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贞观政要简介资料
670年 - 749年
中文(文言文)
史部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相关人物
贞观政要相关文献
《贞观政要》:揭开唐朝历史名不副实的权万纪
《贞观政要》:揭开唐朝历史名不副实的权万纪,话说这权万纪也是个“人物”,因为敢于直言,所以从潮州刺史提拔为正四品下的朝廷
查看全文
贞观律
参考资料^《新唐书》卷56志第46刑法:“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徵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暗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资治通鉴》卷第194唐纪十:“房玄龄等先受诏定律令,以为:“旧法,兄弟异居,荫不相及,而谋反连坐皆死;祖孙有荫,而止应配流。据礼论情,深为未惬。今定律,祖孙与兄弟缘坐者俱配役。”从之。自是比古死刑,除其太半,天下称赖焉。玄龄等定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徙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
查看全文
贞观
大事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经济上,推行均田制,提升农业生产力,以配合租庸调法。在政治方面,唐太宗在隋朝的基础上,确立三省六部制,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明确划分三省职能,并以三省的首长为宰相,务求集思广益。此外唐太宗还定期举行科举,提拔优秀人才。军事及外交上,唐太宗于即位之初击败突厥入侵,定立渭水之盟,其后更攻破东突厥,占领北漠,威震四方,被外族冠以“天可汗”之名,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把文成公主远嫁吐番。此外唐太宗留心吏治,裁汰冗员。唐太宗重视人才,不计前嫌,以房玄龄、魏徵、长孙无忌等贤臣,助理政务,并鼓励群臣直谏。令唐朝在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国力极速提升,史称贞观之治,并为其后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出生贞观元年李贞唐休璟贞观二年唐高宗李治贞观二十二年许王李素节(李治之子)逝世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贞观十九年
查看全文
贞观
改元天安三年四月十五(859年5月20日)改元。贞观十九年四月十六(877年6月1日)改元元庆。出处《易经·系辞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大事记出生逝世纪年参考日本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参考文献松桥达良,《元号はやわかり—东亜历代建元考》,砂书房,1994年7月,ISBN4915818276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ISBN7101025129所功,《年号の历史―元号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阁,1988年3月,ISBN4639007116
查看全文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
《贞观政要》分类编录了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君臣之间有关国家大事的问答,以及大臣争议和所上谏疏,并旁及政治设施、刑法等等,“用备观戒”。“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政”指“令”、“政策”,“要”指“要领”、“要点”。“贞观政要”即“贞观年间的施政要领”。《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全书10卷42篇、250章,共8万字左右。在第一卷中,吴棘将《论君道第一》作为首篇,其中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和时任谏议大夫的魏徵关于“为君之道”的讨论。唐太宗...
查看全文
贞观政要相关标签
政论
唐太宗
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东方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