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
生平
阿底峡
公元982年,阿底峡出生于印度孟加拉南部王族,父亲名为善胜吉祥,母亲名为吉祥胜光。十一岁时,阿底峡前往中印度那烂陀寺亲近菩提贤论师,后跟随阿伐都帝,居住在金刚座,学习出离心及《中观论》。
十八岁时,至超戒寺,向北门守护者那洛巴学习密法。二十九岁,依大众部说出世部戒护上座处出家,学习戒律及因明。又至飞行寺法铠论师座前,听受《毘婆沙藏》。
三十一岁,至苏门答腊师从金洲法称,学习《现观庄严论》,以及寂天论师所著《学处集要》、《入菩萨行论》等经典。在岛上居住了十二年,在这期间,他还曾至爪哇岛,向一位乞食瑜伽士求取加持灌顶及密法教授。
四十四岁(1025年),返回印度超戒寺担任住持,成为印度相当知名的大学者。
五十八岁,受古格王朝智光王(意希沃)的请托,决心入藏传戒以及传授佛法。开创噶当派。其弟子众多,最著名者为库敦·宗哲雍仲、俄·勒贝喜饶、仲敦巴·甲哇迥乃三人,合称为“库、俄、仲”。
1054年八月十八日,在聂塘入涅盘。阿底峡圆寂后,他的骨灰一直供奉在聂塘寺,寺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块他打坐时使用过的石板。
1963年,应孟加拉佛教访华代表团的请求,同意将阿底峡的部分骨灰运返他的出生地。 1978年,这位的骨灰被运回独立后的孟加拉国,并供奉在达玛拉吉卡寺(Dharmarajika),成为中孟交往历史的象征
思想及影响
阿底峡入藏之前,的显宗与密宗之间关系紧张。他在《菩提道灯论》中将修行者分成下士(人天乘)、中士(小乘)、上士(大乘)三等,各有不同修行方法,但是皆是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为修行基础,主张修行密宗之前,需要先以显宗为前导,并将发起菩提心作为一切修行的根源。他来到藏地前,很多僧人也使用黑巫术(因为之前是苯教徒),后来整顿戒律,要求所有僧侣都严守戒律,不可以修行密宗为借口做出违背戒律之事,由此恢复了僧团在的声誉。
阿底峡的教授,以舍弃世间心,修菩提心为中心,以大悲心愿为本。
阿底峡本人受持大众部戒律,在入藏之后,因为僧团原以寂护所传的说一切有部戒律为主,因此他在并不担任授戒阿阇黎,以免影响僧团原有传承。
著作
阿底峡著有《菩提道灯论》、《菩提道灯难处释》。后宗喀巴以《菩提道灯论》为底本,写作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成为藏传佛教的根本论书之一。后被编入噶当六论之中。其中三士道的道次第修学次第深入藏传佛教各大派。民国时期,法尊法师将《菩提道灯论》翻为汉文,后经如石法师重校,将之流传于华人社会。
参考资料
《中孟交往的历史与传说》,张宪一著
参见
后弘期
噶当派
藏传佛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