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4
转发:0
评论:0
生平尼布尔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赖特城,是福音派牧师古斯塔夫·尼布尔及其妻子利底亚之子。雷茵霍尔德有一个弟弟赫尔穆特·理查·尼布尔。两子都打算继承父业。雷茵霍尔德进入了伊利诺斯州的艾姆赫斯特大学,1911年毕业。之后又在WebsterGroves的伊甸神学院继续学习。最后他进入耶鲁大学,1914年获神学学士学位,成为阿尔法·西格玛·斐兄弟会成员。1915年成为牧师。之后到底特律的伯特利福音教会任职,该会会友多是汽车工人,牧会期间,他体会工人的生活,发现工业化社会的病态与问题。他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办人亨利·福特的坦率反对者,并提出不人道条件的产生是由装配线与不稳定就业的实施。1925年,底特律发生种族冲突事件,政府组织“种族委员会”,邀请尼布尔加入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该委员会于1926年发表“种族关系委员会报告书”,对种族问题提出建议,报告书中建议政府当局影给予黑人平等待遇,包括教育、福利...

生平

尼布尔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赖特城,是福音派牧师古斯塔夫·尼布尔及其妻子利底亚之子。雷茵霍尔德有一个弟弟赫尔穆特·理查·尼布尔。两子都打算继承父业。雷茵霍尔德进入了伊利诺斯州的艾姆赫斯特大学,1911年毕业。之后又在Webster Groves的伊甸神学院继续学习。最后他进入耶鲁大学,1914年获神学学士学位,成为阿尔法·西格玛·斐兄弟会成员。1915年成为牧师。之后到底特律的伯特利福音教会任职,该会会友多是汽车工人,牧会期间,他体会工人的生活,发现工业化社会的病态与问题。他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办人亨利·福特的坦率反对者,并提出不人道条件的产生是由装配线与不稳定就业的实施。 1925年,底特律发生种族冲突事件,政府组织“种族委员会”,邀请尼布尔加入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该委员会于1926年发表“种族关系委员会报告书”,对种族问题提出建议,报告书中建议政府当局影给予黑人平等待遇,包括教育、福利、商业、娱乐机会、居住权、工作权、医疗服务,不分种族一律平等。在底特律的十三年,尼布尔除了传教,也揭发工业社会的问题,抨击资本家,为争取福利,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 

他也公开反对三K党。尼布尔说三K党是“宗教傲慢在人群中产生以来所生出的最坏的现象之一”。

1928年,尼布尔离开底特律时,教会会众由65人增加到700多人。之后成为纽约联合神学院的实用神学教授。他之后生涯的多数时间在那儿度过,直到1960年。

神学思想

自由主义时期(1915~1930)

尼布尔早期的思想来自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他的思想可能受到士莱马赫、饶申布士…等人的影响,当时他认为自由主义介于基要主义和现代主义中间,它可避免成为教条主义;也可以避免放纵的自然主义。 在面对底特律城工业化和问题,他以自由主义的思考来面对。尼氏认为科技文明带来两方面的冲击:一、人的生活变成机械化。二、新生活破坏了传统互助的社会。是工业化社会最大受害者,机械化下的社会,工人如同工具,又没有政治力量支持,只能靠资本家的同情过生活。同时他也大力的批评亨利·福特缺乏人性和无情。 尼氏也批评当时的教会,没有关心的生活,反而和资本家合在一起,形成一鼓的势力,他认为教会的错误,是源自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主张宗教的最大功能效应是和社会行成一种张力,过度与世界的利益妥协,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推翻,他强调“道德人”与“不道德社会”的思想,也就是一个人在竭力为社会服务时,也能同时对社会价值不批判甚至不削一顾。 1930年后因为缺乏工会组织、工人没有政治力量支持、战争的爆发、的兴起以及他个人研读马克思主义等等因素,他放弃了自由主义的思想改成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时期(1930~1939)

由于3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使得马克思主义开始吸引尼氏,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提供一套社会分析工具。尼氏在1932年出版的《道德人与不道德社会》书中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使得某些人霸占了生产的利益。他相信社会可以经由渐进过程自然朝向平等的目标,社会主义将在议会制度下,在许多国家中带来改变。

1933年德国希特勒兴起,罗斯福政府也面临困难的经济问题,使得尼氏相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已面临衰退的预言,当时他确信西方资本主必将分裂,也指出西方文明的病源就是资本主义。尼氏观察美国工人默认资本主义经济,他们努力向中产阶级迈进,而并非反对资本阶级,因此美国也不会行成主义。

尽管当时罗斯福政府以政治力量来控制私人资本,但尼氏仍认为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内部矛盾的问题必会带来毁灭,此时期的他也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结合,做为他的政治哲学。

现实主义时期(1940~1971)

因政府逐渐提出和社会福利政策,尼布尔转向美国新经济政策,且辞去社会党职务投票给罗斯福。此时他的思想由社会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即社会要正义,基础在权力的平衡,他认为从历史观点看,权力不会自动制衡,必须由社会来制约,所以民主制度是正义永久的必需品。一个理想的社会,一方面要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另外也要防止过度自由而产生无政府状态。

为了反过度社会经济管制,他提出“混和经济”,一方面反对经济权力集中;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工作意愿。他从哲学和宗教思想来建构政治观点,他以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看权力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同时也不忽视正义的理性能力,所以他并非纯粹现实主义者。

从新经济政策他也学到调和的现实主义,认为除了革命外人类还有残纯的道德,理性能力可以达到某种成就,他反过度罪性的观点。但他也承认人类生活就充满冲突、暧昧和挣扎,人类真正的和谐只有在历史结束时,因上帝的怜悯才能完成,靠着人最多只能透过一些原则来做生活的决定。

罪观

尼布尔思想受到祈克果很大的影响,他对罪的产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非暗字意解经的方式。他认为忧虑是罪的预先条件,忧虑是人限于自由与有限的矛盾不能避免的结果。忧虑是罪的内在原因,忧虑是站在自由和有限间难免的窘境。原来人拥有对自己有限性的自觉,但他的自由意志努力想突破这有限性,这两种矛盾的心态所造成的紧张状态产生‘担心’(dread),也就是‘焦虑’(anxiety)。 忧虑不是罪,而是罪的预先条件。忧虑是人限于“自由”与“有限”的结果,原来人拥有对自己有限性的自觉,但他的自由意志努力想突破这有限性,这两种矛盾的心态所造成的紧张状态产生‘担心’(dread),也就是‘焦虑’(anxiety)。 忧虑是走在罪前面的一种心理状态,他可怕的接近罪,但却不是罪。 过度自私与不信上帝为忧虑的原因,忧虑乃是一种试探,但却不能以为是罪,因为信心可以澄清忧虑,信心可能可以使人不趋向罪,这个理想人对神有绝对安全感能胜过环境的不安。 不信靠上帝即是人过分自私,选择自己而不选择神,即是人过度自私。因为个人最高的自我实现不是把个人意志都摧毁光,而是自我意志顺服在神普遍的旨意底下。这也说明为何基督信仰,认为不信是一切的根源。 原罪是自发性的罪,而非奥古斯丁的遗传说,原罪是由忧虑自发而产生的,人忧虑自己的有限,过度自爱就会产生对神的不信,而这个不信自然产生罪。所以,人既然拥有自由,罪会从内在自发是自然无可避免的结果。

忧虑是人罪的内在原因,骄傲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人的罪具体表现在三种骄傲上面。这三种骄傲分别是权力的骄傲、知识的骄傲与道德的骄傲。尼布尔将权力的骄傲分为两种。一、人不承认自己软弱的骄傲:人不知道自己有限,而妄以自己为生命的主宰,命运的支配者和价值裁判。二、想藉窃取权力已刻服或掩饰自己软弱的骄傲:是一种权力欲望的骄傲,权力欲望是人因不安全感而引起,那些社会地位经济能力较低的人,往往会遇到一种试探,图谋操纵更大的权力来掩饰或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人的权力欲望是因为不安全感而来。知识的骄傲是指人认为他的知识就是绝对的真理,而不知道他的知识是有限而偏颇的。人的一切知识都染上一种主义色彩,妄以为他的知识具有超越实际的真实性。他从某一方面取得有限知识,却妄以为他是棕及知识。例如:历史上,统治者为了巩固权力地位,常常借由思想来为私利辩护,把思想当绝对真理就是一种知识骄傲。 ,人为何有这种骄傲,因为人不知道自己心智有限。道德的骄傲是指人有限的妄以为他的有限道德为终极的善,以为他有限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标准,这是一种自己为义的罪。人以为他的道德就是善,并以为他真正了解什么是善,因此人就不能在他道德标准中发现有限、无知、虚伪与自利因素,人必须承认他的道德是有限的,不是完全的。如果人自以为道德标准是绝对的,完全的,则必然认为自己是道德的,别人是不道德的,而“将都归之于那不顺服他标准的人”。例如,印度的僧侣高高在上,使“被统治者级屈服与种种社会不利中”。天主教把教会当成“上帝国”,以为他的教义都具无上真理,他的一切行为标准都有无上道德权威,因此教皇可以提出“无条件的绝对要求”。这些都是灵性的罪。 由于人类的罪所表露出来的骄傲与其政治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尼布尔认为,当有罪的的个人或团体,凭专业知识与自以为是的道德标准,以保持获取权力时,结果必不能宽容他人,而产生不公道。尼布尔的政治思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人性论之上。

爱与正义

尼布尔的伦理学是以基督为中心发展而来,他关心十字架上“agape”的爱(无私的爱)如何实践于我们的生活中,因此他强调爱是十字架的基准,是生活的法则。爱能够抗衡人的罪性,人类的自由特质仅能在爱中呈现出来。“agape”的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只为他人着想,但他认为这样的爱难以在社会中维持,是因为人的自私与骄傲,而要有所突破就要靠基督的恩典,在基督面前人悔改,成为新造的人,得着新的能力已完成舍己的爱,进入社群对抗集体的自私。 他认为没有人可以完全顺从上帝,要做到无私的爱总是会遇到阻碍,他称这是个人的爱在群体中实践的“不可能”。因此,“agape”的爱要转化为互惠的爱。既然个人的爱无法完全改造社会,他认为社会的和谐就要由正义来引导,引出了“公义”的观念。公义是爱在社会中的具体彰显,它不等于爱,也不能与之互换,大致上追随着爱,却不能离开爱。只有爱使公义的内容丰富,但是单有爱并不能成就社会公义;公义若没有爱,就不再是公义。爱与公义的张力形成了尼布尔的伦理与政治思想。

政治生活

1930年代,尼布尔成为美国社会党激进派的领导人之一。

在基督教现实主义的架构下,尼布尔成为美国在二战中的行为、反共主义、以及发展核武器的支持者。但他也并不教条化,他反对越南战争。

影响和荣誉

它的Serenity Prayer常被引用,作为立志或获得内心的安宁。“Father, give us courage to change what must be altered, serenity to accept what cannot be helped, and the insight to know the one from the other.”(“上帝,给我那份平静,去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物,给我勇气,去改变那些我可以改变的事物,还有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或可译作“惠我以安宁,忍所当忍;赐我以勇毅,为所当为;更赐我以智慧,将两者区分。”出自《陈耀南读孔子》15.2条)另一个比较流行的版本是“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美国历史学家小亚瑟·史列辛格形容尼布尔的思想遗产在美国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之间受到争论,双方皆想要主张他是代表者。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金牧师受到尼布尔的影响。外交保守主义者将尼布尔对于冷战中遏制政策的支持作为道德实在论的例子;激进派则称赞他后来对越南战争的反对。

他对当代思想仍有重要影响。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将尼布尔称为他“最喜欢的哲学家” 和“最喜欢的神学家”。肯尼思·沃尔兹在他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人,国家和战争》借鉴了尼布尔的许多观点。沃尔兹强调尼布尔对政治现实主义的贡献,尤其是“人类完善的不可能性”。Andrew Bacevich的书《强权的限制:美国例外论的终结》13次提到尼布尔。

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尼尔斯·利德霍尔姆
荣誉球员时代世界杯亚军:1958奥运会冠军:1948教练时代意甲联赛冠军:1979(AC米兰),1983(罗马)意大利杯冠军:1981、1983、1984(罗马)
· 东尼·霍尔
生平东尼·霍尔的父亲是一位公务员,服务于英属锡兰。其母亲是茶园主人的女儿。东尼·霍尔在可伦坡出生,在英国本土受教育。1956年,在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取得西洋古典学学士学位。在大学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兵役18个月,在此学会俄语。1958年退伍后,回到牛津大学,研读统计学,取得学士后学位。在此期间,开始学习程式设计,他跟着LeslieFox(英语:LeslieFox)学习Autocode(英语:Autocode)。为了进一步学习俄语,他以英国文化协会的交换学生身份,至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留学,跟随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学习数学,并研究机器翻译。1960年,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职于伦敦艾略特兄弟公司(ElliottBrothersLtd),开发出第一个商用的ALGOL60编译器,很快就成为公司的首席工程师。1968年,成为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教授。1977年回到牛津大学担任教授。现...
· 布尔尼
参考文献朱诚如.《清朝通史·康熙朝分卷·上》.紫禁城出版社.2003.陈永龄.《民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 弗雷德·金尼曼
个人经历早年生活与事业起步弗雷德·金尼曼于1907年4月29日出生于维也纳,他的母亲叫安娜(Anna),父亲奥斯卡·金尼曼(OskarZinnemann)是一位医生,一家都是犹太人。出生在音乐之都的他原本希望可以成为一位音乐家,但之后所学的却是法律。在维也纳大学就读期间,他开始对电影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为了一位摄影师。之后他在德国与其他几位电影行业的新手如比利·怀尔德和罗伯特·西奥德梅克(英语:RobertSiodmak)合作拍摄了电影《星期天的人们(英语:PeopleonSunday)》,该片于1929年上映,之后便去了美国学习电影的拍摄。1940年代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1930年的经典战争片《西线无战事》中担任临时演员,不过之后剧组并没有用上他。1934年12月,在墨西哥完成了自己导演的首部电影“redes”的弗雷德再次来到好莱坞,并与几位在之前电影拍摄过程中合作过的同事一起在好...
· 尼古拉斯·霍尔特
生平早年生活霍尔特生于英国伯克郡沃金厄姆,父母为Glenis和RogerHoult。Glenis是一位钢琴教师,而Roger则是英国航空的飞行员。霍尔特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第三个,兄弟姐妹分别名为James、Rosie以及Clarista。他的远房姑姑是DameAnnaNeagle。霍尔特曾就读于牛津郡Henley-on-Thames镇上的TheHenleyCollege,但他于12岁那年离校专心于他的演艺生涯。职业生涯霍尔特的第一部正式上映的电影作品是2002年的是《关于一个男孩》,他在其中扮演一位名叫Marcus的呆板的的少年。2007年他在英国E4台(属英国第四台)的的电视连续剧《皮囊》中作为领衔主演出演托尼。后来,汤姆·福特2009年的《单身男子》,霍尔特在该片中扮演一个大学生。从2011年的《X战警:第一战》开始,他加入了“X战警系列电影”中饰演亨利·菲利浦·“汉克”·麦考伊/野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