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欧姆定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1
转发:0
评论:0
历史格奥尔格·欧姆。早于175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乔凡尼·贝卡立亚(GiovanniBeccaria)就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质。他在电路里加装了盛满了水的玻璃管。当开启电路后,发现玻璃管的截面面积越大,电流的放电强度越大。亨利·卡文迪什也做了很多实验,研究电动势、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他使用莱顿瓶为电流源,将电流通过在各种尺寸的玻璃试管里盛装的盐溶液,靠着调整盐溶液的高度,他可以控制放电强度。卡文迪什把自己身体当作一台生理检流计,从亲身体验被电击后的感觉,来估计电流的放电强度。他又选择出一个装满盐溶液的玻璃试管为标准,然后比较标准放电与试样放电,按照放电强度的大小来估计它们的电阻。这样,他可以定量地描述每一种试样。于1781年1月,他记录在笔记里,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珍贵的实验结果告诉任何科学家。一直到麦克斯韦于1879年替他编辑注释为著作《卡文迪什的电学研究》(Thee...

历史

欧姆定律

  格奥尔格·欧姆。

早于175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乔凡尼·贝卡立亚( Giovanni Beccaria )就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质。他在电路里加装了盛满了水的玻璃管。当开启电路后,发现玻璃管的截面面积越大,电流的放电强度越大 。

亨利·卡文迪什也做了很多实验,研究电动势、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他使用莱顿瓶为电流源,将电流通过在各种尺寸的玻璃试管里盛装的盐溶液,靠着调整盐溶液的高度,他可以控制放电强度。卡文迪什把自己身体当作一台生理检流计,从亲身体验被电击后的感觉,来估计电流的放电强度。他又选择出一个装满盐溶液的玻璃试管为标准,然后比较标准放电与试样放电,按照放电强度的大小来估计它们的电阻。这样,他可以定量地描述每一种试样。于1781年1月,他记录在笔记里,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珍贵的实验结果告诉任何科学家。一直到麦克斯韦于1879年替他编辑注释为著作《卡文迪什的电学研究》( The electrical researches of the Honourable Henry Cavendish )后,才见诸世面 。注意到卡文迪什使用的仪器相当原始粗陋,靠身体感觉很难做出精准的测量,莱顿瓶并不是稳定电流源。所以,学术界认为这耽搁了近百年的实验结果并不足以证实欧姆定律。

从1825年到1826年之间,欧姆做了很多关于电阻的实验。于1827年,他将得到的结果一同发表在著作《直流电路的数学研究》(The galvanic Cirt investigated mathematically)里 。他从傅里叶对于热传导的研究得到了相当多的灵感,借用了很多傅里叶的点子来论述自己的结果。

欧姆是一位优秀的实验者,很会设计与制造实验设备,又具有精湛的数学修养与严谨的敬业态度。刚开始,他使用伏打电堆为电源,用安装于扭秤(torsion balance)的磁针来测量电流的磁场力。载流导线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电流成正比,只要测量在载流导线附近的磁针所感受到的磁场力,就可以知道电流。他将电流通过不同长度的检验电线;由于长度不同,电阻也不同。欧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经验方程

其中, Δ Δ --> I {\displaystyle \Delta I} 是检验电线造成的电流差值, m {\displaystyle m} 是跟实验参数有关的系数, x {\displaystyle x} 是检验电线的长度, a {\displaystyle a} 是跟固定长度的载流导线有关的常数。

欧姆定律

  欧姆的实验设备。由于温差,热电偶会产生电动势,促成电流流动于电阻电路。这电流又会产生磁场,使得固定于扭秤的磁针偏转。从读取磁针偏转的角度,就可以知道电流。

欧姆很快地就觉得这方程不太对劲。大约三年前,汤玛斯·泽贝克( Thomas Seebeck )发明使用热电偶为电源。这种电源比伏打电源稳定。采纳《物理与化学年鉴》的总编辑约翰·波根多夫( Johann poggendorff )的建议,欧姆改用热电偶为电源 ,将实验重做一遍,得到经验方程:

其中, X {\displaystyle X} 是扭秤读值, a {\displaystyle a} 是跟电动势有关的常数, b {\displaystyle b} 是跟内部电阻有关的常数, x {\displaystyle x} 是检验电线的长度。

仔细诠释这些变量,将 X {\displaystyle X} 、 a {\displaystyle a} 、 b {\displaystyle b} 、 x {\displaystyle x} 分别诠释为电流 I {\displaystyle I} 、电压 V {\displaystyle V} 、内部电阻 r {\displaystyle r} 、检验电阻 R x {\displaystyle R_{x}} ,那么,假定总电阻 R {\displaystyle R} 为 r + R x {\displaystyle r+R_{x}} 则经验方程变为欧姆定律的现代方程版本:

欧姆定律可能是早期电学史最重要的定量理论。但是,当欧姆最初发表他的结果时,很多学术界同仁都激烈地批评反对他的理论。德国教育部长指责:“鼓吹这种异端邪说的教授不配教导科学 。”物理教授格奥尔格·魄尔( Georg Pohl )这样批评欧姆的著作:“以崇高眼光仰看这世界的人士,必须远离这本无可救药、妄生穿凿的谬书,其唯一目的乃是彻底诋毁大自然的尊严 。”。那时候,德国正盛行的黑格尔哲学认为,因为大自然井井有序,而且只要经过合理推论就可获得科学真理,所以,并不需要靠做实验来了解大自然。欧姆的实验方法可能引起了黑格尔门徒的强烈反感。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克劳德·普雷特( Claude Pouillet )确定欧姆的实验结果。同时,欧姆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院士。在英国,查尔斯·惠斯通( Charles Wheatstone )又重新核对了欧姆的实验结果。1841年,欧姆被选为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1852年,欧姆荣膺为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学系主任。

于1920年,物理学家发现,通过理想电阻器的电流会出现统计涨落,虽然当电压和电阻为常数时,统计涨落会跟温度有关。这种涨落称为詹森-奈奎斯特噪音( Johnson–Nyquist noise ),是因为电荷的离散秉性而产生的现像。这热效应意味着,假若取样的时间间隔足够短暂,电流或电压的测值,其比例跟时间平均比例或系综平均( ensemble average )比例相比较,会出现涨落;也就是说,每一个电阻 R {\displaystyle R} 的取样值,跟 R {\displaystyle R} 的时间平均或系综平均相比较,会出现涨落。对于普通电阻物质案例,经过平均程序后,欧姆定律仍旧正确无误。

欧姆对于电阻的研究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出现之前很久,那时科学家对于交流电路的频率相关效应也不了解。但是,在适当范围内,现代电磁理论与现代电路理论并没有发现任何与欧姆定律相悖之处。

水力学类比

欧姆定律可以用水力学类比( hydraulic analogy )来描述。测量单位为帕斯卡的水压,可以类比为电压。在一根水管里,由于任意两点之间的水压差会造成水流,水的流速(单位是升每秒),可以类比为电流(单位是库仑每秒)。“流量限制器”是安装于水管与水管之间控制流量的阀门,可以类比为电阻器。通过流量限制器的水流流量,跟流量限制器两端的水压成正比,类似地,通过电阻器的电荷流量(电流),跟电阻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正是欧姆定律的论述。

流体流动网络的流量和流压可以用水力学类比方法来计算 。这方法可以应用于稳定流和暂态流( transient flow )。对于线性层流,泊肃叶定律( Poiseuille"s law )描述水管的水阻,但是对于湍流,流压-流量关系变为非线性。

热力学类比

设定导电体的电导率与两端的电压,欧姆定律可以预测出通过这导电体的电流密度。类似地,设定导热体的热导率与两端的温差,约瑟夫·傅里叶的热传导定律可以预测通过这导热体的热流 。同样的方程形式可以描述这两种现象。对于每一种案例,方程的变量有不同的意义。具体而言,欧姆定律的方程为:

而热传导定律的方程为:

其中, Γ Γ -->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Gamma }}} 是热通量( heat flux ), k {\displaystyle k} 是导热体的热导率, T {\displaystyle T} 是温度。

思考参数为温度、热导率与热通量的热传导问体,和参数为电压、电导率与电流密度的电传导问体。这两个问题相互等价。假若能够解析一个热传导问体,则也能够解析电传导问题;反之亦然。

电路分析

在电路学里,电阻器(欧姆电阻器)是一种电路元件,其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电阻器可以按照欧姆定律阻抗电荷的通过。每一个电阻器都有其设计制成的电阻 R {\displaystyle R} 。更严格地说,电阻器是在某操作域内遵守欧姆定律的电路元件;欧姆定律和唯一电阻值足够描述这元件在相关操作域的行为。

串联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

 n {\displaystyle n} 个电阻器串联形成的电路。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以方程表示,

其中, R n {\displaystyle R_{n}} 是第 n {\displaystyle n} 个电阻, R t o t a l {\displaystyle R_{\mathrm {total} }} 是总电阻。

假设在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V {\displaystyle V} ,则通过的电流为 I = V / R t o t a l {\displaystyle I={V}/{R_{total}}} 。假设每一个电阻器都遵守欧姆定律,则这电路是电阻为 R t o t a l {\displaystyle R_{\mathrm {total} }} 的欧姆电路。

并联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

 n {\displaystyle n} 个电阻器并联形成的电路。

相互并联的电阻,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其每个电阻的倒数和,以方程表示:

假设在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V {\displaystyle V} ,则通过的电流为 I = V / R t o t a l {\displaystyle I={V}/{R_{total}}} 。假设每一个电阻器都遵守欧姆定律,则这电路是电阻为 R t o t a l {\displaystyle R_{\mathrm {total} }} 的欧姆电路。

周期性激发

电容器、电感器、传输线等等,都是电路的电抗元件。假设施加周期性电压或周期性电流于含有电抗元件的电路,则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变成微分方程。因为欧姆定律的方程只涉及实值的电阻,不涉及可能含有电容或电感的复值阻抗,所以,前面阐述的欧姆定律不能直接应用于这状况。

最基本的周期性激发,像正弦激发或余弦激发,都可以用指数函数来表达:

其中, j {\displaystyle j} 是虚数单位, ω ω --> {\displaystyle \omega } 是实值角频率, t {\displaystyle t}时间是时间。

假设周期性激发为单频率正弦激发,其角频率为 ω ω --> {\displaystyle \omega } 。电阻为 R {\displaystyle R} 的电阻器,其阻抗 Z {\displaystyle {Z}} 为:

电感为 L {\displaystyle L} 的电感器,其阻抗为:

电容为 C {\displaystyle C} 的电容器,其阻抗为:

电压 V {\displaystyle {V}} 与电流 I {\displaystyle {I}} 的关系式为:

注意到将阻抗 Z {\displaystyle {Z}} 替代电阻 R {\displaystyle R} ,就可以得到这欧姆定律方程的推广。只有 Z {\displaystyle {Z}} 的实值部分会造成热能的耗散。

对于这系统,电流和电压的复值波形式分别为:

电流和电压的实值部分 r e a l ( I ) {\displaystyle real({I})} 、 r e a l ( V ) {\displaystyle real({V})} 分别描述这电路的真实正弦电流和正弦电压。由于 I 0 {\displaystyle {I}_{0}} 、 V 0 {\displaystyle {V}_{0}} 都是不同的复值标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可能会不一样。

周期性激发可以傅里叶分解为不同角频率的正弦函数激发。对于每一个角频率的正弦函数激发,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来计算响应。然后,将所有响应总和起来,就可以得到解答。

线性近似

欧姆定律

  电流对电压线图。理想电阻器和PN接面二极管的V-I线分别以红色和黑色显示。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 cirt analysis )使用的几个基本方程之一。它可以应用于金属导电体或特别为这行为所制备的电阻器。在电机工程学里,这些东西无所不在。遵守欧姆定律的物质或元件称为“欧姆物质”或“欧姆元件”。理论上,不论施加的电压或电流、不论是直流或交流、不论是正极或负极,它们的电阻都不变 。

但是,有些电路元件不遵守欧姆定律,它们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V-I线)乃非线性关系。PN接面二极管是一个显明范例。如右图所示,随着二极管两端电压的递增,电流并没有线性递增。给定外电压,可以用V-I线来估计电流,而不能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因为电阻会因为电压的不同而改变。另外,只有当外电压为正值时,电流才会显著地递增;当施加的电压为负值时,电流等于零。对于这类元件,V-I线的斜率 r {\displaystyle {\mathfrak {r}}} ,称为“小信号电阻”( small-signal resistance )、“增量电阻”( incremental resistance )或“动态电阻”( dynamic resistance ),定义为

单位也是欧姆,是很重要的电阻量,适用于计算非欧姆元件的电性 。

温度效应

詹姆斯·麦克斯韦诠释欧姆定律为,处于某状态的导电体,其电动势与产生的电流成正比。因此,电动势与电流的比例,即电阻,不会随着电流而改变。在这里,电动势就是导电体两端的电压。参考这句引述的上下文,修饰语“处于某状态”,诠释为处于常温状态,这是因为物质的电阻率通常跟温度有关。根据焦耳定律,导电体的焦耳加热( Joule heating )与电流有关,当传导电流于导电体时,导电体的温度会改变。电阻对于温度的相关性,使得在典型实验里,电阻跟电流有关,从而很不容易直接核对这形式的欧姆定律。于1876年,麦克斯韦与同事,共同设计出几种测试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能够特别凸显出导电体对于加热效应的响应 。

其它版本的欧姆定律

在电机工程学和电子工程学里,欧姆定律妙用无穷,因为它能够在宏观层次表达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即电路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里,对于物质的微观层次电性质研究,会使用到的欧姆定律,以矢量方程表达为:

欧姆定律

  处于均匀外电场的均匀截面导电体(例如,电线)。

在导体内任意两点g、h,定义电压为将单位电荷从点g移动到点h,电场力所需做的机械功:

其中, V g h {\displaystyle V_{gh}} 是电压, w {\displaystyle w} 是机械功, q {\displaystyle q} 是电荷量, d l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l} } 是微小线元素。

假设,沿着积分路径,电流密度 J = J l ^ ^ --> {\displaystyle \mathbf {J} =J{\hat {\mathbf {l} }}} 为均匀电流密度,并且平行于微小线元素:

其中, l ^ ^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l} }}} 是积分路径的单位矢量。

那么,可以得到电压:

其中, l {\displaystyle l} 是积分路径的径长。

假设导体具有均匀的电阻率,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密度也是均匀的:

其中, a {\displaystyle a} 是导体的截面面积。

电压 V g h {\displaystyle V_{gh}} 简写为 V {\displaystyle V} 。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总结,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为:

假设 J > 0 {\displaystyle J>0} ,则 V > 0 {\displaystyle V>0} ;将单位电荷从点g移动到点h,电场力需要作的机械功 w > 0 {\displaystyle w>0} 。所以,点g的电势比点h的电势高,从点g到点h的电势差为 − − --> V {\displaystyle -V} 。从点g到点h,电压降是 V {\displaystyle V} ;从点h到点g,电压升是 V {\displaystyle V} 。

给予一个具有完美晶格的晶体,移动于这晶体的电子,其运动等价于移动于自由空间的具有有效质量( effective mass )的电子的运动。所以,假设热运动足够微小,周期性结构没有偏差,则这晶体的电阻等于零。但是,真实晶体并不完美,时常会出现晶体缺陷( crystallographic defect ),有些晶格点的原子可能不存在,可能会被杂质侵占。这样,晶格的周期性会被扰动,因而电子会发生散射。另外,假设温度大于绝对温度,则处于晶格点的原子会发生热震动,会有热震动的粒子,即声子,移动于晶体。温度越高,声子越多。声子会与电子发生碰撞,这过程称为晶格散射( lattice scattering )。主要由于上述两种散射,自由电子的流动会被阻碍,晶体因此具有有限电阻 。

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其电子结构。在凝聚态物理学里,欧姆定律更复杂、更广义的方程非常重要,属于本构方程( constitutive equation )与运输系数理论( theory of transport coefficients )的范围。

经典微观表述

欧姆定律

  在德鲁德模型里,电子(以蓝色表示)不停地在固定不动的导电体离子(以红色表示)之间移动与碰撞。假若施加电场于导电体,则电子的平均移动速度(称为漂移速度)不等于零。电子的漂移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

当施加外电场于导电体时,电流密度的响应,基本上是属于量子力学性质。详尽细节,请参阅经典与量子电导率( classical and quantum conductivity )。保罗·德鲁德于1900年研究出的德鲁德模型,可以用经典物理解释欧姆定律,描述自由电子移动于金属导电体的物理行为 。

在德鲁德模型里,自由电子会不停地移动碰撞于固定不动、组成整个金属导电体晶格的正价离子之间。金属里的每一个自由电子,感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呈加速运动。但是每当自由电子与晶格发生碰撞,其动能会遭受损失,以热能的形式将能量释放给离子,所以,电子的平均移动速度是漂移速度,其漂移速度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

电子感受到的平均电场力 F a v e {\displaystyle \mathbf {F} _{ave}} 为:

其中, E a v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_{ave}} 是平均电场, e {\displaystyle e} 是单位电荷量。

德鲁德计算出漂移速度 v d {\displaystyle \mathbf {v} _{d}} 为:

其中, τ τ --> {\displaystyle \tau } 是平均自由时间( mean free time ),是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m {\displaystyle m} 是电子的质量。

在金属里,电荷载子为电子,所以电流密度与漂移速度的关系为:

其中,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密度。

假设电场是均匀电场, E = E a v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mathbf {E} _{ave}} ,设定电阻率为:

则电场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为:

注意到漂移速率 v d {\displaystyle v_{d}} 超小于热速率 v t {\displaystyle v_{t}} ,

其中, k B {\displaystyle k_{B}} 是玻尔兹曼常量, T {\displaystyle T} 是温度。

因此,平均自由时间与热速率有关,与漂移速率无关,所以平均自由时间也与电流密度、电场无关。质量、电子密度、单位电荷,都与电流密度、电场无关。总结,电阻率与电流密度、电场无关。

磁效应

前面得到的答案只成立于导电体的参考系。在经典电磁学里,假设处于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导电体,以相对速度 v 0 {\displaystyle \mathbf {v} _{0}} 移动于磁场的参考系 S {\displaystyle {\mathcal {S}}} ,则电子感受到的平均洛伦兹力 F a v e {\displaystyle \mathbf {F} _{ave}} 为:

漂移速度 v d {\displaystyle \mathbf {v} _{d}} 为:

电场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为:

所以,欧姆定律的形式推广为:

参阅

薄膜电阻

菲克扩散定律

霍普金森定律( Hopkinson"s law ,静磁学的欧姆定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