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寂护

寂护

寂护(梵语:शान्तरक्षितŚāntarakṣita,725年-788年),又译为静命禅怛罗乞答。藏族人称之为希瓦措(藏文:ཞི་བ་ཚོ,威利:zhi ba tsho)或菩提萨埵(藏文:བོ་དྷི་ས་ཏྰ་,威利:bo dhi sa ta")。八世纪印度佛教僧侣,那烂陀学者,西藏佛教人士。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建立了最初的藏传佛教僧团,是西藏前弘期最重要的殿基者之一。与莲花生、赤松德赞,合称师君三尊

他也是随瑜伽行中观派的主要建立者。主要的弟子为莲花戒。

寂护简介资料
拉瓦尔萨尔
725 年
西藏
桑耶寺住持
中观派
莲花戒、师子贤、赤松德赞、预试七人
788 年
Śāntarakṣita
《中观庄严论》
中观瑜珈行派
那烂陀寺、桑耶寺
寂护相关文献
王寂
王寂,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河北玉田)人。海陵炀
查看全文
裴寂
裴寂,裴寂,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位运城县西北)人。隋末任晋阳(今山
查看全文
元寂
元寂,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
查看全文
圆寂
词语释义涅槃是宗教用语,来自古印度。在各古印度宗教里一般指一种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状态。在印度教哲学里意指通过肉体的解脱而与高级生命的结合。涅槃在佛教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是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标。在中文世俗世界里涅槃一词常被等同于在肉体身心死亡的同时,其精神或灵魂获得永生或再生。(但已与原意不同。)圆寂一词在日常中文使用中渐渐变得与佛教里的涅槃概念有所不同,而更加偏向于涅槃一词在中文世俗世界里用法。比如,人们常称僧尼去世为圆寂以恭维其已经达到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标。参见涅槃
查看全文
裴寂
生平其祖父裴融,父亲裴孝瑜。他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长大。十四岁,补郡主簿。隋朝开皇年间,调左亲卫。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为齐州司户参军,后任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大业十三年(617年),反隋军风起云涌,隋炀帝在江都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裴寂与李渊早就相识,二人昼夜饮宴,愈发亲密。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密谋起兵,谋划已定,让裴寂去劝说李渊。他对李渊说:“今盗遍天下,城阖外即战场,虽徇小节,犹不脱死。若举义师,不特免祸,且就大功。”于是李渊决定起兵。裴寂马上进献宫女五百,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首,以供军用。后李渊建大将军府,裴寂为长史,封闻喜县公。攻下长安后,赐裴寂良田千顷、甲第一区、物四万段,转为大丞相府长史,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此后,隋炀帝在江都被杀,裴寂又积极帮助李渊受禅称帝,世称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对裴寂说:“使我至此者,公也。”拜为尚书右仆射,赐御膳。唐...
查看全文
寂护相关标签
藏传佛教人物
印度佛教徒
788年逝世
725年出生
8世纪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