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魏征后人魏谟,做的官比魏征更大但是没有名气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1
转发:0
评论:0
魏征后人魏谟,做的官比魏征更大但是没有名气,在澄城县城以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良周的村庄。这里前俯梁原,背依青山。长

  在澄城县城以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良周的村庄。这里前俯梁原,背依青山。长宁河从村后绕向西南,县西河在村东不远处缓缓地向南流淌。在这两条河流之间,是大片的沃野良田。据传,战国时期这里曾建置驻军,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又修建了皇帝行宫。想当年,这里或城墙高筑、战马啸啸,或画栋雕梁、殿宇巍峨,那是何等的繁盛,何等的壮观!

  到了唐代,原来的建置早就撤去,军寨营垒也夷为平地。始皇帝的行宫柱折梁倾,墙倒瓦碎,变成了一片废墟。可这片土地依然不甘平庸,它成了一代名臣魏征的封邑,魏姓子孙从此在这一带定居。

  关于魏征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他出任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他尽职尽责,敢于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也面折廷争,从不退让。太宗有时也难以忍受,曾发狠要杀掉这个“乡巴佬”,但他毕竟是有识之君,愤怒过后对魏征仍然信任,仍然重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魏征看到太宗逐渐懈怠,追求奢靡,便呈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此前他还上奏了《十思疏》。太宗览罢,幡然悔悟,也被魏征的耿耿忠心感动。他逝后太宗哭道:“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一代明君良臣造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也留下世代传颂的千古佳话。

image.png

  魏征逝后191年,就到了太和七年(公元833年)。那一年,在良周村北三四里许的良甫村,魏姓后裔了一个举人。他叫魏谟,是魏征的五世孙。起初,魏谟任长春宫巡宫、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有一天,文宗李昂翻阅《贞观政要》,有感于魏征的忠直,遂下令寻求魏征后裔。有人举荐了魏谟,他被授予右拾遗一职,是朝中品位不高的言官。当时有一地方大吏叫董昌龄,他原为邕管经略,因诬杀本朝参军衡方厚而被贬为叙州司户。不久,董昌龄又升为峡州刺史。魏谟就此事上疏直陈:董昌龄恃权杀害无辜,其事昭然,众所周知。贬为司户已属法外施恩,满朝文武多有不服。如今再任刺史,使其成为封疆大吏,管理一方百姓,更是背离了国家法度,有损治世之道,恳请圣上收回成命。文宗皇帝看罢奏疏,觉得魏谟义正词严,很有见地,随之改任董昌龄为洪州别驾。不久发生了“甘露之变”,御史中丞李孝本获罪被杀,他的两个女儿也因此打入军籍。文宗为保护宗室骨肉,起了恻隐之心,便将这两名女子收留宫中。魏谟进谏说:“陛下本不近声色,可最近听说教坊里屡次选拔宫女,又把李孝本的两个女儿也纳入后宫。臣觉得很遗憾。当年汉光武帝看了一眼列女屏风,大臣宋弘正色抗言,光武帝听了立刻下令将屏风撤走。陛下岂能不思宋弘之言而甘居光武帝之下?”文宗心想,魏谟所奏虽与实情不符,但言词恳切,出自忠心,于是越级提拔他为中书舍人。

  又一天,文宗想翻阅《起居注》,遭到魏谟的阻止。他告诉文宗:“《起居注》记录皇上的言行举止和功过是非,其中褒贬兼有,以此儆戒人君。陛下只要注意言行,多办好事,就没有必要看它。”文宗说:“我以前曾向史官索来阅览,从来无人阻挡。”魏谟回答说:“过去的史官让陛下看,那是他不懂成规,不尽职守。陛下如果随意查看《起居注》,写此书的史官以后必然心生顾忌,所记的内容就难保真实,这样怎能取信于后世?”文宗觉得魏谟所言极是,看《起居注》的念头从此打消。他对魏谟更加信任,魏谟也忠心耿耿辅佐朝廷,后来官至谏议大夫、弘文馆学士。

  自古官场多变幻,一朝天子一朝臣。文宗驾崩以后,武宗即位。魏谟受李珏、杨嗣复党争事件的牵连,被贬为信州长史,离开朝廷达13年之久。等到宣宗继位,魏谟被重新召回,官拜御史中丞。在他的任内依法查处了驸马都尉杜中立枉法贪赃一案,朝野上下为之震动,那些胡作非为的皇亲国戚也有所收敛。后来魏谟升任同平章事,成为当朝宰相。这时皇上的年纪很大了,可还没有册立太子。群臣都不敢奏请,只有魏谟上朝进谏:“今海内无事,惟未建储副……臣窃以为忧。”宣宗接纳了他的意见,他也越发受到宣宗的信任和同僚的敬重。此后他兼任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修成《文宗实录》四十卷。皇上常常慨叹:“谟绰有祖风,我心重之!”

  魏谟一片忠心为朝廷,遇事直言,无所避讳,难免遭到权奸的嫉妒和怨恨。宣宗逝后他受到排挤,外迁西川节度使。后因积劳成疾回到朝廷,做了有名无实的检校尚书仆射。大中十五年(公元860年),魏谟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时年66岁。

  他的官职比乃祖魏征还要显赫,可他没有遇到唐太宗那样的英主,所以没有留下《十思疏》那样的名篇,没有成为乃祖那样的旷世名臣。惜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征简介,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简介:(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后移居内黄。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但魏征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太子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太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
· 盘点那些比魏征还牛的那些谏官:都敢指着皇帝骂
1、为阻止皇帝弹麻雀,大臣不惜被打掉牙齿宋太祖赵匡胤有一个爱好,喜欢在后花园用弹弓弹麻雀。一天,玩得正起劲,一大臣声称有急事求见。尽管极不情愿,但听说是急事,宋太祖还是立刻接见了这位大臣。谁知大臣东拉西扯汇报后,宋太祖才发现不过是寻常小事而已,便大怒,责问他为什么要撒谎。大臣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没有撒谎,因为我认为再小的公务也比弹麻雀紧急。见对方还顶嘴,宋太祖怒不可遏,随手抄起一把斧子,用斧柄打落了大臣两颗牙齿。大臣没叫痛,也没哭泣,只是俯,默默地捡起牙齿放到怀里,收藏起来。宋太祖说,你收起牙齿,难道要去我?大臣说,我虽然无权陛下,但将来自会有史官把今天的事情记载下来的,“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宋代司马光《涑水纪闻》)这无异于威胁皇帝。但奇怪的是,面对威胁,宋太祖竟然怒火顿消,不仅没有责罚大臣,反而赏赐了大臣许多金帛。2、宰相赵普为劝谏,斗胆戳太祖软肋赵普是宋太祖的宰相,曾经为宋...
· 魏征直谏魏征犯颜直谏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
· 魏征简介历史上的魏征是个怎样的人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
·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对后人的影响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与唐太宗被誉为是明君贤臣的代表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功绩极言直谏偃革兴文兼听广纳知人善任居安思危魏徵是唐初卓越的政治家,他刚正不阿,素以有胆有识、犯颜直谏而著称,辅弼唐太宗拨乱反正,以成贞观之治。太宗曾说:“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史家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移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这并非是谀美之辞。魏徵的名字与贞观之治将同垂于青史。李世民与魏征缔造了“贞观之治”,对后人来说,当然是一面可以“知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十分值得借鉴。而魏征在进谏时所用的语言、所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