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嵇康为何寓居山阳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9
转发:0
评论:0
嵇康为何寓居山阳 ,远离政治旋涡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至高贵乡公景元四年(公元26

远离政治旋涡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至高贵乡公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被杀,在世仅40年。当时玄学兴起,玄学思潮对嵇康的人生理想、精神世界影响很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思想界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士人以往信奉的儒家的人生理想、行为规范失去吸引力,任情而行成为风尚。嵇康受庄子思想影响很深,庄子追求的道的境界也是嵇康所追求的。这种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并在他的举手投足间挥洒得淋漓尽致。《世说新语》描述他的容貌:“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如果嵇康只是风流倜傥、与世无争,也就没有了他的人生悲剧,但不幸的是他太过认真,太过切实,不会矫俗,不懂伪饰。嵇康最著名的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他对荣华富贵和仕途有着本能的厌恶。嵇康“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感情太过浓烈,常常难以控制自己,对与自己道不同的人傲然蔑视。朝中权贵钟会闻名造访,他“箕踞而对,不为之礼”。山涛荐他任吏部郎,与他的理想背离,他竟愤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对越名教而任自然很执着,分毫不爽地执行,对伪势也毫不留情地指责。嵇康身处政治斗争的中心,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十分敏感。他见老朋友阮籍、山涛皆先后辞官归隐,也辞官不做。这是嵇康寓居山阳的原因之一。

探求养生之道

嵇康喜养生之术,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晋书·本传》)。”他曾着《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阐述养生的道理。他认为神仙不是寻常人物所能学的,所以常人也就不可能长生不死,但如果注重养生,则千年可期。他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嵇康“常修养食之事”。

京城是政治斗争的中心和是非丛生之地,在那里很难真正做到“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所以嵇康选择了离神仙栖身之地苏门山(今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沙锅窑村附近的五岩山,古称苏门山)很近的山阳。在当时的传说中,苏门山经常有世外高人出没,最为有名者是孙登和王烈。寓居山阳后,嵇康时常外出采药,有幸遇到了孙登和王烈。

他遇见孙登,与之游处,却终日不得其一语。直到临分别时,孙登才说了一句:“君

性烈而才俊,其能免乎?”“其能免乎”预言嵇康不能幸免于难。 追随好友而来

嵇康的好友山涛、向秀皆是河内怀(今武陟县)人。山涛、向秀辞官回乡后,嵇康一个人在京城百无聊赖,便追随而来。嵇康和向秀是好朋友,刚寓居山阳时,因家中贫寒,“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下,以自赡给(《晋书·本传》)”。向秀在《思旧赋序》中也说到了他和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从这段文字来看,嵇康的另一位至交吕安后来也移居河内,三人的住所相距不太远。嵇康与山涛的关系一向很好,因山涛举荐他为吏部郎,嵇康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二人闹得很不愉快。但嵇康对山涛还是很信任的,临死时嘱咐其子嵇绍说:“有山公在,汝不孤矣(《晋书·山涛传》)。”嵇康把山涛看做是可以托孤之人。向秀、山涛的家乡怀县离山阳很近,用向秀的话说是“居止接近”,寓居山阳,嵇康可以经常和老朋友相聚。

嵇康寓居山阳恐怕与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有一定的关系。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建国号魏,改年号为黄初,奉汉献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汉献帝徙居山阳浊鹿城,居山阳15年,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死于山阳,以天子礼仪葬于禅陵(今修武县城北12.5公里)。

汉献帝驾崩时,嵇康10岁。在古人的观念中,帝王就是天子,是很神秘的人物。对于汉献帝,嵇康虽无缘谋面,却听到了不少传闻。尤其是居于京城、做了京官之后,嵇康具备了探究汉献帝这一神秘人物的基本条件。再加上当时朝政变数极大,阮籍、山涛等有识之士先后辞官归隐,嵇康便想借机去山阳探究汉献帝这个神秘人物,于是便有了“竹林七贤”饮酒、弹琴、做诗,浪迹竹林的故事。

作者:聂会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嵇康为何寓居山阳
嵇康,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省宿县)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据《魏氏春秋》记载:“(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嵇康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权臣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晋书·本传》王戎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那么,嵇康为什么会寓居山阳呢?远离政治旋涡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至高贵乡公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被杀,在世仅40年。当时玄学兴起,玄学思潮对嵇康的人生理想、精神世界影响很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思想界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士人以往信奉的儒家的人生理想、行为规范失去吸引力,任情而行成为风尚。嵇康受庄子思想影响很深,庄子追求的道的境界也是嵇康所追求的。这种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并在他的举手投足间挥洒得淋漓尽致。《世...
· 山阳道
行政区域上的山阳道山阳道日本令制国>山阳道五畿七道之一,位于本州的濑户内海侧。畿内以西位置,现在的兵库县西部至山口县的濑户内海沿岸的总称。播磨国美作国-713年(和铜6年)由备前国分割。备前国备中国备后国安艺国周防国长门国道路上的山阳道律令时代律令时代道路上的山阳道为连结畿内(难波京、平城京、平安京)与北九州(大宰府、博多)。供外国使节通行、宿泊。七道之中唯一被编为“大路”等级,是最被重视的道路。古代的山阳道道幅约6m至9m、直线连结各国的国府。江户时代江户幕府时代,作为五街道的延长线而整备。宿站共42所。江户时代的山阳道称为西国街道,连接京都与下关,下关开始经关门海峡至小仓。明治时代以后铁路的山阳本线与山阳新干线、高速道路的山阳自动车道,皆沿古来的山阳道敷设。现代,连结近畿地方与九州的功能与律令时代相同。关连项目山阳本线山阳新干线国道2号山阳自动车道山阳地方畿内北九州山阳小野田市西...
· 山阳渎
参考文献魏徵:《隋书·志十九·食货志》杜佑:《通典·卷十·食货十·漕运》
· 山阳郡
历史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武薨,其封国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封梁王武之子刘定为山阳王,分梁国东部数县置山阳国,国都为昌邑县(县治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昌邑故城址)。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刘定薨,山阳国除为郡。元朔三年(前126年),鲁王子侯国瑕丘、宁阳来属。天汉四年(前97年),封皇子刘髆为昌邑王,以山阳郡置昌邑国,瑕丘、宁阳别属大河郡。属兖州刺史部。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国除为山阳郡。甘露二年(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瑕丘侯国别属山阳郡。建昭五年(前34年),徙济阳王刘康为山阳王,复置山阳国。王莽时国除。东汉初,山阳郡为刘永所据。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十七年晋爵为山阳王。永平元年(58年),徙刘荆为广陵王,山阳国除为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封皇子刘懿为山阳王。延康元年(220年),魏受禅,山阳国除为郡。晋泰始元年(265年),以山阳郡置...
· 摸鱼儿·东皋寓居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译文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而最好看的是一川溪水映着明月,点点银光照着水上沙洲。四周无人,翩然独舞,自斟自饮。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茵的柔草,酒喝光了还不忍离开。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自己也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您不妨看看,从镜子里可发现鬓发已经白了不少。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连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被封为定远侯,但归故乡时已经年岁老大,也是太晚了。注释摸鱼儿:本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