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舞狮子的由来 我国舞狮子的传统是何时产生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8
转发:0
评论:0
舞狮子的由来我国舞狮子的传统是何时产生的,舞狮子的由来:全国各地都有舞狮的传统,舞狮象征着喜庆吉祥,被广大国人所认可,

  舞狮子的由来:全国各地都有舞狮的传统,舞狮象征着喜庆吉祥,被广大国人所认可,然而我国却不是狮子原产国,舞狮的传统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并不出产狮子,狮子传入中国约在汉代。由于古俗谓狮子可驱邪避鬼,因而被祀为神兽,又能克恶魔,因此宫庙前、或栏杆、桥头等都安置有石狮。舞狮是中国历史传统艺术也是乡土文化之一,尤其舞狮表演向来是中国人在大小节庆典礼中最喜欢的表演项目之一。狮子亦代表吉祥的动物,所以从古至今,舞狮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关于舞狮的由来,民间说法不一。文字记载唐高祖登基后,为接待宾客而设计的活动,其中‘五方狮舞’的表演,被认为就是今日舞狮的雏形;另一种说法是舞狮由中东传进,又名‘金毛吼’。一千九百多年前,通过经济的来往,伊朗大使把狮子等动物经过丝绸之路而进贡到中国,后来人们把狮子的形象逐步加工及艺术化。而舞狮先是在皇宫内院,继而流传到民间。唯当时并不普遍风行,及至明末清初,因民间有反清复明组织,志士们因集结与携带之方便,遂风行一时。清朝舞狮风气盛行,而引狮者会穿上彩衣,手执绳子,系上一个五色耍球,引领狮子起舞。清末民初,民间舞狮揉合舞蹈及武术动作风姿,开始传至国外,成为海外华侨经常在节日中表演的项目。

  真正的舞狮历史源自汉朝,据《史记》记载,我国古代就有扮兽作戏演出的方式,汉武帝通西域,与各国结邦,当招待各国特使来访时,会以歌舞侍候,演员戴面具,扮鸟兽,载歌载舞,以示欢迎。然而,各国嘉宾观看扮兽行列中,独缺狮子兽皮,原因是当时中国未有狮子兽类。后来经过文化交流,真狮子从西亚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驯狮舞蹈此种西亚古老杂技节目首次传来华夏,带领真狮表演者,当时称为‘驯狮郎’,也一并随来。由于当时交通并不发达,真狮运到中国寥寥无几,此种惊险刺激之驯狮舞蹈,只能局限于皇宫内苑举行,平民百姓无缘观看,于是乎民间艺术家便根据书籍及传闻记载,运用其艺术构思,进行塑造与装饰,制成假狮子,突出狮子宽阔前额,撅起鼻子、张开大口的外型,给人一种既勇猛又温顺,既威武又充满活力感觉。自此之后,便有了民间舞狮的出现。

  最早有关舞狮记载,出现于三国时期魏国,北魏期间,人们于四月四日佛祖降生日子,将佛像从庙堂请出游街,让人瞻仰,以示敬意,就在队伍前面,排列了戴面具、穿兽皮者,装成狮子模样,边行边开路,此举亦具有镇邪驱魔作用。因此,舞狮在南北朝时随佛教而盛行。

  南北朝之后,其它鸟兽舞逐渐被淘汰,只有舞狮却一直流行下来。从晋到隋,舞狮活动逐步推广,隋朝更流行鸟兽舞,此种鸟兽舞一般在元宵佳节举行。到唐代,无论在宫廷、军营及民间,舞狮已成为节日喜庆不能缺少之活动,而最具规模者,要算一种名为‘五方狮子舞’,此种舞蹈以四人一组,分居东、南、西、北、中五方,每头狮子前面由四名身穿彩衣,头扎红巾,手执红拂之舞狮郎逗引,而狮子则根据舞狮郎之矫健身手作出协调,表演各种舞蹈姿势,场上擂动大鼓,尚有一百四十人组成歌舞配合,高唱胡人歌曲,围绕五头狮子,翩翩起舞,场面伟大,气氛热闹。明代开始,舞狮由户外发展到室内,狮子制作有所突破,改用拱斗抬梁,替换中间柱子,形态更像一只狮子,挥舞动作有所改变,活动自如,狮队更能欢畅舞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狮子舞
也叫“狮子舞”、“耍狮子”或“舞狮子”。是河南民间社火中非常流行的舞蹈形式,属“摹拟舞蹈”。起源甚早,汉代曾列为“百戏之一”。近代狮子舞多四人表演,两人共披一麻布染制的狮子皮扮演狮子,另有一人武生打扮,手舞用红、黄、蓝、绿、紫、青、橙等七种颜色缠绕而成的绣球为逗狮子者,豫西人称“回回”。还有一人披1张小狮皮为“狮子娃”。演出时有数人配合扶桌子、搬道具。开始先由拿绣球者逗引狮子表演抖毛、舔毛、打滚、直立、啃痒、蹲、卧、摇头摆尾等习惯性动作,然后表演“大盘门”、“啃桌角”、“窜桌子”、“滚绣球”、“大过桥”、“上老杆”。狮子舞所用服饰道具很多,服饰有:武士服饰,大小狮子皮(狮子皮用布或皮覆上麻做成),头挂铜铃,双眼可以活动,形象如雄狮一般。表演时,乐器手穿民族服装,武士穿武士服。武士道具有:刀、枪、棍、三节鞭、三股叉、哨子、绳鞭、绣球等。演出道具还有:桌、椅、板凳、长杆、绳子、花束、盘果。舞狮...
· “狮子头”的由来:“狮子头”的故事简介
“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见《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倾倒朝野。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
· 青春狮子舞传承宗族情
张村狮队现在演变成附近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年青一代正在成为传统醒狮接力者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前后,广州市白云区萧岗村都有醒狮队闹元宵的风俗,今年的这场醒狮会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九。这一天,萧岗村的关氏宗亲会派出狮队,在本村与附近几个村落的宗亲狮队切磋技艺。当然,这不是一场比赛,只是几个大姓宗族间的一次“团拜会”,醒狮是最核心的节目,“就像邀请几个最亲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萧岗村关氏宗族狮队的“掌门”关应杰说,“全村老小在一起看醒狮,吃一餐团圆饭。”关氏的狮队在过年前一个月开始集结排练,与此同时,将参加这场醒狮会的石井张村狮队,也早就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如今传统南狮作为广东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根源文化渐行渐远,尤其在现代化发展迅猛的广州市区,舞狮不少见,但绝大多数是商业表演。原本人们舞狮是崇拜狮子的勇敢和力量,以此种表演形式“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元宵节更是舞狮的传统“规定时间”,古时南粤...
· 青春狮子舞传承宗族情
张村狮队现在演变成附近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年青一代正在成为传统醒狮接力者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前后,广州市白云区萧岗村都有醒狮队闹元宵的风俗,今年的这场醒狮会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九。这一天,萧岗村的关氏宗亲会派出狮队,在本村与附近几个村落的宗亲狮队切磋技艺。当然,这不是一场比赛,只是几个大姓宗族间的一次“团拜会”,醒狮是最核心的节目,“就像邀请几个最亲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萧岗村关氏宗族狮队的“掌门”关应杰说,“全村老小在一起看醒狮,吃一餐团圆饭。”关氏的狮队在过年前一个月开始集结排练,与此同时,将参加这场醒狮会的石井张村狮队,也早就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如今传统南狮作为广东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根源文化渐行渐远,尤其在现代化发展迅猛的广州市区,舞狮不少见,但绝大多数是商业表演。原本人们舞狮是崇拜狮子的勇敢和力量,以此种表演形式“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元宵节更是舞狮的传统“规定时间”,古时南粤...
· 尼西情舞的由来
古代有个藏王国。王妃带着一个挑夫回娘家省亲,途中歇息,王妃靠一棵大柳树休息,鼾鼾入睡。王妃穿裙子,挑夫见王妃撒尿地方有滴白液垂着。见状,挑夫摘一柳枝,把自己尿撒在柳叶上,悄悄地放到王妃撒尿的地方。回到王府,王妃肚子一天比一天鼓大,国王觉得很蹊跷,王妃回来才几天,肚子怎么会鼓得这么快。国王就逼问王妃跟谁发生了关系,王妃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冤枉。无论怎么拷问,王妃都不承认跟他人发生了关系。但怀胎的日子算起来刚好是王妃回娘家的那段日子,跟王妃的人只有挑夫一个,国王又拷问挑夫是否跟王妃发生了关系。在拷问中挑夫想起王妃回娘家途中休息时他所作的恶作剧,就把这情况告诉给国王,但死不承认发生了关系。国王半信半疑,无法,就指天咒誓,说:如果孩子生下来耳上有柳叶粘着,就说明挑夫说实话,否则说明挑夫欺骗国王,要定欺君死罪。当孩子生下来时,耳上确有一片柳叶粘着,应验了咒誓,国王也不好再追究惩罚王妃,但孩子长大后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