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奥利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6
转发:0
评论:0
生平公元185年前后,俄利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出生。他受过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可是,他的父亲莱昂尼德斯还嫌不够,要他用功学习圣经。俄利根17岁的时候,罗马皇帝颁布法令,禁止人改变宗教信仰,违者依法惩处。俄利根的父亲因改信基督教而锒铛入狱。年轻的俄利根有一股锐气,誓要跟父亲共患难,宁可把生命豁出去,也不低头。他的母亲为免儿子离家出事,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俄利根写信恳求父亲说:“千万不要为我们放弃信仰。”莱昂尼德斯站稳立场,英勇就义。幸好俄利根学识丰富,他教授希腊文学,挣钱养活母亲和六个弟弟。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Eusebius记载,俄利根依据马太福音19章12节而阉割了自己.许多著名历史学家,比如PeterBrown和WilliamPlacher也认为Eusebius的记载难以驳倒.罗马皇帝一心要制止基督教传播开去。法令的矛头不仅指向学生,也对准导师。基督教导师为了保全性命,无不逃离亚历山大。...

生平

公元185年前后,俄利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出生。他受过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可是,他的父亲莱昂尼德斯还嫌不够,要他用功学习圣经。俄利根17岁的时候,罗马皇帝颁布法令,禁止人改变宗教信仰,违者依法惩处。俄利根的父亲因改信基督教而锒铛入狱。年轻的俄利根有一股锐气,誓要跟父亲共患难,宁可把生命豁出去,也不低头。他的母亲为免儿子离家出事,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俄利根写信恳求父亲说:“千万不要为我们放弃信仰。”莱昂尼德斯站稳立场,英勇就义。幸好俄利根学识丰富,他教授希腊文学,挣钱养活母亲和六个弟弟。

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Eusebius记载, 俄利根依据马太福音19章12节而阉割了自己. 许多著名历史学家,比如Peter Brown和William Placher也认为Eusebius的记载难以驳倒.

罗马皇帝一心要制止基督教传播开去。法令的矛头不仅指向学生,也对准导师。基督教导师为了保全性命,无不逃离亚历山大。非基督徒只好向年轻的俄利根寻求圣经指引。俄利根相信天主的旨意是要他讲授教理,他欣然接受这个任务。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以死殉教,有些还没完成神学教育就捐弃生命了。门生出庭受审也好,身陷囹圄也好,行将处决也好,俄利根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公开给他们打气。公元4世纪的历史家优西比乌报导,门生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俄利根“勇敢无畏地向他们送飞吻致意”。

俄利根触犯众怒。不信基督的人,许多都责怪俄利根唆使他们的朋友改变信仰,要俄利根对朋友之死承担罪责。他多次遭到暴徒袭击,险些在虎口丧命。为了逃避追捕,他到处漂泊,可从没有停止过讲授教理。他无私无畏,全心全意教人,使亚历山大主教德米特里对他另眼相看。约于公元202年归信基督教。他开始研究哲学。为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的学生,十八岁时已奉主教底米丢之命接续革利免任职亚历山大港教理学院院长,之后曾迁往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居住过一段时间。

俄利根在亚历山大任职期间亦曾出外四处旅行,大约在230年—231年到希腊及巴勒斯坦,当时他还不是圣职人员,但他个性开朗并交游广阔,开始与巴勒斯坦的主教们彼此熟识起来,主教们为便于俄利根四处讲道方便起见,于是在该撒利亚将他按立为长老。但此举却引来亚历山大港的主教底米丢的嫉妒,而将俄利根驱逐出境,且革除了他的圣职。。

这一次的革职,对他来说他所在意的不是失去职务,而是自己会因此灵性沈沦。他努力与恶念抗争,在这段时间他继续他的文字工作,完成了一本灵修小册《论祈祷》(233/234年)。在公元230年因此被迫移居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他游历各处,到处反驳异端邪说和犹太教。在罗马皇帝德修进行大期间,传说在其受监禁期间,因手脚被绑在木械上几天不能伸缩,终受伤过重,于254年死于推罗。

对圣经的贡献

重要著作

俄氏以字面解释马太福音19章12节而自阉,主张过极端禁欲生活。虽然是亚历山太人,但他却熟知希伯来文。俄利根崭露头角,成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作等身。根据优西比乌(Eusebius)的统计后发现俄氏的著作竟高达2000部,可看出俄氏神学的素养甚高。其中包括了:《诗篇选释》(Selecta in Psalmi)、一部护教大典《反驳克理索》(Against Celsus,拉丁文为Contra Celsum),而克理索为西元第二世纪后期的希腊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曾写过一些反对基督教的文章;另外其神学论著作中亦提出《论基要教理》(de Principiis),此著作中对于基督教信仰中的基要真理有进一步的阐释及说明;此外并编定了《六文本合参》(Hexapla),俄氏把六种不同的旧约版本并列比较其异同。

其中,他编纂的《六文本合参》,由50册构成的巨制,是《希伯来语经卷》各种文本的合参。俄利根把《六文本合参》分六栏对照排列,包括:

希伯来语及阿拉米语文本;

希伯来语及阿拉米语文本的希腊语音译本;

阿奎拉希腊语译本;

西马库斯希腊语译本;

希腊语《七十士译本》,俄利根修订了这部译本,尽量使译文跟希伯来语文本相符;

迪奥多蒂翁希腊语译本。

圣经学者约翰·霍特认为:“《七十士译本》有多段经文不是引起误解,就是叫读者感到困惑。俄利根希望这套文本合参能启发希腊语读者的思考,让他们看出经文的含意。”

接合哲学解释圣经

公元3世纪,宗教一片混乱。这大大左右了俄利根对讲解圣经的看法。教会传布的道理因地而异,各不相同。

俄利根接受了部分的异端主张,还说成是使徒所教导的。他觉得什么问题都可以自由探索。当时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受哲学问题困扰。他们苦苦思索,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了帮助年轻的门生理出个头绪来,俄利根钻研不同派系的哲学思想。他立意要解开门生的思想疙瘩。

俄利根认为圣经和哲学并行不悖,侧重用寓意释经法,鼓励门徒自由探索各派系哲学思想。他认为经文寓意深刻,解释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

俄利根指出,以色列人为耶和华的殿制造器皿,所用的金子其实来自埃及。他拿这个事例做比喻,支持用希腊哲学讲解基督教教义的做法。他说:“从埃及带走的东西,对以色列的儿女很管用。希伯来人有天主的指引,晓得把埃及人不珍惜的东西用来崇拜天主。”俄利根鼓励门生“从希腊哲学中选取合适的课题,作为研究基督教的入门课”。

在《论原理》里,俄利根形容耶稣是“独生子,是产生的,却没有起始”。他进一步说:“独生子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他不是因为得到生命的气息才成为圣子,也不是圣父以分割及离异而产生的,而是藉天主的本质产生出来。”

对后世的影响

他编纂的《六文本合参》保留了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YHWH)。由此可证实,早期的基督徒不但知道,而且也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华。俄利根把圣经主张跟希腊哲学搀杂在一起,认为基督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这个主张成了三位一体道理的基石。

随着罗马天主教会兴起,亚历山大教会提出的教义遭受攻击,俄利根的许多主张也被认定是异端。公元5世纪一位名叫狄奥菲鲁斯(Theophilus)的教长却提醒:“俄利根的作品犹如繁花盛放的一片绿茵。我看见美丽的鲜花,就会摘下来;带刺的,就会避开,像避开蜜蜂的螫刺一样。”《最初三世纪的教会》评论:“[俄利根鼓吹的]哲学思想,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除去的。”“浅显易明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侵蚀,错谬源源不绝地渗进教会的主张。”

哲学与思想

在基督教历史上,俄利根的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基督教。虽然他是具争议性的人物,但其神学思想影响之深远是无可置疑的。俄利根运用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来阐述基督教神学教义。例如,俄利根是第一个用“永远受生”来解说父与子的关系。《教义史》指出:“俄利根说“道”(指圣子)有自己的位格,也与父同永,乃是由于父神永恒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与父同永”,使三位一体教义有了一个神学基础。虽然如此,俄利根仍认为“子是小于父的”。“俄利根不单是认为子在世时是次于圣父,就是在本质上看来也是次于圣父的。故有时又称子为第二位神。”俄利根对三位一体的解释,与现今三位一体解释是不同的。除此主张外,他接受柏拉图的哲学观点,认为灵魂是因堕落而降低为魂;在他教导中指出所有的灵都是被造并平等的,但因为自由意志的缘故使得有些灵因而堕落,成为鬼魔或囚于肉身之中;当然也有可能因运用良善的自由意志而成为天使。在最后审判之前,这样的循环是可能不断持续进行的。直到审判来临所有的万物包含魔鬼都将被拯救。

俄利根所编订的《六文本合参》是早期基督教的伟大著作。他认为《圣经》的经文有三层意义:字面意义、道德意义和寓意,所以他很注重“隐喻法”和“预表学”的解经法。另外一部主要著作是《教义大纲》,此著作有系统地叙述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如:上帝、基督、圣灵、灵魂、创世、自由意志和圣经。

俄利根的神学思想发展为俄利根主义,后来引起极大的辩论。教父亚他那修和巴西流和亚流派异端都以他的思想为依据。在公元543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会议被判为异端,到了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俄利根主义再一次被定为异端。纵然如此,俄利根的思想对接下来的神学思想之发展深具影响力。

后世教会对俄利根的批评

一位学者指出,俄利根“随意阐释经文,使不符合圣经的神学理论看似有圣经根据。他自称比别人格外热心讲解圣经,自以为对经文所作的阐释准确可靠”。

主要作品

《教义大纲》

《驳克里索》

《六文本合参》

《对殉道的劝勉》

《祷告》

《论首要原理》

参考文献

Bostock, Gerald. Origen: the Alternative to Augustine?. The Expository Times. 2003, 114 (10): 327. doi:10.1177/001452460311401001. 

Heine, Ronald E. Origen: Scholarship in the Service of the Church. Oxford: OUP. 2010: 275. ISBN 978-0-19-920908-8. 

Trigg, Joseph Wilson. Origen: the Bible and Philosophy in the Third-Century Church. London: SCM Press. 1985. ISBN 0-334-02234-7. 

Trigg, Joseph Wilson. Origen.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ISBN 0-415-11836-0. 

Crouzel, Henri. Origen.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9. ISBN 0-06-061632-6. 

翻译相关著作

The Commentary of Origen On S. John"s Gospel, the text revised and with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and indices, A. E. Brooke (2 volu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96):Volume 1,Volume 2

Contra Celsum, trans Henry Chadwic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5)

On First Principles, trans GW Butterworth, (Gloucester, MA: Peter Smith, 1973)

Origen: An Exhortation to Martyrdom; Prayer; First Principles, book IV; Prologue to the Commentary on the Song of Songs; Homily XXVII on Numbers, trans R Greer, Classics of Western Spirituality, (1979)

Origen: Homilies on Genesis and Exodus, trans RE Heine, FC 71, (1982)

Orige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Books 1-10, trans RE Heine, FC 80, (1989)

Treatise on the Passover and Dialogue of Origen with Heraclides and his Fellow Bishops On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Soul, trans Robert Daly, ACW 54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2)

Orige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Books 13-32, trans RE Heine, FC 89, (1993)

The Commentaries on Origen and Jerome on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RE Heine, OECS, (Oxford: OUP, 2002)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Books 1-5, 2001, Thomas P. Scheck, trans.,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 series, Volume 103,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ISBN 978-0-8132-0103-0 ISBN 978-0-8132-0103-0[1]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Books 6-10 (Fathers of the Church), 2002,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 Thomas P. Scheck, trans., Volume 104,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ISBN 978-0-8132-0104-7 ISBN 978-0-8132-0104-7[2]

"On Prayer" in Tertullian, Cyprian and Origen, ‘’On the Lord’s Prayer’’, trans and annotated by Alistair Stewart-Sykes, (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2004), pp111–214

延伸阅读

CCIM Bible on-line dictionary:Origen

《基督教历史人物小传》二十、俄利根

Bigg, Charles. The Christian Platonists of Alexandria. 1886, revised 1913.

Martens, Peter. Origen and Scripture: The Contours of the Exegetical Lif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elikan, Jaroslav. The Emergence of the Catholic Tradition: 100–600.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Thomas P. Scheck. Origen and the History of Justification: The Legacy of Origen"s Commentary on Romans. Notre Dame,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08.

von Balthasar, Hans Urs. Origen, Spirit and Fire: A Thematic Anthology of His Writings.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84.

Westcott, B. F. "Origenes",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Biography.

Williams, Rowan. "Origen: Between Orthodoxy and Heresy", in W. A. Bienert and U. Kuhneweg, eds., Origeniana Septima, 1999, pp. 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法比奥·奥雷利奥
荣誉冠军圣保罗州联赛:1998年、2000年西甲:2001-02、2003-04欧洲联盟杯:2004年欧洲超级杯:2004年英格兰慈善盾:2006年英格兰联赛杯:2011/12年
· 福利尼奥
历史福利尼奥早于上古时代已有人居住。后来于公元前295年,被古罗马人征服。于古罗马时代,福利尼奥曾是繁荣城市,至踏入中世纪开始衰落,曾于915年和924年,被马札尔人焚毁。直至1165年,于腓特烈世默许下,福利尼奥获得自治市地位。后来又成为教皇国领土一部分。直至1860年意大利统一,福利尼奥成为了意大利一个城市。景点福利尼奥主教座堂交通铁路福利尼奥火车站:通往佛罗伦萨、罗马、安科纳
· 希奥利艾
历史主教座堂1589年,希奥利艾获得马哥德堡权利。16世纪成为该地区行政中心。不过,在17世纪和18世纪,该市被洪水摧毁,又遭到黑死病的袭击。波兰被瓜分以后,希奥利艾获得了一个新的市徽。该市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基础设施也得到迅速改进:在1836-1858年兴建了连接里加与Tilsit的道路,1871年修建了从Liepāja到Romny的铁路。希奥利艾作为重要商路的十字路口,开始发展为一个工业城镇。在1897年,它成为立陶宛的第三大城市,人口大约有16,000人。人口构成也发生变化,在1909年有56.4%的居民是犹太人。希奥利艾以皮革工业著称,ChaimFrenkel拥有俄罗斯帝国最大的皮革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奥利艾的市中心和大约65%的建筑物被烧毁。战后,立陶宛失去了首都维尔纽斯(划给波兰),希奥利艾的重要性有所增加。在克莱佩达归属立陶宛之前,希奥利艾是人口规模仅次于...
· 亨利·穆奥
生平1826年5月15日穆奥诞生于靠近瑞士边境的法国杜省蒙贝利亚尔。在获得语言学学位后,年轻的语言学教授旅居俄罗斯十年,教授法语。后与兄弟夏尔一同游历欧洲,学习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法。1856年致力研究博物学。同年与英国探险家芒哥·帕克的女儿结婚。1857年穆奥到中南半岛旅行,寻找新的动物标。穆奥先抵达新加坡,由此取海道前往曼谷。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热带动物,到柬埔寨旅行,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他将在旅途的见闻,记录成日记。1861年不幸在丛林中发病身故,他的游记由弟弟CharlesMouhot整理为《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1862年在巴黎出版。1967年伦敦出版此书的英译本。《暹罗柬埔寨老挝安南游记》扉页亨利·穆奥作《吴哥窟正面》亨利·穆奥作《吴哥窟图》亨利·穆奥作《吴哥窟廊门图》
· 利奥·西拉德
生平他在1933年构思了核连锁反应,与恩里科·费米共同获得了核反应堆的专利,并于1939年撰写了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签署的信件,促成了研发原子弹旳曼哈顿计划。他构思了电子显微镜。他还构思了直线粒子加速器(英语:Linearparticleaccelerator)(时为1928年,对于之前古斯塔夫·伊辛(英语:GustavIsing)于1924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罗夫·威得娄(英语:Widerøe)成功制造出该装置,西拉德并不知晓)和回旋加速器。他本人并没有制作出上述的装置,也没有在科学期刊发表上述构思,因此很多时候这些贡献并没有归入他的名下,而是给了其他人。所以西拉德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他的两项发明却获得了这个奖项。参考文献Bess,Michael.Realism,Utopia,andtheMushroomCloud:FourActivistIntellectualsandth...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