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程朱理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8
转发:0
评论:0
发展理学在中国古代又称“义理之学”或“道学”,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继后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最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这种理学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朝及其后的朝代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研究理学的学者称为“理学家”。理学初起于北宋,盛极于南宋与元朝、明朝时代,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没落。它是宋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儒学思想,除了传统儒学的自身更张和社会形势所迫之外,还大量融入了佛家、道家思想。宋、明以降,著名理学名家有: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朱熹、吕祖谦、杨简、真德秀、魏了翁、许衡、吴澄、曹端、薛瑄、吴与弼、邱濬、陈献章……等。细分来讲,陆王(陆九渊、王守仁)、濂溪(周敦颐)与理学有所差异,而更背道而驰,万不可混为一谈。魏晋南北朝玄学盛行,唐代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不再独尊于一家。但是朱熹完成了新儒学的改革。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

发展

理学在中国古代又称“义理之学”或“道学”,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继后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最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这种理学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朝及其后的朝代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研究理学的学者称为“理学家”。

理学初起于北宋,盛极于南宋与元朝、明朝时代,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没落。它是宋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儒学思想,除了传统儒学的自身更张和社会形势所迫之外,还大量融入了佛家、道家思想。宋、明以降,著名理学名家有: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朱熹、吕祖谦、杨简、真德秀、魏了翁、许衡、吴澄、曹端、薛瑄、吴与弼、邱濬、陈献章……等。细分来讲,陆王(陆九渊、王守仁)、濂溪(周敦颐)与理学有所 差异 ,而更背道而驰,万不可混为一谈。

魏晋南北朝玄学盛行,唐代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不再独尊于一家。但是朱熹完成了新儒学的改革。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同时又把董仲舒五行,把张载、周敦颐、二程的观点,以及佛学高度一元化的哲学和道家无为的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细致地构造出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儒学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的短处被克服了。这使佛、道等学说再也不会动摇它了。宋以后七百年间,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与宗法制十分的适应。

朱熹将儒家思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成为儒家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一提到理学,人们马上会想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在理学发达之前,“仁”是儒家中心思想,虽然是一种有等级尊卑的爱,但仁是以人性为基础。虽然传统儒学也主张孝道和贞洁,但其禁欲色彩并不浓厚。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以后,已带有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二程说“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并称“无人欲即皆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朱熹用饮食为例阐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我本楚狂人”的诗人了。

程颐严肃刚正,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不通人情,实为后世所见的“道学脸孔”。在妇女方面,程颐认为:“……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颐答,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然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程氏遗书》卷二十二)程颐以此作为衡量贤媛淑女的标准,朱熹在〈与陈师中书〉也同意这样的说法:“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腐;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朱熹主张妇女“从一而终”、压抑“人欲” 。

程朱理学反对佛道的虚无主义,认为它忽略了伦理道德秩序;但同时又从道家思想里借鉴了许多关于道的论述,作为儒家形而上学体系的材料。其实这正是儒家经典《大学》所谓“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的具体表现。

朱熹的思想体系博大精微,教人的方法也较为平易近人,因此能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是继孔子后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许多著作都是下细功夫的,他与吕祖谦共同编撰了一本著作《近思录》作为理解四子书(指周敦颐、二程、张载)的阶梯;而他认为,四子书是通往五经的阶梯,《近思录》曾为后世儒生必读。熊赐履大肆鼓吹程朱学说,强调:“朱子之学,即程子之学。程朱之学,即孔孟之学。若程朱非,则孔孟亦非矣。程朱之学,孔孟之学也。程朱之道,孔孟之道也。学孔孟而不宗程朱,犹欲其出而不由其户,欲其入而闭其门也。” 。乾隆五年(1740年)下诏,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

继朱熹之后,明朝大儒王阳明(王守仁)将儒家思想再次推向了另一个极致——心学。

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明末,李贽针对正统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清朝以后,“反理学”的态势一度形成。颜元此后力反程朱的守静与虚学,痛斥朱熹是“满口胡说”、“自欺欺世”,“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 ;“程朱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着” ;又批程朱“徒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 。他深感“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 ,他说:“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皆晦庵(朱熹)为之也!” 。

清代戴震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极力破除“吃人的礼教” ,甚至对理学有一致的观点,中国的衰落自宋开始,其中,朱熹的理学曾被认为是所有这些衰落的罪魁祸首 。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载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陆王心学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张载与王夫之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清代。

注释

^ 清道光年间《休宁县志》卷一、卷十六记载,休宁县在明代有“节妇”、“烈妇”四百余人;自清初至道光年间多达两千余人。

^ 熊赐履:《下学堂札记》卷之一

^ 《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

^ 《习斋记余·未坠集序》

^ 《习斋记余·曲阜祭孔子文》

^ 《习斋年谱》卷下

^ 《朱子语类评》

^ “吃人的礼教”一语出自吴虞〈吃人与礼教〉一文:“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这真是残酷极了!一部历史里面,讲道德、说仁义的人,时机一到,他就直接间接地都会吃起人肉来。就是现在的人,或者也有没做过吃人的事,但他们想吃人,想咬你几口出气的心,总未必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该文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1919年11月1日出版)。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最终章

研究书目

陈荣捷:《朱学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

Hoyt Tillman(田浩)著,阮东升等译:《旁观朱子学:略论宋代与现代的经济、教育、文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011)。

岛田虔次著,蒋国保译:《朱子学与阳明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山下龙二:《 朱子学と反朱子学:日本における朱子学批判 》(东京:研文社,1991)。

锺彩钧:〈二程道德论与工夫论述要〉。

锺彩钧:〈二程心性说析论〉。

锺彩钧:〈二程本体论要旨探究──从自然论向目的论的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程朱理学简介:到底什么学说被称作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
· 漳州程朱理学最新最近第一人----王履亨
王履亨八十岁造像开闽王三十三世,王咸熙(1856—1940)名履享,漳州府龙溪县人(今漳州市芗城区)上苑籍居上苑街。因其设的讲堂命名为“宗敬”,漳州人多称为“宗敬先生”日前,田野调查漳州高新区,到南靖县靖城镇廍前村正峰寺,见漳州文史耆宿王作人题写柱联多对,不禁思忖:是何缘由?后来得知,王作人之父王履亨(1856-1940,字咸熙,号复一),从小喜欢幽静环境,漳州城内家中不住,常寓居郊野庙宇,专心苦读。22岁时,王履亨辗转来到廍前正峰寺继续用功,夜以继日,丝毫不以清寒为苦,自言:借尔暮鼓晨钟,警吾芸窗雪案。光绪五年(1879)23岁时,王履亨考取龙溪县学生员,到了宣统元年(1909)考中岁贡,被举孝廉方正,第二年赴京应保和殿召试,授承德郎,以岁贡投铨吏部,授县丞之职,竞不就职回到漳州。漳州松云阁藏王履亨书法作品王履亨一生以教学养家糊口,开设讲堂名宗敬,被学者尊称宗敬先生。他办学远离城市,先后...
· 程朱理学朱熹的故事朱熹的轶事典故
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朱熹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将北宋开始出现的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并且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新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朱熹这个人的名声都十分响亮,后世许多人将朱熹的新思想称为“新儒学”,甚至许多人还将朱熹的思想奉为正统。这样一个成就极高,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留下的故事不少。普通老百姓们并没有正经的读过书,所以并不知道朱熹的思想学说,他们对于朱熹这个人的认识,全都是从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中了解的。《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朱熹幼时聪慧,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因为他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经常会问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他的父亲自朱熹明事理开始,就对朱熹进行严格的教导,对于朱熹的教育十分的看重。朱熹有问题的时候,第...
· 程朱理学朱熹的故事朱熹的轶事典故
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朱熹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将北宋开始出现的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并且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新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朱熹这个人的名声都十分响亮,后世许多人将朱熹的新思想称为“新儒学”,甚至许多人还将朱熹的思想奉为正统。这样一个成就极高,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留下的故事不少。普通老百姓们并没有正经的读过书,所以并不知道朱熹的思想学说,他们对于朱熹这个人的认识,全都是从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中了解的。《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朱熹幼时聪慧,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因为他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经常会问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他的父亲自朱熹明事理开始,就对朱熹进行严格的教导,对于朱熹的教育十分的看重。朱熹有问题的时候,第...
· 程朱之间
“程朱”并称古已有之,乃从学派或道统角度而言,而“程朱之间”则对应于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的学术时期。当前学界大多关注二程、朱子两端,对程朱之间,则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程朱之间道学的核心论域主要集中在心性论上,且基本在程门后学中展开。在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这段时期,主要形成以“四大弟子”、道南学派、湖湘学派、永嘉学派、兼山学派、涪陵学派等为代表的程门后学。他们对二程思想进行拓展和深化,使道学话语在可能的方向上更加深刻地显豁出来。总的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共同趋向:一、“四大弟子”与显学派趋向程颢之学程颢哲学的总体特色就是“明体而达用”。程门后学中,“四大弟子”理论旨趣接近“程颢之学”;道南学派主张体认天理,是“本体意义上的程颢之学”;湖湘学派是“工夫意义上的程颢之学”;涪陵学派虽秉承程颐《易》学,但理论旨趣则接近程颢之学。程门后学中的显学派基本上是对“程颢”思想的推衍和发展。当然,这并不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