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贝萨里翁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8
转发:0
评论:0
生平贝萨里翁生于特拉布宗,生年有说1389年,1395年或1403年。他求学于君士坦丁堡,并于1423年前往伯罗奔尼撒听格弥斯托士·卜列东讲解柏拉图。剃度出家后,取名“贝萨里翁”(旧时埃及隐修士,其事贝萨里翁主教曾有述及)。1437年,贝萨里翁被皇帝任命为尼西亚的主教。他曾随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帕里奥洛格斯访问意大利,以寻求东正教会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合一,以及帮助抵御奥斯曼帝国。他属于倾向于合一的少数派,回到希腊后因此而遭人嫉恨。在后来召开的佛劳楞斯大公会议上,他支持罗马天主教而得到教宗恩仁四世的青睐,于1439年获擢升为枢机。此后,他一直定居意大利,赞助学者,收集书卷,著书立说,倡导新学。他在罗马的公馆成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学园,波焦·布拉乔利尼,菲莱尔福,库萨的尼古拉,雷乔蒙塔努斯等人都与他往来频繁。他也给到意大利避难的希腊人(学者和外交人员)提供赞助,交给他们抄写或翻译希腊文稿的工作,...

生平

贝萨里翁生于特拉布宗,生年有说1389年,1395年或1403年。

他求学于君士坦丁堡,并于1423年前往伯罗奔尼撒听格弥斯托士·卜列东讲解柏拉图。剃度出家后,取名“贝萨里翁”(旧时埃及隐修士,其事贝萨里翁主教曾有述及)。1437年,贝萨里翁被皇帝任命为尼西亚的主教。他曾随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帕里奥洛格斯访问意大利,以寻求东正教会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合一,以及帮助抵御奥斯曼帝国。他属于倾向于合一的少数派,回到希腊后因此而遭人嫉恨。在后来召开的佛劳楞斯大公会议上,他支持罗马天主教而得到教宗恩仁四世的青睐,于1439年获擢升为枢机。

此后,他一直定居意大利,赞助学者,收集书卷,著书立说,倡导新学。他在罗马的公馆成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学园,波焦·布拉乔利尼,菲莱尔福,库萨的尼古拉,雷乔蒙塔努斯等人都与他往来频繁。他也给到意大利避难的希腊人(学者和外交人员)提供赞助,交给他们抄写或翻译希腊文稿的工作,从而在西方开始了对希腊古典学研究。如 Theodore Gaza、特拉布宗的乔治、John Argyropoulos 等人都曾受惠于他。

他先后在 Siponto总主教区,Sapina 和弗拉斯卡蒂两个罗马城郊教区任主教。1455年选举Alonso de Borgia 为新教宗嘉礼三世时,因为贝萨里翁对罗马奥尔西尼家族和科隆纳家族两大家族人选之间的竞争并不感兴趣,而使他成了另一候选。由于他的希腊背景,受到法国枢机 Alain de Coëtivy 的反对。“枢机们害怕的未必是他的希腊式的培养或者他的性格,而是他的禁欲主义和改革教会的热诚。”(Francis A. Burkle-Young)

1463年,人文主义者 Aeneas Silvius Piccolomini,当时的教宗庇护二世授予他虚衔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自1463年任枢机团团长后,他主持过1464年和1471年两次教宗选举。1450年至1455年间,他任驻博洛尼亚的教廷使节,多次出访外国。1471年他会见路易十一时受到冒犯。翌年(1472年)11月19日,贝萨里翁于拉文纳逝世。

贝萨里翁藏有大量希腊文手抄本,于1468年捐献给威尼斯的议会,成为后来圣马可图书馆(Biblioteca Marciana)。

著作

贝萨里翁

 Epistolae et orationes , 1471

贝萨里翁作为当时著名学者,译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及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

In Calumniatorem Platonis"(《驳谤柏拉图》),罗马1469年版。为其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对特拉布宗的乔治的反驳。乔治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曾攻击柏拉图学说。尽管他是柏拉图主义者,但并不像格弥斯托士·卜列东那样彻底,而试图调和两种哲学。

Orationes de bello Turcis inferendo (《土耳其战争》),巴黎1471年版。

参考文献

贝萨里翁

本条目出自已经处于公有领域的: Chisholm, Hugh (编).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11年.

Catholic Encyclopedia :"Johannes Bessarion".

Francis A. Burkle-Young, "The election of Pope Calixtus III (1455)"

Bandini, Angelo Maria. De Vita et Rebus Gestis Bessarionis (1757).

Geanakoplos, Deno John. Greek Scholars in Venice: Studie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Greek Learning from Byzantium to the Wes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arvard, 1962).

Gill, Joseph. The Council of Florence (Cambridge, U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9).

Harris, Jonathan. Greek Emigres in the West (Camberley : Porphyrogenitus, 1995).

Keller, A. "A Byzantine admirer of "western" progress: Cardinal Bessarion", in, Cambridge Historical Journal , 11 (1953[-]5), 343-8.

Labowsky, Carlota. Bessarion"s Library and the Biblioteca Marciana (Rome : Edizioni di storia e letteratura, 1979).

Legrand, Émile. Bibliographie Hellenique (Paris : E. Leroux (E. Guilmoto), 1885-1906). volume 1.

Mohler, Ludwig Kardinal Bessarion als Theologe, Humanist und Staatsmann (Aalen : Scientia Verlag ; Paderborn : F. Schöningh, 1923-42), 3 volumes.

Monfasani, John. Byzantine Scholars in Renaissance Italy: Cardinal Bessarion and other Emigrés (Aldershot, UK : Variorum, 1995).

Setton, K.M. "The Byzantine background to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 100 (1956), 1-76.

Vast, Henri. Le Cardinal Bessarion (Paris : Hachette, 1878), see also (Geneva : Slatkine, 1977).

Vassileiou, Fotis & Saribalidou, Barbara, Short Biographical Lexicon of Byzantine Academics Immigrants to Western Europe , 2007.

Wilson, Nigel Guy. From Byzantium to Italy. Greek Studies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London : Duckworth, 1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翁贝托·艾柯
生平艾柯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亚历山德里亚。其父古里奥是一名会计,一生中曾经被政府征召参加了三次战争。在二战期间,艾柯与母亲乔瓦娜搬到皮德蒙特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居住。艾柯共有12个兄弟姐妹。艾柯年轻时尊从父愿进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律,随后辍学,不顾父亲反对而改学中世纪哲学与文学。于195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有关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的研究。其后艾柯成为RadiotelevisioneItaliana的文化部编辑,同时在都灵大学任教。此间,艾柯与一些前卫艺术家有密切的接触。这些人这对他以后的写作有重要的影响。1962年9月,他与RenateRamge结婚。RenateRamge是一名德国艺术教师。学术观点艾柯的学术作品强调中世纪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异。对于此,他如此说:“(中世纪美学)在理论上是一个由几何与理性构架的有机体,然而在实践中却是一种完全不设框架的由形体与意象自然生成的艺术...
· 里翁-安提里翁大桥
技术数据建造过程中的桥墩大桥全长2,883米,其中跨海的主桥长2,252米,从里翁方向的引桥长392米,从安提里翁方向的引桥长239米。主桥有四座桥墩,边缘的桥墩到引桥间的距离为286米,桥墩之间的距离为560米。里翁-安提里翁大桥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斜拉桥。每座桥墩在海面以上的高度为160米,水下的高度达65米。每个桥墩位于一直径为90米的地基上,每个地基有200根长达30米的钢柱插入海底组成。由于大桥位于强地震区上,在建筑施工时为了保障高度的桥梁安全性采取了非常费力的措施。按照设计强度达七级的地震以及桥墩之间距离错位两米均不应该导致桥梁受破坏。此外总登记吨位达18万吨的油轮的碰撞和风速达250千米每小时的大风也不应该造成破坏。里翁-安提里翁大桥的伸缩缝是目前类似桥梁中最大的。在其最高处桥面宽27.2米,厚2.82米,离海面的高度为52米,这样即使大船也能够通过。建筑历史早在1880年当时的...
· 贝丽萨玛
地方名称英格兰的里布尔河在罗马时代以贝丽萨玛之名而著称。托勒密列出了“贝丽萨玛河口”所对应的里布尔河口坐标。贝莱马(Beleymas)贝莱姆(Bellême)
· 翁贝托·薄邱尼
生平薄邱尼在1882年10月19日出生于雷焦卡拉布里亚市的一个警员家庭,青年时就读于佛罗伦斯美术学院,不过在15岁从学院毕业后才真正开始对艺术产生兴趣。在罗马学习绘画一段时间后,1901年薄邱尼结识了吉诺·塞维里尼(GinoSeverini);一同成为贾柯·莫巴拉(GiacomoBalla)的门生。1906年薄邱尼则前往巴黎,学习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技法。之后1907年薄邱尼前往米兰,在艺术理念上开始走向未来主义风格,并结识意大利未来主义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随后在1910年薄邱尼与贾柯·莫巴拉、吉诺·塞维里尼、卡洛·卡拉(CarloCarrà)、路吉·卢梭罗(LuigiRussolo)五人共同签署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同年四月又另签署了“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向世人表达未来主义的形式及宗旨,并在当年完成了他个人的代表画作《城市的兴起》。1911年薄邱尼在巴黎认识了毕加索,受到毕加...
· 翁贝托二世
生平他是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三世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装甲师长。1946年5月其父让位给他,其后意大利人民投票,赞成废除君主制,成立意大利共和国。结果他于6月被迫退位,他和家属永久被赶出意大利,而定居在葡萄牙。1983年3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逝世,享年78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