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二十四名将——颜良人物生平 袁绍部下名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0
转发:0
评论:0
三国二十四名将——颜良人物生平袁绍部下名将,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

三国二十四名将——颜良人物生平 袁绍部下名将


  颜良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开战时,沮授劝谏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但是袁绍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后汉书·袁绍传》,《三国志·武帝纪》中则记载颜良是与郭图、淳于琼一起进攻。)

  面对这个形势,曹操的谋士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今河南汲县东)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十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将军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率先进击,关羽跃马阵前,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白马之围遂解。

三国二十四名将——颜良人物生平 袁绍部下名将


  家族成员

  根据南朝梁时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中的《诫兵篇》,在训示子孙不要从事武职时,提到祖上“齐国有颜涿聚,赵国有颜最,东汉末年有颜良,东晋有颜延,都担任过将军的职务,最终都遭到悲惨的命运。”颜良或与颜之推有同族之谊,甚至可能就是山东临沂人。

  轶事典故

  位于黄河的二岸分别有郭子仪和颜良的寺庙。当时,有在离祭拜颜良的庙宇十五里之内,不准设置祭祀关羽的寺庙的这种禁忌。但当地的县令不去遵守,甚至下令要在颜良庙的庙会上,非让演员们演一场有关三国演义的戏剧不可,并且会亲自观赏。结果在当天的戏剧才上演的不久,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致使台上的演员因狂风引起的意外而去世。之后,离庙宇十五里之内的地方,发生因瘟疫的传染使当地人和家畜去世的现象。

  历史评价

  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颜之推:“齐有颜涿聚,赵有颜最,汉末有颜良,宋有颜延之,并处将军之任,竟以颠覆。”

  陆游:“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

  墓葬遗址

  颜良首级埋于僧固乡梁僧固村西头,历经封土,其墓成南北向长方形大土丘,墓高3米。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浚县知县刘德新建碑一通,上刻“汉将军颜良之墓”。碑后被浚县博物馆收藏。1973年村民拉土垫地,将墓冢夷平,今已不存。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于讨董战役的汜水关之战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当时颜良、文丑催军未回,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 孙坚私藏玉玺被袁绍识破,颜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拔剑掣刀相对 。袁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时,耿武欲行刺袁绍,被颜良斩杀。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颜良统十万精兵为前部,攻刘延于白马。刘延屡次告急,曹操派15万军队兵分三路解白马之围。关羽新降曹操并得了很多赏赐,希望参加对颜良作战以回报曹操的厚待。曹操亲率5万迎战颜良,但被颜良部下精兵整齐的阵势所震慑。吕布旧将宋宪、魏续相继请求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败走。双方休战。

  在谋士程昱建议下,曹操召见关羽,但怕他一旦回报了自己的善待就会离开。次日,颜良军列好阵,关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顶向下看,远远看见了颜良的麾盖。关羽跨上赤兔马冲入袁军。颜良未及反应,措手不及,即被关羽所杀。关羽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颜良军士气大损,陷入混乱,为曹操提供了进攻的机会。曹操在白马之战中获胜,大破袁军,还劫夺了很多物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二十四名将——张绣人物生平雄踞宛城
早年经历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雄踞宛城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收兵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张绣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会战曹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因此怀...
· 三国二十四名将——典韦人物生平为民除害
为民除害典韦是陈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当李永府前开门,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永的住处靠近集市,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虽然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的伙伴,双方转战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效力曹操初平年间,凉州董卓祸乱朝野,陈留太守张邈与曹操举义组成反董联盟军,征典韦为军士,隶属于司马赵宠。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赵宠对他的才干和力气很是惊讶。兴平年间,张邈与曹操决裂,并伺机偷袭曹操,典韦转投曹操,隶属夏侯惇,随夏侯惇四处征战,数次杀敌有功,被拜为司马。濮阳战布兴平元年(1...
· 三国二十四名将——孙策人物生平讨还旧部
总角之好孙策乃吴氏所出,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梦怀日月,而生孙策、孙权的故事。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的时候,留下家人住在寿春。孙策十几岁时在寿春结交名士,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于寿春一见如故,便推诚相待。后来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年幼相知,世称为“总角之好”。安葬父亲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享年三十七岁。孙策当时虚岁十七。孙贲(孙坚的侄子)护送孙坚的遗体返回江东,将孙坚葬在曲阿,在丧事结束后孙策举家迁到江都。江都谋划初平四年(193年),孙策守孝事毕后,与家人渡江居住在江都,准备找寿春的袁术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创立功业及为父报仇。(袁术于190年在...
· 三国二十四名将——徐晃人物生平官渡显威
早年经历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城,杀王允等人,后又自相火并,在长安大肆。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随曹征战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内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创建屡立功勋。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
· 三国二十四名将——张郃人物生平官渡投曹
官渡投曹张郃(zhānghé)于黄巾之乱的时候,应徵入伍,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叛乱。韩馥出让冀州后,效力于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立下不少战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但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於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反驳:“曹公的营盘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也就要当俘虏了。”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他攻打曹操军营,结果不但没攻下,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郭图将计谋失败后,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从征四方后来张郃颇受曹操重用,交给其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