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崔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3
转发:0
评论:0
生平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崔浩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崔浩笃信道教,主张崇道废佛。北魏太武帝下令关闭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捣毁佛像,为“三武灭佛”之一。寇谦之以杀僧过多,曾苦求崔浩,阻止灭佛行动,“一境之内,无复沙门”。但由于崔浩试图“齐整人伦,分明士族”,卢玄劝他:“夫创制立事,各有其

生平

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崔浩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崔浩笃信道教,主张崇道废佛。北魏太武帝下令关闭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捣毁佛像,为“三武灭佛”之一。寇谦之以杀僧过多,曾苦求崔浩,阻止灭佛行动,“一境之内,无复沙门”。但由于崔浩试图“齐整人伦,分明士族”,卢玄劝他:“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宜其三思。”又敢于和太子争任官员,引起鲜卑贵族的不满。

神麚二年(429年),崔浩与弟崔览、邓颖、晁继、黄辅等共同著述《国书》。太延五年(439年)崔浩因修“国史”不避忌讳,著作令史闵湛、郗标竟劝其刻史于石上,树在道路的两旁,费银三百万,高允曾预言:“闵湛所营,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事之祸。吾徒无类矣。”于是“北人咸悉愤毒,相与构浩于帝”,此事最终得罪了太武帝,被囚于木笼之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于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夷九族,牵连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

政治理想

《魏书‧卢玄传》记载崔浩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卢玄曾经劝他“宜其三思”可是崔浩的态度是“虽无异言,竟不纳。”点明了崔浩的死因。从社会阶级去解释崔浩,会发现他代表的是北方的士族,他的思想也是北方士族的思想,《魏书‧崔浩传》提到崔浩“留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性不好老庄之书。”这是东汉以来儒家大族的传统,后面又谓崔浩“上推太初,下尽秦汉变弊之迹,大旨先以复五等为本。”其中“五等”即是儒家士族的理想,《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记载:“相国晋王奏复五等爵。”可见得崔浩与司马氏的理想相符。

崔浩选士是家世与人伦并进,在他心目中,能具备高官及儒学二条件之姓族,才是他理想的一等门第,透过选士,最终目的就是复兴儒家的五等爵制。《北史‧李䜣》提到选助教时,崔浩“举其弟子箱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他不选李䜣是因为他出自范阳李氏,非高门大族,李敷出自赵郡李氏,卢度世出自范阳卢氏,皆出自高门。

死因

陈寅恪认为:“崔浩之死,或以为是华夷之辨的民族问题,或以为是佛道之争的宗教问题,其实不然,其主要原因应在社会阶级方面,即崔浩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终因国史之事罹祸。”

华夷之辨,实非崔浩致死之因,《宋书‧柳元景传》记载柳光世言:“虏主拓跋焘南寇汝、颍,浩密有异图,光世要河北义士为浩应。浩谋泄被诛,河东大姓坐连谋夷灭者甚众。”似崔浩有民族意识,其实不对,因为崔浩常为鲜卑出谋献策,对北魏帮助莫大,例如《魏书‧崔浩传》中记载他上谏阻止迁都,其中精确的分析利害,他说:“今留守旧部,分家南徙,恐不满诸州之地……屈丐、蠕蠕必提挈而来,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虑,阻隔恒代千里之险,虽欲救援,赴之甚难,如此则声实俱损矣。”后又对南北朝情势做出准确的评估,说:“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率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恶稔。如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扬威,可不劳士卒,而收淮北之地。”对鲜卑可谓不遗余力,《宋书‧柳元景传》说的偏袒南朝实则是崔浩依实际情势做的判断而已。且《魏书‧卢度世传》论及崔浩竟未提崔浩密有异图之事,《通鉴‧考异》司马光亦云:“《宋书‧柳元景传》与魏事不同,今从《后魏书》。”可见得柳光世之言,不过虚张华夷之见自托于南朝,不足为据。

至于佛道之争极可能是崔浩致死的原因之一,《魏书‧释老志》记载太武帝拓跋焘西征盖吴到长安,看到寺庙中多有兵器,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耳!”而崔浩本信天师道,遂“因进其说”,最后太武帝“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太子拓跋晃与崔浩在宗教上是分歧的,他“素敬佛道。频上表,陈刑杀沙门之滥,又非图像之罪。”可是太武帝不愿买账,反而变本加厉的下诏“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直到崔浩死后才“颇悔之”。在废佛问题上,崔浩与太子拓跋晃虽是冲突的,但拓跋晃所上的表文并未言及崔浩。

家庭

兄弟

夫人

河东柳氏,北魏折冲将军、河北郡太守、西陵男柳光世姐姐

太原郭氏,北魏并州别驾郭逸之女

太原郭氏,郭逸小女儿

参见

国史之狱

《崔氏食经》

注释

^《高僧传》

^《魏书》卷47《卢玄传》

^《北史·崔浩传》

^《资治通鉴》说崔浩《国史》“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北人无不忿恚。”

^万绳楠整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8页

^《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元景从祖弟光世,先留乡里,索虏以为折冲将军、河北太守,封西陵男。光世姐夫伪司徒崔浩,虏之相也。元嘉二十七年,虏主拓跋焘南寇汝、颍,浩密有异图,光世要河北义士为浩应。浩谋泄被诛,河东大姓坐连谋夷灭者甚众,光世南奔得免。

^7.07.1《魏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刘义隆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

^8.08.1《北史·卷二十一·列传第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宋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氏深以伤恨,复欲以少女继昏。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氏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

^9.09.1《魏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祖逸,州别驾,前后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一女妻浩弟上党太守恬。

^10.010.1《北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祖逸,本州别驾,前后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一女妻浩弟上党太守恬。

参考书目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崔浩国史之狱》

万绳楠,〈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均收录在《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金明馆丛稿初编》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中的《崔浩世族政治的理想》,中华书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讲历史——崔浩之死
?在崔浩的坚持下,北魏进攻凉州,而且顺利地把凉州攻打下来了。并不是很支持“分明姓族”政策的李顺随后被杀,而且原本避居凉州的北方大姓大族,在战争之后又集体进入北魏朝廷。这些事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崔浩的地位。这一连串的变化,必然使得与李顺一样出身寒门的人,备感威胁。除此之外,朝廷里另一群人也越来越觉得坐立难安,那就是鲜卑贵族。世祖拓跋焘重用崔浩,有一部分原因是,早在他爷爷太祖皇帝拓跋珪在位时,崔浩的父亲崔玄伯特别建议拓跋珪让太子就任“监国”,也就是皇帝提早赋予太子权力,让他学习如何治国。等到世祖立了太子拓跋晃,也就是后来的恭宗(追谥景穆帝),很自然地就袭用原来的制度,让太子在“监国”的位子上提前掌权治国。拓跋晃当“监国”,他的身边有四个辅政大臣,其中三个是鲜卑贵族,只有一个是汉人。这唯一的汉人辅政大臣就是崔浩。有前朝案例可循,崔浩当然没有理由反对这样的做法。不过此时,崔浩在北魏朝廷的实质权力...
· 北魏崔浩简介北魏历史上的重臣崔浩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崔浩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拓跋焘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崔浩笃信道教,主张崇道废佛。北魏太武帝下令关闭长安沙...
·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崔浩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拓跋焘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崔浩笃信道教,主张崇道废佛。北魏太武帝下令关闭长安沙...
· 北魏军事家崔浩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一说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曹魏司空崔林之后,北魏司空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后死于国史之狱,于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夷九族。人物生平编辑早年经历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他的七世祖崔林,三国曹魏时官拜司空,封安阳乡侯。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其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
· 崔浩家族的衰败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凡是世代为官的人家被称为门阀士族或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往往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成为世袭官僚。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时有发生,世家大族中也有的成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使家族或家族中的某些支系由强盛而走向衰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一例,他们中的几系曾遭夷族之灾。清河崔氏自西汉崔业起,世代居住在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崔氏宗族在曹魏时期家门兴盛,南北朝时期成为北方的甲族,居山东士族之首。大约在三国时代,在崔业之后,崔氏家族中较著名的有三大支系:一支为南祖崔氏,此支中的崔就在魏为官到常山太守;一支为中祖崔氏,此支中的崔林在魏为官至司空;一支为号称崔业第九世孙的崔密。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南祖崔氏。崔就,字伯玄,子公安为上谷太守,公安之子崔岳任西晋大司徒。西晋末年,世局,崔岳仍留原处。崔岳之子崔牧曾任后赵尚书右仆射。崔牧之子崔荫任后赵征东大将军。崔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