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郭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5
转发:0
评论:0
生平概说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太尉王衍与郭象有交游,常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永嘉末年病卒。《晋书卷五十·列传第二十》原文:“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名教思想魏晋玄学从何晏﹑王弼至郭象,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贯串其中的有一个共同的、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玄学理论形式的变化,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名教”是指封建的等级名分和道德规范,“自然”是指所谓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天性与状态。何晏、王弼等“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开始提出自然无为...

生平概说

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太尉王衍与郭象有交游,常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永嘉末年病卒。

《晋书卷五十·列传第二十》原文:“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

名教思想

魏晋玄学从何晏﹑王弼至郭象,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贯串其中的有一个共同的、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玄学理论形式的变化,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名教”是指封建的等级名分和道德规范,“自然”是指所谓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天性与状态。何晏、王弼等“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开始提出自然无为、名教本于自然的观点,期望以自然统率名教,使名教复归于自然。到了阮籍、嵇康那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原因,他们突出地强调以自然为本的思想,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名教的规范。

郭象提出独化论思想,说每一物都需要“他物”才能存在,但每一物都依然有独特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郭象认为:儒教便是名教,名教即是自然,自然便是儒教。郭象的独化论理论相对完备,基本上满足了当时门阀地主阶级调和与统一名教与自然理论矛盾的要求。

郭象《庄子注》便有:“人之生也,形虽七尺而五常必具,故虽区区之身,乃举天地以奉之。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

庄子之注

郭象有《庄子注》,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言遂盛焉”。流传至今。在中国封建时代成为《庄子》的标准注解,实际上这不是《庄子》这部书的注解,这是一部原创的哲学著作。

在郭象以前,早有很多人注释过庄子,尤其是向秀作的《庄子注》很有名;一说郭象剽窃向秀,但向秀的作品早佚,今日已无法确切查证。

《晋书卷五十·列传第二十》原文:“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郭象虽为《庄子》作注,但思维与庄子不同。例如《逍遥游》篇“尧让天下于许由”原文是称美许由隐居不仕,郭象则以为“若谓拱默乎山林之中,而后得称无为者,此庄老之谈所以见弃于当涂者。”《庄子》推崇许由,但郭象却是称许尧而贬抑许由。今日学界大都以为郭象是在向秀的基础上“述而广之”,加以发展。例如汤一介认为:“郭象的《庄子注》确实在向秀的《庄子注》基础上有重要发展,以此说郭注是向注的‘述而广之’。”也有人说注《庄子》者,郭象以下有数十家,但郭象在某些义理上超越了庄子的范畴。[7]北宋宗杲即称:“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郭象简介西晋时期玄学家黄门侍郎郭象生平
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时期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郭象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他以此论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事,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有哪样能力的人就做哪一种事业,这样的安排既是出乎自然,也合乎人的本性。著有《庄子注》。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曾注《庄子》,由向秀注“述而广之”,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后向秀注本佚失,仅存郭注,流传至今。郭象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
· 河南省-洛阳市郭象
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注《庄子》,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言遂盛焉”。流传至今。郭象注《庄子》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详细记载:文学家向秀为“竹林七贤”之一,也是黄门侍郎,少好老庄之学,撰有《庄子隐解》一书,发明庄子奇趣,深得《庄子》神髓,时人以为庄周不死矣!但秀死子幼,无力保护秀注。义遂零落。郭象见秀注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已注后来《庄子》郭注风行于世,而向秀的原注却反湮没无闻了。张湛注,曾引用标明向秀《庄子注》。郭此处无一不与向注明同,就是稍稍改几字,便作为己有,只字未提向秀。郭象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郭象虽然被赞为古今第一注庄大家,今本《庄子注》对道家义理的...
· 揭秘郭象的独化论包含了什么内容
郭象是哪个朝代的人?郭象是西晋时期的人,虽然生卒年月不是很详细,但是能够确定郭象是西晋时期的人。郭象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擅长清谈,并且著有《庄子注》,对《庄子》这本书进行了注释,从而得以扬名于世,郭象的成就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下面就说一下生活在西晋时期的郭象。郭象画像郭象是哪个朝代的人?郭象是西晋时期的人,西晋从公元265年开始到公元316年终结,这样算来西晋只是存在了52年,如果从西晋灭掉吴国的公元280年开始算起,那么西晋其实只是存在了三十七年而已。由于政权的不稳定,所以社会也始终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战乱频发,人民的生活非常的不安定。而且西晋是从魏国而来的,西晋建立之前是三国时期,战乱纷纷,人民可以说已经是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的,所以说当时生活比较艰苦,由于战乱人民的内心也非常的不安定,阶级矛盾也比较的尖锐,如何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获得心灵上的放松与安稳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 竹林七贤向秀是谁向秀和郭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早年,向秀隐居于乡里,无心仕途。后来,为时局所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但是官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向秀吧。竹林七贤图片向秀出生于227年,卒于272年,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同为“七贤”。因他们常常在竹林下喝酒,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竹林七贤”。向秀少年时便因才华横溢而远近闻名,后来在偶然中与山涛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好友。通过山涛,向秀又得以与嵇康等人相识,同游于竹林之中。向秀、嵇康和吕安关系最为要好,平时往来也颇多。后来,向秀目睹了嵇康被害的整个过程。当初钟会被嵇康奚落,之后钟会一直对此怀恨在心。而嵇康也因此而惹来了杀身之祸。向秀看到了好友遇难,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嵇康和吕安先后被害后,向秀痛彻心扉,并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苦苦挣扎,终于悟出了新的道理,使他更加地宁静淡泊。向秀晚年的时候,因时局动荡,为了避免杀身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