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最早促进民族融合的皇帝是谁?他有何目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4
转发:0
评论:0
中国最早促进民族融合的皇帝是谁?他有何目的,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病逝,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公元490年(太和十七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由于拓跋宏深受祖母冯皇太后汉化改革的影响,亲政后继续推行汉化改革。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以“南征”为名从山西大同迁都到河南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手拟写;至于议定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也都亲自下笔。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才,亲贤任能,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见知,崔光、刑峦之徒以文史显达;对有才能的大臣十分器重,不吝爵赏,如对江瞻、李冲、穆亮、王肃、高闾、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们在制礼作乐、改革旧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亲政以后,日理万机,不辞辛劳,勤于为政。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十几年如一日。祭天地、五郊,祀宗庙,常必躬临,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审阅;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他常说:“人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虚心讷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直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如大臣李冏“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高祖常加优礼。” 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然不计小过,宽以待人。左右进食,曾于食中得虫,又进汤误伤帝手,都是一笑了之。 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及用兵,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孝文帝说:“粗修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在淮南行军,如在境内,禁止士卒踏伤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偿还。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仅铁木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宋景阳入蛮州促进民族融合
北宋宋景阳入蛮州促进民族融合宋景阳(911—987),五代北宋真定(河北正定)人,水东宋氏入黔始祖。北宋开宝八年(975),五季中原多变,南方狼烟四起,边疆告急,宋景阳奉旨率七子一女南征。临行,宋太祖曰:“嗟尔宋氏,没辱祖皇,德垂后裔,世代忠良,勿废朕命,永爵守土南邦,子袭父职,世袭罔替。”景阳领旨,率师南征。平定广西、都匀土著有功,授任宁远军节度使,仁政远播,随之柳州,庆远之民,其:苏、兰、高、赵、国、蔡、南容七姓举族归顺。阵容扩大,兵力日盛,声威远播。同年,宋景阳进兵黑羊箐(贵阳),伐洪边,破北衙,驱逐乌蛮普贵,得与存孝七子一女会师,在陪席寨设宴庆功。随后率兵攻克蛮州。朝廷设宁远军蛮州(夷语“蛮”为“大万”,“州”为“谷落”)总管府,以宋景阳为宁远军节度使大万谷落总管府都总管镇之,有效促进了黔中各族文化的交融。雍熙四年(987)卒,赠太尉,谥忠成公。明朝中期,水东宋氏后裔在禾丰乡马头寨...
· 北宋宋景阳入蛮州促进民族融合
北宋宋景阳入蛮州促进民族融合宋景阳(911—987),五代北宋真定(河北正定)人,水东宋氏入黔始祖。北宋开宝八年(975),五季中原多变,南方狼烟四起,边疆告急,宋景阳奉旨率七子一女南征。临行,宋太祖曰:“嗟尔宋氏,没辱祖皇,德垂后裔,世代忠良,勿废朕命,永爵守土南邦,子袭父职,世袭罔替。”景阳领旨,率师南征。平定广西、都匀土著有功,授任宁远军节度使,仁政远播,随之柳州,庆远之民,其:苏、兰、高、赵、国、蔡、南容七姓举族归顺。阵容扩大,兵力日盛,声威远播。同年,宋景阳进兵黑羊箐(贵阳),伐洪边,破北衙,驱逐乌蛮普贵,得与存孝七子一女会师,在陪席寨设宴庆功。随后率兵攻克蛮州。朝廷设宁远军蛮州(夷语“蛮”为“大万”,“州”为“谷落”)总管府,以宋景阳为宁远军节度使大万谷落总管府都总管镇之,有效促进了黔中各族文化的交融。雍熙四年(987)卒,赠太尉,谥忠成公。明朝中期,水东宋氏后裔在禾丰乡马头寨...
· 黄帝蚩尤之战简介是中国最早有记录的战争
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是中国最早有记录的战争。这场战争使黄帝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使黄河流域各地区的文化开始互相融合并产生了早期的华夏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战争时间约公元前26世纪。战争地点中国境内。黄帝战蚩尤背景及经过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黄帝姬轩辕的有熊夹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间。当时这三个部落是黄河中游至汾水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渡过黄河,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这一著名战役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各部...
· 当今家谱有何特征和目的
家谱在著述对像上的特征著述对像即家谱所记录的对像。国史和方志是以地域来确定著述对像的。而家谱则以血缘关系来区分。在著述对像上,家谱体现的特征为:1、血统的纯一性旧时修谱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辨世系,明尊卑。在中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血缘始终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伦理问题,此间稍有差失,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紊乱,与事者则被斥为“乱伦”,在社会上颜面扫地,无以立足。与血统相较,其他任何功名显爵、尊严荣耀都要退避三舍。大家知道,许多家谱中都有攀附名人之弊,甚至有冒祖之嫌,从而使家谱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但这种攀冒,绝大多数只限于外纪和远祖,内纪和始祖、始迁祖以后,因事渉血亲,绝大都数家谱都极其严謹,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在血统方面,谁可入谱,谁不可入谱,几乎所有的宗族都有严格的规定,并用明确的文字登载于族谱之中,用以维护血统的纯一性。2、对像的完整性对像的完整性是针对家谱采编人员的作业规范性要求。首先,国...
· 谁被评为中国“最为集权的皇帝”
废除了中书省之后,朱元璋提高原属中书省辖的六部权力,以六部治国。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一职,如有人敢奏请设丞相者处以极刑。这个规定在明朝后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敢违背的。这样,朱元璋既是皇帝,又兼行丞相职权,从而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集权的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喜欢将军政大权全由自己一人独揽。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他任人唯贤;在建立新政权之后,他对大臣们大行杀戮,其中的胡蓝狱更是骇人听闻。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在为他的朱氏王朝铺路。军政大权由自己一人独揽朱元璋登基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朝政,探讨为什么强盛的元朝会灭亡,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大明政权长治久安。群臣各抒己见,朱元璋最后总结大家意见说:“元朝统一海内,建国之初,政治还算清明,后来贵戚擅权,奸邪得宠,任用亲旧,结为朋党,内外官吏贪婪无耻,于是法度松弛,纪纲日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