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库尔战役: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
阿金库尔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输得最惨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中充斥着各种阴差阳错,法国的少爷贵族们硬是把本属于法兰西的一场大胜变成了惨败,甚至扭转了两国的国运。
1415年8月,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一万多名以长弓手为主的部队在诺曼底登陆,希望复制当年爱德华三世的辉煌。
但是此次征战开局颇为不顺,9月份的哈福娄围攻战中英军打了一个惨胜,虽然最终攻下该城,但本方也折损4000,几乎减员了一小半的兵力。更郁闷的是,英国士兵不是倒在敌人的兵器之下,而是因为疟疾。疟疾这种传染病对于军队的威胁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甚至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军队最大的威胁不是敌国军队,而是小小的蚊子(疟疾通过蚊子叮咬传染)。
如此严重的减员之下,亨利五世对于后面的胜利不抱任何希望了,不得不灰溜溜地率领剩下的5000长弓兵和900骑兵,打算撤退回英格兰。他战前对贵族们夸下海口攻打法国一定会如何如何,如果他就这么打道回府,可以想见国内那些野心勃勃的贵族们会怎么对他,亨利五世的国王之路估计要到头了。
法国方面,精神病国王的病也是一阵一阵的,这阵子恰好比较清醒,他向全国发出号召,放下一切争端,共御外辱,誓让入寇的英酋有来无回。国王都发话了,大义当前,哪个贵族也不会公然说不去打仗,纷纷表态响应国王的号召。
此时,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又犹豫了。因为英国人并不像他们所吹嘘的那样势如破竹,围攻一个城市就伤亡惨重,虽然不是战损而是因为疾病,但是让勃艮第公爵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英国佬行么?最终,无畏的约翰打算观望一下,虽然同意他的部下参加这次国王的召集,但他自己没有出席,也禁止他的儿子参加法国阵营。他的想法是:如果英国人再打败仗,秘密同盟就当没这回事;如果英国人能逆转局势,再跟进不迟。
奥尔良派要借助打击英军获得大义制高点,以便获得更多法国人的支持,从而压倒勃艮第派。因此,奥尔良方面对于国王的号召十分重视,派出了三位公爵。但是,这三位的爵位虽高,但是都是荫袭祖业,且几乎没有行伍经验。为首的是24岁的奥尔良公爵查理,他的军事经验完全来自于贵族间的骑士比赛,他的老爹被勃艮第公爵派人刺杀,因此与勃艮第派之间苦大仇深,互相不使绊子就不错了,协同作战是不可能的。
王室方面派出皇室总管,大元帅和十字弓兵部队司令三名大臣组成指挥部,这三位经验丰富,制订了非常详尽的作战计划,基本就是延续查理五世时期的大元帅杜·盖克兰的“费边战术”的思想,用饥饿折磨英国人,最后再用谨慎的作战方式彻底击溃对手。
最先与英国人周旋的是三位老臣和他们带领的不到八千人的部队。这支部队把亨利五世折磨得够呛,法国人的跟随且骚扰的战术很成功,英国人打也不是,走也不是,被拖得疲惫不堪,而且全军陷入饥饿状态。
随着勃艮第人、奥尔良人以及各个贵族带着部队赶到交战地点,法国人的部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大贵族少爷们带着手下赶来,指望分一杯羹捞点功勋,还有很多其他中小贵族也凑过来,指望着一战成名。到24日为止,法军人数已经飚升到2-3万,更多的部队还在源源开来。年轻气盛的公爵们根本不服从老臣的指挥,吵吵嚷嚷地要求指挥权。看到这种情况,大元帅表示:
各位爵爷们啊,就不劳动你们的贵体了,只要带着你们的兵在旁边压阵,看老臣把英酋擒来可好?
年轻的公爵们来了就是为了抢功勋摘桃子的,眼看己方人马高出敌人三倍,而且敌军还是疲饿交加,采用既有的骚扰战术太猥琐,简直有辱法兰西骑士的威名。他们心里合计:这仗谁去打都赢啊,打下来就是天大的功劳!不能听这老东西的,这仗我们来打!爵大一级压死人,公爵多大啊,无奈之下,三位老臣也只得同意公爵们的安排。
于是,这样一支乱糟糟、庞大臃肿指挥不灵的部队,在缺乏经验又心高气傲的年轻指挥官的带领下,开上了战场。
25日清早,法国年轻的贵族们起床了,照例用葡萄酒提神,一边嘲笑着英国佬的“大麦汤”(啤酒),对于相熟的贵族相互问好,有仇的则互相翻白眼,然后在侍从帮助下慢条斯理披挂整齐,跨到马上。这群爵爷们看上去不像是来打仗,倒像是来打猎或者郊游的。
英军方面,亨利五世几乎陷入了绝境。被至少3倍于己方的法军切断了回家的路,部队被伤病和饥饿折磨着,英国军队已经4天未有正规的伙食供应,并因缺少遮掩,士兵们不得不在昨夜淋雨。这些英国兵身上湿漉漉的,肚里空空,又累又饿又冷,士气低落到了极点。面对这样一支英军,如果法国人再有耐心一点围困个两三天,都不用打,他们自己就崩溃了。
亨利五世曾经想和法国人谈判,可惜遭到拒绝。高傲的法国贵族放出话来:我们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弓!亨利五世也是个狠人,他横下一条心:妈了个蛋的,回去要面对贵族无穷无尽的叛乱,成天提心吊胆也是生不如死;豁出去了,跟法国佬拼了,大不了一死,也决不受法国佬羞辱!
战前,亨利五世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演讲:“凡是今天与我一起流血的,都是我的兄弟!不论出身怎样低微卑贱,今天的洗礼将使他成为真正的贵族!让我们用信仰作为盔甲,把生死托付给上天,圣母与圣乔治将与我们同在!天意指引着英格兰!”
英军全军上下变成了一支哀兵,想活着回家见到亲人,大家就拼命效死力吧!
英法两军相隔约1000码,隔着一片麦田摆好阵势。法国人把军队分为三线,第一线两翼是重装骑兵(左1600,右800),中间是4000下马的重装步兵。第二线是3000至5000重装步兵。在这两线间配置了近5000弓弩手,还有几门大炮。第三线是被爵爷们抛下,无人指挥的近万下马骑兵。英军面向北一线排开,两翼是长弓手,中间是下马的重装步兵,英军两翼与两侧的树林相接。
英国自从爱德华三世发明了防守反击的阵型,一直都是等着敌人先攻。法国人知道英国人长弓厉害,打死也不先进攻。于是两军陷入了诡异的大眼瞪小眼的状态:
如此循环了不知多少轮,4小时过去了,最后还是饿着肚子的英军先动了。妈的,不动不行啊,三天没吃上一顿正经饭,本来就饿得不行,越站越饿,再饿下去弓都快拉不开了。他们推进到距离敌人250码至300码的地方,差不多正好是长弓有效射程内,他们停下来,长弓手将事先准备的尖木桩插入地面,在阵地前面排出一道密密的栅栏。在把木桩固定好后,英国长弓手开始向法国阵地发射密集的箭雨。
法军这下不动不行了,总不能站在原地当靶子吧!第一线两翼的重骑兵发起冲锋。按照作战计划,他们应该从两侧夹击英军。但实际上英国人的两翼都是树林,夹击是无法实现的,最佳的方案是绕过树林,从后方突击英军。但是头脑发热的指挥官哪管那么多,可恶的英国佬就在前面那么近的地方,一个冲锋过去就能全部踏平!可是,在松软的麦田上冲锋,重骑兵连人带马还有一身盔甲重量很大,马蹄陷入松软的地面很深,跑起来非常吃力,有人连人带马摔倒,有人被箭矢射翻。不过,如今法军重骑兵都已经采用了防护性能更好的板甲,跟克雷西会战时直接被一排排地收割生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十五世纪全身板甲等到好不容易跑到对方阵地前才发现,我勒个去,地上还有排削尖的木桩。右翼副指挥官威廉爵士一马当先,想纵马跃过这道篱笆,如果没穿铠甲又在坚硬的地面的话,可能还能做到这一点,但是现在全身重甲又加了好几十斤重量,地面又软,马根本跃不起来,于是很不幸的,他的坐骑刚好撞上一根木桩,于是他从马鞍上一头扎在泥地里,在恢复知觉前就被英国人干掉了。剩下的骑士看到指挥官战死,自己估计也跃不过去,还是别送死了,掉头跑吧!右翼的冲锋就这么虎头蛇尾结束了,左翼的情形也大同小异。
于是,法国人的骑兵掉头撤退,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撤退,而是毫无秩序的乱跑,将正在行进的主力重装步兵的队形冲了个乱七八糟。“这些胆小的伦巴底和加斯科涅乡巴佬!”里奇蒙伯爵的掌旗官在事后忿忿回忆,“他们的乱来搞砸了整场战斗!”史学家们也大多赞同这一观点。第一波骑兵的胡乱冲锋是输掉整场战斗的关键。他们现在无法控制受伤后到处乱窜的坐骑,在自己人的队伍中乱冲乱撞。事后证明,那些插在地面上的削尖的木桩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亨利五世是史料中记载的第一个在欧洲使用拒马的人。
讽刺的是,现代史学家认为,亨利很有可能是从阿金库尔战役之前指挥法军的法国大元帅早先的军事著作中,了解到拒马这种东西及其使用方法,而拒马是奥斯曼帝国常用的战场工具。
法军第二线的重步兵军团一边躲避着炮弹一样撞来的己方骑兵,一边相互推搡。由于战场两边都是树林,中间宽度有限,法国士兵人又多,只能采用异常密集的阵型,面对己方骑兵的冲击根本就躲闪不开,这种冲撞造成的效果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法国人一倒一大片。亨利五世一看有机可趁,命令英国长弓手压上去继续放箭,法国人更加混乱不堪。虽然他们所穿的板甲防护能力比以前的锁链甲要好得多,但是长弓手距离很近(50码),杀伤力强劲,法国人仍然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好不容易双方开始短兵相接,英国遵循克雷西战役的传统,用手持重剑的下马骑士掩护长弓手,剑砍在敌人身穿的板甲上,邦邦直响,但如果没有砍到铠甲的接缝或关节处,却很难砍进去造成什么伤害;而法国的骑士们更多使用长戟,尽管比马上使用的尺寸稍有缩短,他们还是发现阵列太密集,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挥动它,这玩意不抡开了打,对于穿着重甲如同铁罐头一样的敌人来说,实在杀伤力有限。战场是片麦田,被这么多人践踏后脚下变得泥泞不堪,穿着重甲就更容易滑倒,如果有人远远望向战场,就是一群铁罐头们一边摔跤一边互相用手中的家伙砸来砸去,大家防具都不错,武器都不算太趁手,砸半天也死不了几个。只有个别力气大的,使用战锤大斧等重武器,才能造成可观的杀伤。
在这场乱斗中,英国人最初被敌人的数量压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约克公爵,他的头盔被战锤之类的重武器敲扁,颅骨被打得粉碎。亨利五世自己也差点遭到相同的命运,围在他身边的十八个侍从全部战死,有人用战锤在他头上也重重地来了一下,幸好没有砸得太结实,只是把他砸得眼冒金星,可能有点轻微脑震荡。亨利五世在这样的乱战中居然还戴着王冠,估计是为了凝聚本方为数不多的士气,但也使他成为所有法国人的目标。
就在此时,英国的长弓手纷纷扔掉弓箭,抄起手头的各种武器,包括匕首、砍刀和手斧,参与肉搏。这些轻型的装备此刻显得极为有效,而且他们没有盔甲的拖累,不会陷到泥中,他们轻而易举的把重装骑士绊倒在地,然后把匕首从盔甲缝隙中插进去,对方就失去战斗力了。就这样,法国主力部队的第一阵被打退了。
这些法国的年轻贵族有不少是第一次上战场,他们还以为战场上应当遵循中世纪的传统,或者像他们平时经常进行的比武比赛那样,只要向对方交出手套就算认输,对方应该用绅士的风度接受投降,因此一看形势不利于己方就纷纷投降。比如阿拉贡公爵在筋疲力尽后掀起面罩,向对方一个看来有相同阶级的爵士递出手套。可是英国人才不管那么多,斜刺里过来一个英国士兵,一剑劈下,这位公爵就直挺挺的死去了。估计临死前他脑子里最后一个念头是:这些英国人怎么一点骑士风度都不讲?
法军第一阵溃退下来步兵又撞进第二阵中,使得前面所述的混乱和悲剧再次重演。此时法国的第三阵依然完好无损,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战局发展,前两阵都败了,我们怎么办?第三阵大都是许多小贵族拼凑起来的,头一次见识到真正的战场,都被眼前的杀戮吓傻了。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第三阵不战自溃,四散逃命去了!
战斗终于结束了,绝处逢生的英国人欣喜若狂,开始打扫战场,掌旗官拿出账簿,记录俘虏的姓名和阶级,开始盘算赎金的数目。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报信兵飞马赶来报告说:大事不好,我军营地被劫!在法国人的作战计划中并没有这种枝节,史学家相信这是当地一些小领主自行发起的,他们带领当地的600多个农民劫掠了英国大营,抢走了一切贵重物品。其中包括亨利的一顶王冠,几把装饰华丽的大剑。
但是这一信息给了亨利五世一个错觉:法国人太狡猾了,居然正面佯攻,把我们拖在这里,然后派主力袭营!这下完蛋了,恐怕命就要交代在这儿了!绝望之下,他下了杀俘的命令!老子死在这里,也要让法国人陪葬!我们五千多人,每人平均杀一个也就够本了!
所有的英国骑士都拒绝执行这种不名誉的任务——除了骑士精神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赎金。于是任务的执行者交给了两百名长弓手。这些人出身都是英国农民,根本不认识那些花里胡哨的贵族纹章,国王说要杀那就杀呗!他们掏出护身匕首,从俘虏面罩的眼缝中插进去,方便快捷又冷酷无情。
法国贵族俘虏们一脸慒逼,这是神马情况?连忙用法语大喊:请不要动手!我的家人会出很多钱来赎我!可是动手的这些前英国农民更是一脸慒逼,在英国只有贵族才懂法语,底层人民只会英语,因此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些法国佬呜哩哇啦地在说什么,依然在高效而冷酷地执行着国王的命令。可怜这些身上穿着重甲而手无寸铁的贵胄们,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就做了一群农民兵的刀下之鬼。
这就好比王撕葱闲的没事去打仗,本来以为是去镀镀金,没想到玩大发了,被蛮夷土著俘虏了。他伸出一个手掌,极为霸气地说:把我放了,5个亿就是你的。可是对方根本听不懂中文,还以为是要扇自己一个嘴巴,不仅没手下留人,还多捅了两下。
要知道,那时候的法国贵族都是十分讲信誉的,说一是一。后来英国人勒索赎金的时候,放了一个伯爵回去传信,这位伯爵传完信后自己又回到英国军中,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家人还没有交够赎金,自己逃跑是不名誉的。这些前英国农民千里当兵只为财,他们事后肯定痛心疾首:曾经有一个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如果我能听得懂法语,只要我刀子做做样子比划一下,自己下半辈子以及子孙后代都不用再当农民了。而这些死去的法国贵族如果泉下有知,肯定也懊悔不已:如果早知今日,事先学两句英语,也不会这样稀里糊涂地挂了!
等杀到快差不多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报信兵,说:大营没事了,只是一帮乌合之众来抢劫而已。听到这个消息,亨利五世赶紧制止那些行刑手。既然没事了,就不能再杀贵族了,那都是大笔大笔的赎金啊!
可是法国方面悲剧了,法国此役损失过万,其中贵族比例高得惊人:共死亡了5000名大小贵族,包括3名公爵,5名伯爵和90名男爵,其中大部分都是作为俘虏被处死的。另有1000多名贵族被俘,包括大元帅(未被赎出,1421年死在英国)和奥尔良公爵,加上一些小兵步卒。英国方面总伤亡不到二百人,战死的贵族只有13人!爵位最高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约克公爵,长弓手战死者在100人左右。
对于亨利五世来说,法国贵族简直都是活雷锋!来跟我唱:
亨利带兵去法国,围(城)了;痢疾杆菌耍流氓,惨了!遇上一群法国人,送上俘虏几千人,好了!
就在出征之前,亨利五世刚刚挫败了约克公爵的弟弟剑桥伯爵理查搞得旨在推翻国王的“南安普顿阴谋”,并把参与谋反的几个贵族处死,这才把国内局势勉强压了下去。如果不打这一仗,亨利五世损失了4千人再一无所获地返回英国,那帮本来就怀有反心的英国贵族还不蹦上天啊!那样的话,亨利五世的王位估计就保不住了。更讽刺得是,如果不是贵族少爷们瞎搅和,让大元帅带队,亨利五世恐怕再也没机会回英国了。
法国贵族们不仅在亨利五世窘迫至极的情况下送上了这样一个大胜,还恰好除掉了亨利五世最想干掉又不能自己出手的约克公爵,对他来说,这真是一场完美的战役——除了因为一时惊慌杀俘而损失了大量的赎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