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故事纲要
1775年11月,巴黎医生曼奈特(Dr. Alexandre Manette)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看到一对姐弟气绝的惨状。弟弟在临死前将侯爵兄弟二人对自己家族的告诉了医生,自己的姐夫和父亲如何因这二人的关系死去和自己的姐姐受到了怎样的。曼奈特写信向国王告发,不幸这封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最后曼奈特以身份被关进巴士底监狱,2年后妻子忧郁以终,女儿露西·曼奈特(Lucie Manette)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抚养。曼奈特在监狱中渡过18年后释放,得他以前的仆人德法奇(Ernest Defarge)收留,德法奇开了一家酒店,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站,他的妻子将法国贵族的暴行记录在围巾上。曼奈特的女儿露西接他去英国伦敦居住,路上遇到侯爵的儿子查尔斯·丹尼。
查尔斯·丹尼(Charles Darnay)和雪尼·卡顿(Sydney Carton)外貌相似,但性格却完全不同。丹尼是法国贵族后裔,但是他对其家族压迫劳动者的行为感到不满,他放弃财产的继承权,一人在伦敦谋生,是一名法语教师。卡顿是一个有才华但愤世嫉俗的英国律师。两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露西·曼奈特爱上了丹尼,两人在曼奈特医生同意后结婚。丹尼的双亲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因为压死农夫的小孩,被孩子的父亲一刀杀死。
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监狱,已经继承家业的丹尼为保护旧日的管家盖白勒,冒险赶回时局纷乱的巴黎,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得知消息后露西与曼奈特医生也一起赶到巴黎,曼奈特医生利用其老的威望拯救被囚禁的丹尼。虽然丹尼最后重获自由,但是很快又因被人检举而重新入狱,检举人竟然是曾经帮助过曼奈特医生的德法奇夫人(Teresa Defarge/Madame Defarge),一位坚定的女革命者。
法庭上,德法奇夫人递交了关键性的证据:曼奈特医生狱中所写的一份有关入狱经过的血书。原来曼奈特医生因检举厄弗里蒙地(Evrémonde)家族(丹尼的世家)的丑闻事件,这份血书最后却判处丹尼死刑。这时一直爱慕露西的雪尼‧卡顿也来到巴黎,为了帮助心上人的爱人,他买通狱卒,潜入监狱,将丹尼迷晕,并顶替他,并且最后被处死,而丹尼一家则得以逃出法国,抵达伦敦。
人物介绍
曼奈特医生(Dr. Alexandre Manette),一位老。
露西·曼奈特(Lucie Manette),曼奈特医生的女儿。
查尔斯·丹尼(Charles Darnay),厄弗里蒙地侯爵 (Marquis of Evrémonde) 的侄子,爱上露西·曼奈特。
雪尼‧卡顿(Sydney Carton),一位愤世嫉俗的律师,爱上露西·曼奈特。
德法奇(Ernest Defarge),曼奈特医生旧日的仆人。
德法奇夫人(Madame Defarge/Teresa Defarge),一位坚定的女革命者。
约翰·拔沙(John Barsad),一位间谍。他的真实名字是索罗门(Solomon Pross) ,是波希小姐(Miss Pross)的哥哥。
波希小姐(Miss Pross),露西的保姆。
罗杰·锡利(Roger Cly),另一位间谍,约翰·拔沙的伙伴
评价
《双城记》通过革命中一个家庭的遭遇,谴责革命的残暴,但同时又揭露了革命前贵族对普通劳动者的残酷行径。书的开卷语,“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名句。本书的最后,雪尼‧卡顿(Sydney Carton)走上断头台之前回忆说:“我现在已做的远比我所做过的一切都美好;我将获得的休息远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同样是非常经典。
1928年,长期与林纾合作的翻译伙伴魏易独力将《双城记》译成中文,取名为《二城故事》。
《双城记》虽是虚构的故事,却是用来了解与解读法国大革命的最佳入门书。
《双城记》结构完整,言词简练,而狄更斯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才华,更是在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图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