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庄周故里,庄子故里,安徽亳州蒙城

2016-09-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5
转发:0
评论:0
庄周故里,庄子故里,安徽亳州蒙城,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蒙(安徽蒙城)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蒙(安徽蒙城)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形成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庄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漆园旧址春常在
漆园为蒙城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地名,是庄子做 漆园吏的地方。明《嘉靖寿州志》载:“庄周为漆园吏,即此。”“漆园春雨”为“蒙城八景”之一。自汉以来二千多年间,县名屡易,但“漆园”二字不改,永久留在人民心中,记载在历代《蒙城县志》和有关史料中。即在今日,蒙城亦呼为漆园城。
《中国名胜词典》载:“漆园旧址,又称漆园故城。在安徽蒙城县涡河北1.5公里。商称北冡,周曰漆园。汉之后置蒙县、山桑、蒙郡、涡阳、淝水,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蒙城。现涡河北故城存小街子,河南岸有漆园街、庄子祠堂。”具体方位在今蒙城县城东北(涡河北)四里漆园镇湘山村姜楼庄西北与刘寨庄以西的大片地带。内城南北长345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9.66万平米。南门在姜楼庄西北200米处,西门城墙位于今洋沟东岸,中间偏北是西门。东城墙在刘寨庄西,南北走向。宋元丰元年,秘书丞、蒙城县令王竞首建庄子祠堂于此城中,现虽为农田,但遗址尚清晰,部分城墙高出于地面。曾出土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青铜器,陶器,戈、矛、剑兵器等文物。近年又发现地下石条小街。此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周故里濮水垂钓拒楚王

濮水,即今蒙城南十余公里的芡河。芡河北岸有个吕望集。据地方志记载,姜子牙曾在濮水边钓鱼。七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庄子仰慕前贤,亦常来此地垂钓。
  一天,庄子聚精会神地坐在岸柳下垂钓。身后什么时候走来两个峨冠博带的大人物,他都没有察觉。
  “老夫子,打扰您了。我俩是楚威王的钦差,奉命前来,恭迎您进王都总揆国务,请上车吧。”豪华的马轿车就停在岸上路边。
  庄子头也不回,继续钓鱼,只听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听说咱们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多岁啦,前不久死了,楚王毕恭毕敬地把它的尸骨用好布包上,藏在盖有丝巾的竹箱里,供奉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宁可死去,丢下遗骨取贵于庙堂呢,还是愿意活着在泥水里自由地摇尾游弋?”
  两位大臣说:“当然愿在泥水中无拘无束地生活喽!”
  庄子郑重地说:“既然如此,那就请二位回都城去吧!因为我要像栖息在泥水中的龟那样逍遥地度过残生。”
  这件事出自《庄子·秋水篇》“庄子钓于濮水”,即此。为纪念乡贤庄子濮水之钓,吕望人民建了“二公庙”(姜子牙、庄周),并在濮水岸边留下二公钓鱼台等胜迹。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十月十五日分别为二公庙会,方圆数百里的经商者、拜谒者和钓鱼爱好者,齐聚吕望集上、钓鱼台前,热闹非常。今二公庙、二公钓台尚存,节假日垂钓者,络绎不绝。

庄周故里怀古吟咏庄子台

蒙城庄子台有两处:一在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上;一在涡河南蒙城东关庄子故居前。历代名士登台赋诗作词甚多,见于书刊的800余首。如宋哲宗元祐年中书舍人、文学家吕南公《过庄子祠堂》诗云:“客过蒙城日欲曛,更寻祠馆拜遗真。文章昔已悲衰世,香火今谁望俗人。诸子异端争土苴,千秋余乱见缘因。祗应叔夜轻狂辈,未是先生入室宾。”曾命蒙城知县重建庄子祠堂的明代中都使张登云、明代巡按郭公周都曾登台留诗,以发思古之幽情。

庄周故里慕庄名人遗胜迹

秦汉以来,仰慕庄子之学的文人、名士前来蒙城隐居、客居者,代不绝书,最著名的有竹林七贤的嵇康、宋代道家著名人物陈抟和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舜钦,他们都遗下胜迹:
  嵇山与嵇康亭。《中国名胜词典》载:“嵇康亭在安徽蒙城县城东北隅嵇山上。”嵇康,三国魏人,为竹林七贤之一,愤世嫉俗,仰慕庄子,曾隐居于此。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于山上建亭,名嵇康亭。嵇山占地面积十余亩。是嵇康当年抚琴学习庄学的地方。每值春夏之际,桃李盛开,绿树成荫,疏竹掩映,碧荷溢香,随风飘散。入夜,月照山头,水色云影,情趣幽然。“嵇山夜月”为蒙城八景之一,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抟店与陈仙桥,位于蒙城南25公里。《蒙城县志》载:“陈抟店在蒙城南50里,有陈抟卧石及骡蹄石”。陈抟俗称陈抟老祖,字图南,亳州人,后唐长兴年间考进士落榜,从此“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离别家乡,去四方学道。他仰慕庄子学说,饮佩庄子不事利禄、悠悠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便骑着白骡子,来到蒙城南濮水边,见南岸有几户人家,便住了下来,每日徘徊或垂钓于庄子曾垂钓的濮水岸边。后来去华山隐居。为怀念陈抟在这里的一段有趣生活,人们在濮水河上修了一座桥,名曰陈仙桥,把他住过的河畔小村取名陈抟店,后叫陈仙桥。现遗迹尚在,而陈抟店已是个千余人口的集镇了。
  苏舜钦与清燕堂。苏舜钦,河南开封人,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刚进士及第,任光禄寺主薄,就受命做蒙城知县,时年二十七岁。他尊崇庄子,以能够在庄子故乡做知县而感到荣幸,对庄子的“无为而治”领悟颇为深刻。清燕堂位于蒙城旧县衙后面,苏舜钦所建并题名,实际上亦是公堂。《蒙城县志书》载:“蒙自苏公,堂起‘清燕’,洞开重门,卓然千秋仪范。”后迭经加修,此堂更臻完善,到清末毁于兵火。县准备有计划地重建。

庄周故里留存地名千古传

小城镇以人名、名胜命地名者,一般都是本地出生的为国家和人民做了有益事情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留下的遗迹。在蒙城历史上,就有庄周(乡、村)和漆园镇(乡、村)。县城南是庄周乡,县城北是漆园镇,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沿续至今。同时城内还有一条漆园街至今仍存。至于以庄子、漆园命名的企业和商品,则随处可见。有这样一件事,1953年冬十月,从河南省商丘来三位姓庄的农民,到蒙城东关寻找庄姓人家,自云前来“认姓归宗”,说他们的老辈人传下,老家在安徽蒙城东关外,因避战乱至河南省落户。当时区乡干部尚记得此事。

庄周故里养牛习俗代代传

王安石写下“民有庄周后世风”之句。这“后世之风”就包含了庄子爱牛和倡导人民养牛。现在,蒙城是中国第一养牛大县,这与庄子倡导养牛有渊源关系的。在庄子的著作里,有庄子喻牛辞相、庖丁解牛、“百里奚养牛”等十余处谈到牛。写牛,构成了他哲学思想顺应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身处底层,居于陋巷,十分了解民情。相传,庄子30岁左右,做本地漆园吏时,拜访老人学到了为官一方,要想为老百姓造福,必须推行养牛的道理,悟出了至今流传于蒙城民间的“老黄牛,人之友,相依存,数千秋”的丰富含意,大力倡导老百姓养牛。他在《庄子·养生主篇》里还记载一位一口刀使用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老厨师庖丁,描述庖丁解牛的绝技。由于庄子抓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养牛这个“牛鼻子”(后世称道士为“牛鼻子老道”,缘于此),在悠哉游哉之中,解决了农民衣食住行问题,成了他无为而治的典型事例。庄子倡导养牛两千多年来,蒙城人民对乡贤庄子怀着浓厚的感情,在养牛和用牛耕田的劳动中,培育了勤劳、善良、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品性和淳朴的民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省-亳州-蒙城县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也有说是亳州)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
· 安徽省-亳州-蒙城县何惟憼
何惟憼(?—1558年),号水南,蒙城人。幼年丧父。母颇识文字,坚贞贤毅,家境虽清贫,却能矢志抚孤。惟憼受其母教育,少即德才双重。何惟憼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初任莆田令,政绩显著,提升为督察院经历,金殿诏对,赐御史。供职三朝,忠心事公,德高望重。有一次,家人与邻居李某为一墙之争,官府久断难决。家人为打赢官司,修书至京,备言其事。何惟憼立即回诗一首:“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人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遵照嘱咐,让李家一墙。李家感动,亦让一墙。蒙城由此留下“一人巷”的佳话。
· 安徽省-亳州-蒙城县高元之
高元之,字端叔,祖籍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人。宋卫国武烈王高琼七世孙。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南渡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家贫,受《易》、《春秋》学于沙随程迥。时传伯成为郡教授,少许可,独折与元之交。元之办学兴教,从学弟子数百人,大都登第。其博学能诗,乡里所推重。所作《变骚》九篇,时宋儒莫能及者。集《春秋》说三百余家,号《义宗》。悉本经旨,《易》、《诗》、《论语》、《后汉》历志各有解。又著《茶甘甲乙稿》。五上礼部,不第。将死,手属书楼钥。人号万竹先生。楼攻愧挽之云:“弟子皆蓝绶,先生竟白袍。”
· 安徽省-亳州-蒙城县宋英宗高皇后
宋英宗高皇后,北宋高太后:(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 晁错故里
晁错故里,在禹州市城南13.5公里小吕乡晁喜铺村。西汉文景时期,晁错倍受宠信,官居御史大夫,号称“智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法令多被其更定。主张募兵充实边塞,防御匈奴攻掠;又建议削夺诸侯王国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被汉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个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为暗算,穿着朝服被腰斩于长安东市。其兄晁喜为人敦厚,不仗势,不图富贵,耕读传家,勤劳和善,抚恤乡邻,人称其善,遂以名称村,叫“晁喜铺”。村落南北呈长方形,面积5.7万平方米。东西并列三条街,长达数里。后人为纪念晁氏兄弟,在村中建“双柏庙”。庙内有汉柏两株,至仍枝繁叶茂,彰示着晁氏兄弟的高风亮节。晁喜铺之东为靡山冈,为“禹王建邑”处。冈麓有历史名庙“钧阳宫”。其西是父城冈,冈西是秦丞相吕不韦和汉留侯张良故里。人称晁错、张良、吕不韦为“父城三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