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惠施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7
转发:0
评论:0
历物十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参见合同异《庄子·天下篇》外部链接——————惠施相关故事(非时间顺序):《太平御览》:“惠子始与庄子相见而问乎。庄子曰:‘今日自以为见凤凰而徒遭燕雀尔。’坐者皆笑。”(断句、笔误、真伪都不清楚)的引用《淮南子·齐俗》:“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之馀鱼。”《庄子•则阳》惠子引见戴晋人: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

历物十事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南方无穷而有穷。

今日适越而昔来。

连环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参见

合同异

《庄子·天下篇》

外部链接

——————

惠施相关故事(非时间顺序):

《太平御览》:“惠子始与庄子相见而问乎。庄子曰:‘今日自以为见凤凰而徒遭燕雀尔。’坐者皆笑。”(断句、笔误、真伪都不清楚)的引用

《淮南子·齐俗》:“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之馀鱼。”

《庄子•则阳》惠子引见戴晋人: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忘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也。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於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说苑》惠施善譬喻 : 客问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曰见,谓惠子曰:“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说苑》惠子之梁: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橶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艘楫之间则吾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太平御览》惠子家穷: 惠子家穷,饿数日不举火,乃见梁王。王曰:"夏麦方熟,请以割子可乎?"惠子曰:"施方来,遇群川之水涨。有一人溺,流而下,呼施救之。施应曰:"我不善游。方将为子告急于东越之王,简①其善游者以救子,可乎?"溺者曰:"我得一瓢之力则活矣。子方告急于东越之王,简其善游者以救我,是不如救我于重渊之下、鱼龙之腹矣。""

《吕氏春秋》: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强,白圭无以应。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竖子操蕉火而钜,新妇曰:‘蕉火大钜。’入于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甚者。今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诗岂曰‘恺悌新妇’哉?”诽污因污,诽辟因辟,是诽者与所非同也。白圭曰“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而诽之,因自以为为之父母,其非有甚于白圭亦有大甚者。

《吕氏春秋》: 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

齐国、魏国在马陵交战,齐国把魏国打得大败,杀死了魏国太子申,消灭魏军十万人。魏王召来惠施告诉他说:“齐国是寡人的仇敌,仇怨至死也不会忘记,魏国虽然很小,我常想调全部兵力进攻它,怎么样?”  惠施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臣下听说,为王者要适合法度,称霸者要懂得计谋。现在大王告诉臣下的,离法度和计谋太远了。大王本来先同赵国结下了仇怨,而后又同齐国作战。现在没打胜,国家没有守卫作战的后备,大王又要调全部兵力进攻齐国,这不是臣下主张的做法。大王如果想报复齐国,不如就更换君主的服装屈己下人去朝拜齐国,楚王一定会发怒。大王派人到齐、楚两国游说,促成它们的争斗,那么楚国一定会进攻齐国,以强大的楚国去进攻疲敝的齐国,齐国就一定会被楚国击败,这是大王用楚国来毁掉齐国。”  魏王说:“太好了。”就派人向齐国报告,魏王愿意称臣朝拜,田婴答应了。张丑说:“不行。打不赢魏国,而能够让魏国行赣见之礼,与魏国联合而降服楚国,这可以获得大胜。现在战胜了魏国,消灭十万魏军,而且擒获了太子申,使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臣服,轻视秦国、楚国,齐王暴戾是一定的了。况且楚王的为人,喜欢用兵而且很图虚名,最终成为齐国祸患的,一定是楚国了。”田婴不听从,于是接纳了魏王,并阅他多次朝见齐侯。赵国感到羞耻。楚王大怒,自己率兵进攻齐国,赵国响应,在徐州把齐国打得大败。

《吕氏春秋》:匡章谓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今公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此无耕而食者,其害稼亦甚矣。”惠王曰:“惠子施也,难以辞与公相应。虽然,请言其志。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使工女化而为丝,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施而治农夫者也’。公何事比施于螣螟乎。

《吕氏春秋》: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善也。”惠王曰:“可行邪?”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

《战国策》: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人多为张子于王所。惠子谓王曰:“小事也,谓可者谓不可者正半,况大事乎?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大事也,而王之群臣皆以为可。不知是其可也,如是其明耶?而群臣之知术也,如是其同耶?是其可也,未如是其明也,而群臣之知术也,又非皆同也,是有其半塞也。所谓劫主者,失其半者也。”

惠施为韩、魏交,令太子鸣为质于齐。王欲见之,朱仓谓王曰:“何不称病?臣请说婴子曰:‘魏王之年长矣,今有疾,公不如归太子以德之。不然,公子高在楚,楚将内而立之,是齐抱空质而行不义也。”

《战国策》: 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冯郝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惠子为仪者来,而恶王之交于张仪,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之贤惠子也,天下莫不闻也。今之不善张仪也,天下莫不知也。今为事之故,弃所贵于雠人,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耶?王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

《战国策》: 魏王令惠施之楚,令犀首之齐。钧二子者,乘数钧,将测交也。楚王闻之,施因令人先之楚,言曰:“魏王令犀首之齐,惠施之楚,钧二子者,将测交也。”楚王闻之,因郊迎惠施。

不知道惠施他究竟信不信鬼魂,但是他举过鬼魂的例子来对付矫情固执的梁襄王……惠公说文王驰葬期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 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驰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驰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驰期,更择日。”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而因又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田需在魏王那里很显贵,惠施说,“您对大王左右的人一定要亲善。您看那杨树,横着栽能活,倒着栽能活,折一枝栽上也能活。然而让十个人来栽杨树,一个人来拔掉它们,那么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所以用十个人来栽植容易成活的东西,然而敌不过一个人的毁坏,为什么呢?栽种艰难而除掉容易啊!观在您自己虽然在大王那里得到了信任,而要除掉您的人却很多,那么您一定危险了。”

五国伐秦。魏欲和,使惠施之楚。楚将入之秦而使行和。杜赫谓昭阳曰:“凡为伐秦者楚也。今施以魏来,而公入之秦,是明楚之伐而信魏之和也。公不如无听惠施,而阴使人以请听秦。”昭子曰:“善。”因谓惠施曰:“凡为攻秦者魏也,今子从楚为和,楚得其利,魏受其怨。子归,吾将使人因魏而和。”  惠子反,魏王不说。杜赫谓昭阳曰:“魏为子先战,折兵之半,谒病不听,请和不得,魏折而人齐、秦,子何以救之?东有越累,北无晋,而交未定于齐、秦,是楚孤也。不如速和。”昭子曰:“善。”因令人调和于魏。

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仇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惠施
惠施,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0年,逝世于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生平概述惠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
· 惠施主要成就
惠施和邓析、公孙龙一样,是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也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据说,南方有个奇人叫黄缭的,曾询问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风雨雷霆发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应对,“遍为万物说”(《庄子・天下篇》)。庄子曾说惠施“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篇》),批评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庄子・齐物篇》)。可知惠施的论题,主要的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惠施的十个命题,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辩证的因素。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这和后期墨家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
· 惠施庄惠之交
庄惠之交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译: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与惠子,...
· 惠施的大葫芦
惠施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水盛之,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口号子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惠子告诉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树长成时结的葫芦足足有五石容量.可以用来装水盛浆,却经不起随便提举.剖开它做成瓢,来舀水,却没有装得下它的瓮缸.这葫芦实在是大而无当,我觉得实在没什么用处,决把它砸掉了.葫芦长得大本来是件好事,反倒成了没有用的废材.庄子感叹道:“你怎么只知道葫芦里面可以装水,难道葫芦外面就不能装水吗?”可惜这葫芦这么大,你却不知道他的好用处。“葫芦外面装水?你老兄装装看!”只见庄周用一个大网把大葫芦套起来,然后把它绑在腰上做个腰舟,就像现在的游泳圈,用来下水摆渡或嬉戏,多好玩啊。惠施坚持葫芦只能在里面装水,其实水也可以装在外面,一种想法不通之后,变通一下,必有妙法,这就叫做“无用之用”.遇到问题了,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想,总会有...
· 惠施“历物十事”
名家哲学是先秦哲学中很有特色的一派,对道家和魏晋玄学影响很大,其旨趣在于从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方面,理清名实关系。名家哲学分为两派:惠施一派的“合同异”和公孙龙一派的“离坚白”。惠施设定了一种绝对的参照系,把世间万物放在其中,昭显出它们相同或相异的相对性,由此推出一种人生观:天地一体,泛爱万物。公孙龙对语言有更精致的分析,得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想契合的“指物论”,认为名词指示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一个共相世界,而且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存在。基于这种学说,他提出了一些乍闻之下非常怪异的辩论,比如“白马非马”之类。关于名家的起源,冯友兰认为:“名家者流,盖出于讼师”。(大概这个就是现代律师的祖师爷了吧?)名家既出于讼师,他们咬文嚼字也是职业习惯使然,与主流思潮似乎不相类。惠施的相对论:万物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不同,绝对的界线。万物一体,因而应当泛爱万物,不加区别。惠施相传是宋国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