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医林漫画―《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医籍,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是,对诸如为何以“黄帝”命名、为何叫“内经”、为何叫“素问”、“灵枢”等一系列问题,知之者则甚少。
《黄帝内经》真是“黄帝”撰写的吗?古代医家大多坚信不疑,而我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中国的历史分为神话传说和有文字记载两个阶段。黄帝生活在约公元前26世纪,距今4800年左右(笼统的说法为5000年),是神话传说的阶段。那时既无文字,又无文字载体,黄帝如何著书?有关黄帝的生平事迹,和他垂裳而治,使中国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以及他对医学、气功、养生、房中、针刺方面的成就,都是后人根据口口相传,甚至推测而成文字的,这只是间接的资料。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研究,基本上取得共识,认为《黄帝内经》不是成书于一个时代、出于一人之手,它起著于战国后期,经历秦汉,大约一二个世纪的时间,融注了几代优秀医学家们的成果。该书的定名一方面受汉代“托古之风”的影响,一方面也包含了对这位人文始祖的赞颂,冠名“黄帝”。在书中,不少篇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的问答之语,说明《内经》的真正作者们,收集了大量上古医家们的事迹,他们煞费苦心,将这些上古名医请入书中,一方面借他们之口,来阐述作者们的医学理论和观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把传说神话中有价值的内容汇集起来,向后人展示黄帝拥有一支精通医学的上古名医阵容,他们各具特长,与黄帝一起,形成了众医参与医药研究的历史局面。从而奠定了黄帝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创始者和中医药文化奠基人的地位,使一直靠传说并在文字上空缺了二千多年的医药学历史,落到了实处,有了归宿,实现了它的连贯性。所以《黄帝内经》不仅是医学经典,也是医药史书,是医药文化的宝藏。至于《黄帝内经》的真正作者们,为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和流传,他们毅然隐去自己的名姓,而托圣人之名以传播医药理论与文化,使之流传万世,造福华夏。他们的胸襟何其宽广,品格何其伟大!
《内经》是怎么回事?《内经》,绝不是治疗内科疾病的经典。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对医经有这样的记载:《黄帝内经》18卷,《外经》37卷;《扁鹊内经》9卷,《外经》12卷;《白氏内经》38卷,《外经》36卷。由此可见当时的医经均有“内经”与“外经”之称,这与《庄子》、《晏子春秋》、《淮南子》分“内篇”、“外篇”是异曲同工,大抵表达宗旨的列为“内篇”,有所发挥的列为“外篇”。让人万分婉惜的是,《方技略》中所记医经共有175卷,不仅作者隐去姓名,而且至今仅存《黄帝内经》18卷,其余全部亡佚,使我们再也无缘去拜读另外两部《内经》和所有的《外经》了。这是民族的损失和历史的遗憾。那么,我们姑且以“第一部”、“第二部”来理解医经中的“内经”与“外经”罢。仅存的《黄帝内经》18卷,就造福了中华2000余年,如果其余的《内经》与《外经》157卷能流传至今,那将是怎样的结果呢?祖国的医药理论,将是何等的丰富啊!
《素问》、《灵枢》有怎样的含义?《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二部。《素问》成书于西汉初年,以阐述医学理论为主;《灵枢》成书于东汉时代,又名《九卷》、《针经》,以阐述经络针灸理论为主。何谓《素问》?素者,平素也;问者,因不知而询问于人。综而言之,就是黄帝平素向精通医学的臣子们询问有关医学理论的事宜。何谓《灵枢》?灵者,应验,灵验;枢者,门上的转轴。灵枢是一个比喻词,是说书中所讲的理论,有如门上的枢纽,用起来十分灵验。
古人给书命名,以两字居多。如儒家经典中有:《周易》、《春秋》、《论语》、《孟子》、《尔雅》;医经中的三字多字名,也常简称为《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甲乙》、《肘后》、《千金》、《外台》等等,是亦可证。
总之,蕴含于《黄帝内经》书名之中的文化内涵,不止于此,很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