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谜: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2
转发:0
评论:0
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谜: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今天就详细解释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势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诬陷,最终导致与楚怀王的疏远,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希望楚怀王和后来执政的顷襄王召回自己,为国尽力,最后在楚国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之后,他不忍心看着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

  换做现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君主不接受劝告,国家是他一个人的,让他自食恶果好了,何必自杀?他是战国时期的人,战国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知识分子也许昨天是宋国人,今天就为齐国的国君效劳,齐国混不下去了,明天再去秦国也简单得很。别看这些国家整天打来打去,其实国境开放,基本是免签证。既然这样,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楚国灭亡指日可待。但是王之江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报国无门的他没有办法身谏楚王,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的屈原决心以死来震醒昏君。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还有种说法是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死因之谜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
·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战国诗人屈原为什么投江?
导读: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忌。他的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
· 屈原为什么要选择“鬼节”投江?
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溆浦作为他流放的栖身之地?为什么要选择农历五月初五投江?两千多年前的这些谜团又有了新的论点。在昨日下午开幕的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屈原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屈原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被放逐还是受楚王派遣两千多年前,屈原离开楚国郢都,渡长江,过洞庭,溯沅水,不远千里来到现在的怀化市溆浦县,他的目的是什么?历代研究者有“流放”、“放逐”、“组织抗秦救国”、“寻先祖之踪”“慕‘禹’之名”等几种观点。溆浦屈原学会会长禹经安认为,屈原没有在沿途的“山皋”、“方林”、“枉陼”、“辰阳”这些地方住下来,说明他的目的是溆浦而不是别的地方。“溆浦是沅水中上游地域最大的河谷盆地,四周山高岭峻,中部是一开阔的平地。考古出土文物证实,这里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是个民族众多,文化发达,战事频繁的战略要地。”禹经安综合各个不同论点分析说,屈原来溆浦是有目的的,其中到这里来组织黔中军民“抗秦救...
· 屈原最后为什么选择投江屈原投江的原因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为是战国七雄的年代,其中有一个国家叫做楚国,楚国地大物博,当然也盛产名臣豪杰,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楚国的大夫屈原,屈原也一直被我们称为爱国的典范。屈原在他21岁时的时候就被当时自己的老大,也就是楚怀王任命为当朝重臣,封为左徒,大家想想看,21岁的年纪啊,搁在现在很多人还没大学毕业呢?如果是我们一般人的话,估计早就笑的咧嘴笑了,因为都知道值么发展下去肯定前途很好,但是为何他要最后投江呢?关于屈原投江,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屈原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屈原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忠臣,忠臣不想活了,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觉得一生的抱负无处展现,自己所效忠的王朝有了很大的危机。屈原当时的老大是楚怀王,楚怀王在大家的心里一直都是一种昏君的形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楚怀王作为君主却宠信奸臣,明明是掌握一个大国,但是却爱好奇珍异宝,对财货也很贪婪,当时的秦国正是抓住了楚怀...
· 揭秘屈原死亡之谜: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
屈原在我国绝对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岁毛童,上至耄耋老人,无一不晓他,毕竟我国还特别设立了一个节日——端午节来纪念他。屈原戏剧照屈原出身并不普通困苦,相反他还是个贵族。关于屈原的这个姓氏也有个说法,话说屈原原本的家族姓氏是芈,同楚王一样,但是后来被改为熊。屈原的祖辈早先一路迁徙到南方楚地,之后因为立功,在周朝被封上了楚地。后再春秋初期,又被封在了楚地一名为“屈”的地方,所以后代便以“屈”为姓氏。而在出国时期,屈氏家族是楚国三大姓家族之一,可见屈原那会儿的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啊。但是上天总是公平的,让你拥有这绝好的家世背景,肯定会在别处给你设置一点障碍。屈原一心想报效祖国,为当朝立功,却也做了不少为国为民的时事。但是自古朝廷的相当激烈,且能容得下这样的人,所以屈原在当朝为官之时,一直受到其他团体的排挤,并且还不受帝王待见,并且被流放。这也真是件够郁闷的一件事儿。当然,屈原同时也是一名浪漫的诗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