起 七房 12世之华公起, 193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公堂剏修, 民国19[1930]创修. 6册 : 插图. 修谱人员 : 袁泽盈,字霁堂 ; 袁泽庭,字映青. 麻城始祖 : 袁福一. 由婺源迁楚麻. 袁家畈袁家山开支祖(1世) : 袁秀一 ; 袁秀二. 祧子: 袁应材. 应材公生二子(3世) : 袁大贵 ; 袁大相(失考). 大贵生三子(4世) : 袁仁义 ; 袁仁秀(三房祖) ; 袁仁南(失考). 仁秀公下三支(6世) : 袁天祯 ; 袁天爵(出继上房,更名人栋) ; 袁天祥. 仁义公下二房(7世) : 袁万丰(长房祖,子孙居袁家榨) ; 袁万诚(或城)(次房祖,子孙居袁家山). 四房祖(9世) : 袁秉玉. 五房祖(12世) : 袁之仁 ; 袁之礼 ; 袁之忠. 三公祧子: 袁在齐. 六房祖(10世) : 袁生旦. 下有四支 : 袁之达 ; 袁之盛 ; 袁之茂 ; 袁之英. 七房祖(12世) : 袁之华. 派行 : 之在绍光胜 泽庆锦荣遐 家声恢后盛 永世克昌华.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谱序题及目录题 : 袁氏创修族谱
浏览:100
1.袁氏宗谱, 1, 卷首: 谱序 目录 修谱名目 派行 凡例 约据等, 193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公堂剏修, 民国19[1930]创修. 6册 : 插图. 修谱人员 : 袁泽盈,字霁堂 ; 袁泽庭,字映青. 麻城始祖 : 袁福一. 由婺源迁楚麻. 袁家畈袁家山开支祖(1世) : 袁秀一 ; 袁秀二. 祧子: 袁应材. 应材公生二子(3世) : 袁大贵 ; 袁大相(失考). 大贵生三子(4世) : 袁仁义 ; 袁仁秀(三房祖) ; 袁仁南(失考). 仁秀公下三支(6世) : 袁天祯 ; 袁天爵(出继上房,更名人栋) ; 袁天祥. 仁义公下二房(7世) : 袁万丰(长房祖,子孙居袁家榨) ; 袁万诚(或城)(次房祖,子孙居袁家山). 四房祖(9世) : 袁秉玉. 五房祖(12世) : 袁之仁 ; 袁之礼 ; 袁之忠. 三公祧子: 袁在齐. 六房祖(10世) : 袁生旦. 下有四支 : 袁之达 ; 袁之盛 ; 袁之茂 ; 袁之英. 七房祖(12世) : 袁之华. 派行 : 之在绍光胜 泽庆锦荣遐 家声恢后盛 永世克昌华.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谱序题及目录题 : 袁氏创修族谱
浏览:100
重複拍攝. 中國湖南圖書館, 2000. 微捲1捲 ; 16釐米. (殘存卷首4冊)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风堂修, 民国23[1934]木活字本.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明之际) 袁羲仕,字学优. 原籍江西吉安吉水县,后迁居益邑. 派祖(5世) : (明) 袁宁兴,字鸣珂,号玉润,亦号泽宣. 由益迁沅. 五大房祖(10世) : (明) 袁遴经,名一睽,字品五,行一 ; 袁遴通,字铭功,号濬渠,行五 ; 袁遴明,字昭融,行三 ; 袁遴道,字学程,行四 ; 袁遴海,字朝宗,行六. 经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显,字廷宪 ; 袁祖柏,字乔瞻 ; 袁祖杞,字南瞻 ; 袁祖柄,字斗准,号枝柯,亦号乔轩. 通房下支祖(12世) : (明) 袁绍昆,字金友 ; 袁绍轩,字采风 ; 袁绍伦,字在田 ; 袁绍魁,字占先. 皆祖铉公之子. 明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秀,原名九秀,字仕匡,号实秋 ; 袁祖玉,字非石 ; 袁祖潮,字赣江. 道房下支祖(13世) : (明) 袁训橙,字乔云 ; 袁训梧,字省吾. 皆为绍庵公之子. 海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震,字有亨 ; 袁祖谦,字六吉.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袁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
袁氏支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复先堂藏(谭志勤堂梓), 民国18[1929]. 存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注 : 谱内目录中没有分卷, 但实际上谱内版心处标有卷号. 本谱总卷数不详, 含卷首, 及卷2-6. 缺卷1. 始祖 : (明清之际) 袁森玉,号国卿. 由茶陵星沙迁来浏西新溪.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新溪村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浏新溪袁氏二修支谱.
浏览:100
1-8冊 (首6卷; 上編卷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风堂修, 民国23[1934]木活字本.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明之际) 袁羲仕,字学优. 原籍江西吉安吉水县,后迁居益邑. 派祖(5世) : (明) 袁宁兴,字鸣珂,号玉润,亦号泽宣. 由益迁沅. 五大房祖(10世) : (明) 袁遴经,名一睽,字品五,行一 ; 袁遴通,字铭功,号濬渠,行五 ; 袁遴明,字昭融,行三 ; 袁遴道,字学程,行四 ; 袁遴海,字朝宗,行六. 经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显,字廷宪 ; 袁祖柏,字乔瞻 ; 袁祖杞,字南瞻 ; 袁祖柄,字斗准,号枝柯,亦号乔轩. 通房下支祖(12世) : (明) 袁绍昆,字金友 ; 袁绍轩,字采风 ; 袁绍伦,字在田 ; 袁绍魁,字占先. 皆祖铉公之子. 明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秀,原名九秀,字仕匡,号实秋 ; 袁祖玉,字非石 ; 袁祖潮,字赣江. 道房下支祖(13世) : (明) 袁训橙,字乔云 ; 袁训梧,字省吾. 皆为绍庵公之子. 海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震,字有亨 ; 袁祖谦,字六吉.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袁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
9-30冊 (上編卷5-9;下編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风堂修, 民国23[1934]木活字本.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明之际) 袁羲仕,字学优. 原籍江西吉安吉水县,后迁居益邑. 派祖(5世) : (明) 袁宁兴,字鸣珂,号玉润,亦号泽宣. 由益迁沅. 五大房祖(10世) : (明) 袁遴经,名一睽,字品五,行一 ; 袁遴通,字铭功,号濬渠,行五 ; 袁遴明,字昭融,行三 ; 袁遴道,字学程,行四 ; 袁遴海,字朝宗,行六. 经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显,字廷宪 ; 袁祖柏,字乔瞻 ; 袁祖杞,字南瞻 ; 袁祖柄,字斗准,号枝柯,亦号乔轩. 通房下支祖(12世) : (明) 袁绍昆,字金友 ; 袁绍轩,字采风 ; 袁绍伦,字在田 ; 袁绍魁,字占先. 皆祖铉公之子. 明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秀,原名九秀,字仕匡,号实秋 ; 袁祖玉,字非石 ; 袁祖潮,字赣江. 道房下支祖(13世) : (明) 袁训橙,字乔云 ; 袁训梧,字省吾. 皆为绍庵公之子. 海房下支祖(11世) : (明) 袁祖震,字有亨 ; 袁祖谦,字六吉.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袁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