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寇谦之

寇谦之

寇谦之(365年-448年,字辅真),南北朝时道士,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家族因避难迁居冯翊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少奉正一盟威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 。他称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授其《录图真经》,令其“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去除三张伪法,制订乐章,建立诵戒新法,并力主排斥佛教,导致了北魏太武帝灭佛。次年,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箓,并建新天师道道场。

寇谦之简介资料
前燕上谷郡昌平(位于今中国北京市昌平区)
365 年
辅真
北魏(今中国)
448 年
老君音诵诫经
寇谦之相关文献
寇谦之简介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寇谦之生平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他称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授其《录图真经》,令其“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去除三张伪法,制订乐章,建立诵戒新法。次年,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箓,并建新天师道道场。寇谦之(公元365—448)为北魏著名道士,原名谦,字辅真。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其父修之,为苻坚东莱太守;其兄寇赞在北魏初任南雍州刺史。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寇谦之夙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曾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后随仙人成公兴,随之...
查看全文
成公兴与寇谦之
成公兴与寇谦之, 成公兴与寇谦之     寇谦之是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祖上都是做官的,但他
查看全文
陕西省-西安-阎良区寇谦之
寇谦之(公元365—448)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为北魏著名道士,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
查看全文
寇谦之
生平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寇谦之早年爱好道术,对张鲁的五斗米道尤感兴趣。曾与成公兴一同入嵩山修道。成公兴对他说:“先生未便得仙,政可为帝王师耳。”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他宣称太上老君会降临嵩山,传给他天师之位,还说太上老君赐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30卷,让他“清整道教,去除三张伪法(指张陵、张衡、张鲁),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还说自己学得服气导引之术,能够辟谷。其后,泰常八年(423年)又说老君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传授他《录图真经》,并命他统领“人鬼之政”。此后,寇谦之下山并获得当时信奉天师道的宰相崔浩支持,从而受到北魏太武帝的赏识。太武帝“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从而成为了“帝王师”。太武帝非常尊崇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特地在首都建立道坛,供寇谦之及其弟子使用。其后,太延六年(440年),太武帝遵从寇谦之的建议,改...
查看全文
简明正史——寇谦之 王显 郦道元 李业兴
? 寇谦之(365—440)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自称是东汉初佐命大臣寇恂的十三世孙;其兄寇赞则是北魏政权的南雍州刺史。 寇谦之在少年时代就特别热衷于神仙、道术之流,一心修道,以期脱离凡世。他服食过各种各样的丹药,然而多年下来,终无效验。据说,寇谦之有一次前赴舅家,见到一个身强力壮的庸工,在田里操作竟日,却没有任何疲劳之态。寇谦之颇感惊奇,
查看全文
寇谦之相关标签
南北朝道士
北魏政治人物
365年出生
448年逝世
上谷寇氏
家族谱大览
21.詹氏宗谱, 21, 卷21, 思清 景麟 谦之 15世世赓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36[1947].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文侯. 宣王次子,封于詹,子孙以邑为氏. 南阳祖: 詹隗,字至瑰. 迁河南郑州,居南阳高义里. 文侯公15世孙. 江南祖: (晋) 詹康邦 ; 詹成邦 ; 詹敬邦兄弟三人. 文侯公42世孙. 建安祖: 詹良义. 居建安崔田. 文侯公42世孙, 康邦公之子. 新安祖: 詹敬. 文侯公48世孙. 婺源祖: (隋末) 詹黄,名初,字符载,别号黄隐仕. 因隐于黄山而称. 文侯公51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詹同,原名书,御赐名同,字同文,号天矅. 为黄公23世孙. 自婺源迁楚黄. 同公派下支祖(4世): 詹受一(居冈邑) ; 詹受二(荆门洲祖) ; 詹受三(沔阳洲祖) ; 詹受四,一名清二,字以忠 ; 詹受五,又称寿五,字以敬,一字树钦. 此谱为受四, 受五合修谱. 受四公派下支祖(6世): 詹仲仁 ; 詹仲义 ; 詹仲礼 ; 詹仲智 ; 詹仲信. 受五公派下支祖(5世): 詹思清 ; 詹思诚 ; 詹思敬 ; 詹本清. 世派: 时之大士 世启闻人 文以道重 才必学成 心传中正 德裕元纯 慎修思永 作圣有恒 敬崇礼义 选用贤能 安定邦国 建树勋名 家延善庆 运兆清平 光荣显达 宏绪克绳.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寇氏族譜 [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1册(页数杂异) : 肖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始祖 : (明末) 寇如圭. 慈利始迁祖 : (明清之际) 寇奇三. 散居地 : 湖南省慈利县等地. 版心题 : 慈利寇氏族谱.
浏览:100
寇氏迪道宗谱
寇氏迪道宗谱
始祖迪公、道公於洪武二年,由山西太原府早阳县,迁徙于青州府,后人分迁于安丘、诸城、五莲、昌邑、寿光、临淄、张店、高密、沂南、莒县等地,繁衍生息,已传至25代,三万人。
浏览:0
汪氏六修族谱 [系图3卷,世系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平阳堂, 民国26[1937].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5. 目录中所列之卷末实际为世系卷12.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汪谦,字自牧,号益斋,行十八. 由徽之婺源迁浏北. 谦公生五子 : (明) 汪万禄,字在中,号千钟 ; 汪万礼,字以中 ; 汪万祖,字时中 ; 汪万聪,字明中 ; 汪万玉,字式中. 万禄公下房祖(6世) : (明) 汪再寿,字鹤龄,号长年 ; 汪再发,字愈盛,号无极 ; 汪再兴,字其绳,号引之 ; 汪再言,字如论,号信之. 皆为友瑛公之子. 寿公下派祖(8世) : (明) 汪本,字深培,号固庵 ; 汪立,字如有,号卓尔 ; 汪道,字达五,号行一 ; 汪生,字繁倡,号大德 ; 汪鲸,字南塘 ; 汪檀,字西峰 ; 汪魁,字名峰. 发公下派祖(8世) : (明) 汪汉,字南川(子二: 汪兴鉴,字映湖 ; 汪兴镜,字方塘) ; 汪亮,字西池(传一支: 汪兴周,字少源) ; 汪绎,字以成(子一: 汪兴冬,字绍松) ; 汪琫,字灵翼(传一支: 汪兴继,字继山). 原派行 : 十万添世友 再允汪兴嘉 士子元廷盛 立观美大成 贒良光际会 嗣定永芳荣. 新派行 : 忠孝传家重 文章辅国新 安常崇正业 志学本人伦.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汪氏族谱
浏览:0
汪氏六修族谱 [系图3卷,世系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平阳堂, 民国26[1937].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5. 目录中所列之卷末实际为世系卷12.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汪谦,字自牧,号益斋,行十八. 由徽之婺源迁浏北. 谦公生五子 : (明) 汪万禄,字在中,号千钟 ; 汪万礼,字以中 ; 汪万祖,字时中 ; 汪万聪,字明中 ; 汪万玉,字式中. 万禄公下房祖(6世) : (明) 汪再寿,字鹤龄,号长年 ; 汪再发,字愈盛,号无极 ; 汪再兴,字其绳,号引之 ; 汪再言,字如论,号信之. 皆为友瑛公之子. 寿公下派祖(8世) : (明) 汪本,字深培,号固庵 ; 汪立,字如有,号卓尔 ; 汪道,字达五,号行一 ; 汪生,字繁倡,号大德 ; 汪鲸,字南塘 ; 汪檀,字西峰 ; 汪魁,字名峰. 发公下派祖(8世) : (明) 汪汉,字南川(子二: 汪兴鉴,字映湖 ; 汪兴镜,字方塘) ; 汪亮,字西池(传一支: 汪兴周,字少源) ; 汪绎,字以成(子一: 汪兴冬,字绍松) ; 汪琫,字灵翼(传一支: 汪兴继,字继山). 原派行 : 十万添世友 再允汪兴嘉 士子元廷盛 立观美大成 贒良光际会 嗣定永芳荣. 新派行 : 忠孝传家重 文章辅国新 安常崇正业 志学本人伦.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汪氏族谱
浏览:0
汪氏六修族谱 [系图3卷,世系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平阳堂, 民国26[1937].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5. 目录中所列之卷末实际为世系卷12.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汪谦,字自牧,号益斋,行十八. 由徽之婺源迁浏北. 谦公生五子 : (明) 汪万禄,字在中,号千钟 ; 汪万礼,字以中 ; 汪万祖,字时中 ; 汪万聪,字明中 ; 汪万玉,字式中. 万禄公下房祖(6世) : (明) 汪再寿,字鹤龄,号长年 ; 汪再发,字愈盛,号无极 ; 汪再兴,字其绳,号引之 ; 汪再言,字如论,号信之. 皆为友瑛公之子. 寿公下派祖(8世) : (明) 汪本,字深培,号固庵 ; 汪立,字如有,号卓尔 ; 汪道,字达五,号行一 ; 汪生,字繁倡,号大德 ; 汪鲸,字南塘 ; 汪檀,字西峰 ; 汪魁,字名峰. 发公下派祖(8世) : (明) 汪汉,字南川(子二: 汪兴鉴,字映湖 ; 汪兴镜,字方塘) ; 汪亮,字西池(传一支: 汪兴周,字少源) ; 汪绎,字以成(子一: 汪兴冬,字绍松) ; 汪琫,字灵翼(传一支: 汪兴继,字继山). 原派行 : 十万添世友 再允汪兴嘉 士子元廷盛 立观美大成 贒良光际会 嗣定永芳荣. 新派行 : 忠孝传家重 文章辅国新 安常崇正业 志学本人伦.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汪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