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土家族的饮食 恩施土家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2
转发:0
评论:0
土家族的饮食恩施土家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鄂西土家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与大米构成的主食,养殖业成为可靠的

鄂西土家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与大米构成的主食,养殖业成为可靠的肉食来源。

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称之为吃元宵;社日,切猪豚和糯米、蒿菜为饭,称之为社饭,彼此馈赠;三月上巳之辰,摘地菜花和作饭,称之为做节气;四月十八日为牛王节,“宰豕为大脔糁,糯米蒸之,祭祖先兼延客”;端午节食角黍(即用竹叶裹粽)、盐蛋,饮菖蒲雄黄酒,小儿辈则以酒涂额;八月中秋节,月饼、枣、梨、胡桃相馈送,家人具酒设肴,陈瓜果饴饼赏月。平日好酒好菜,积攒准备,以作过年宴会之用。宴会筵席除鸡、鸭、豕、羊外,无多珍肴,颇有古桃源风。

鄂西土家族十分重视饮食习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冬春之际,喜吃炉子菜(火锅),无论荤素,这样可以温中元,驱寒气,并煮死病气之物,起防病延年的功效;在凉拌食品中拌加酒滴,以健肚肠;冬令时节喜食狗肉,以补肾壮阳;平日喜饮米酒,以解渴爽心,生津养神,驱寒健体;土家族人善于利用食物的冷热偏性来调节人体气血精的内外平衡,寒体寒病忌食生冷食物,热体热病忌食大热大辛,火旺便结宜服蜂糖、核桃以润肠滑便;吃鱼腥草,有利尿消炎之功;喜用花椒叶、柑桔树叶、辣椒等作佐料煮菜,起到增加香味和开胃消化的作用。

崇尚节俭、喜渔猎。以丰富饮食、注重礼仪、讲究节日的饮食习尚,在整个鄂西土家族地区大致相同或相近。但由于鄂西土家族地区地理条件平陡高低的变化,又使土家族的饮食具有相对的区域性特色,尤其是不同的地域形成各自的传统食品,使得鄂西土家族地区的饮食文化呈丰富多彩的特征。

“乡人居高者,恃包谷为接济主粮;居下者,恃甘薯为接济正粮”。“收藏甘薯必挖土窖,欲其不露风也”,这是一种保鲜防腐技术,窖中甘薯食用如鲜。“收藏包谷及杂粮,或连穗自悬屋角,或于门外编竹为?铮?上覆以草,欲其露风也。”(同治《来凤县志》)露风晾干的包谷杂粮比放在屋内炕烘而干的食用起来香醇得多。高山乡里用包谷熬糖,和用包谷、鲜谷炒制的米花制作成“糖包谷托”和“鲜谷饼”,加上核桃、板栗、葵花(向日葵)等,成为高山特有的点心。无稻谷的高山将包谷泡涨用石磨梭成谷“米”,作为节日食用和待客的佳品。低山用糯米做米酒,又称醪糟,用糖和芝麻做饼以及柿子晒晾成饼成为低山特有的点心。城中用芝麻、阴米和糖制作各式各样的糕点糖食就更为丰富。地域性还表现为丰富多彩的风味菜肴与食谱。

土家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地的物产,造就出许许多多独具地方风味的菜肴佳品,素净而味美。如来凤、咸丰等地,“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妇女摘绿橙切片,镂成百花,蜜渍晒干,曰橙花。挑剔玲珑,香味俱绝。”(同治《来凤县志》)蔬菜制作总分酸、辣、干三大类。酸菜坛子,泡有大蒜、辣椒、豆角等。春天的青菜,秋天的白菜、萝卜,做成酸菜,一吃数月,酸菜在喜宴上也有它的席位;“邑人每食不离辣子,盖从岩幽谷中,水泉冷冽,非辛热不足以温胃和脾也”(同治《来凤县志》),家家都种辣椒,餐餐都有辣味,无辣不成菜,无人不喜辣;辣椒晾干切细,作为必不可少的佐料,鲜红辣椒磨细成“稀广椒”;将青白菜、萝卜、豆类、瓜果类晾晒制成干菜,备以过冬,成为传统;家家炕土腊肉。合渣、面饭、渣椒、糍粑、社饭、土腊肉、酸菜坛子构成土家族独具特色的饮食。“三罐一老酒,泡菜土腊肉,盐菜广椒,合渣懒豆腐”的食谱,风味别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饮食文化反映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等结构组成的一个总和。它是一个民族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思想和哲学。同时一个地方的饮食也受到环境,生产力的影响。在土家族文化中饮食这方面就有着较重的地域色彩。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土家族的饮食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
· 土家族的饮食土家十大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菜
一、起缘土家人凡遇岁时节令、春播秋收、婚娶丧葬、做生祝寿、起屋迁居、亲朋聚会,都必操办筵席。筵席一般不用山珍海味,而是农家自产的鱼、肉、鸡、鸭等。筵席的种类主要有:“四盘一碗”席,“七星”席、“八仙”席、“六大四小”席、“十二碗”席等。一般多系“十大碗”。十大碗配料精辟,加工细腻,组方合理,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它不仅在色、香、味上有独到之处,且每碗素菜垫底,荤菜盖面,一菜两味、油而不腻;在当地属于最高规格的宴席,能吃一顿纯正的“十大碗”是土家族最高礼仪的文化享受。二、习俗安席主人或礼生按长幼、辈分安排客人入席,称之为安席。品席、赞菜在宴席开始之前,摆好一桌酒菜,每上一道菜,长礼生和赞礼生都会一唱一合的将这道菜称赞一番。上菜的规矩客人坐席的席位上下左右,各分大小,待客人坐定支客先生高叫“出菜”鞭炮、鼓乐齐鸣,托盘的人大声吆喝:“大盘走动”,规规矩矩托上“头菜”,每上第一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一...
· 土家族服饰土家族女子服饰有哪些特点?
在伟大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特点,而服饰的演变也往往反映出每个民族从古到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社会变革的过程及贫富悬殊的差距。民族服饰往往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这种特点,是区分各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土家族服饰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反映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土家族女式服饰:较男式服饰,女式服饰要复杂得多,也许从古至今,女性对服饰讲究得多的缘故。土家族女式服饰同一式样的衣有长短之分,长衣做客时穿,短衣劳动时穿。短上衣领右开襟,根据花色繁简分为“银钩”、“外托肩”和“内衣”三式,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穿白衣,外套黑褂...
· 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的牛头宴是什么样子
牛头宴又名土司宴,原本是送迎将士的出征和凯旋的犒赏,现在逐渐演变成了土家族接待贵宾的盛大礼仪宴会。相传,唐代末年,江西彭氏土司征服了五溪诸蛮以后,建都城于永顺县会溪坪。第十一代土司彭福石于公元1135年移都城于老司城。为了鼓舞士气,增强军民信心和斗志,在一次军队作战凯旋回城时,彭福石特命令城中军民杀黄牛犒劳将士。宴席上,土司王命人支起100口大锅,熬牛头以鼓舞士气,希望以后每次作战都能够牛气冲天,大败敌人。土家士兵吃了这“牛头宴”后,果然士气大增,以后每逢作战都能够奇迹般的获得胜利。在史料中,也能寻找到关于“牛头宴”的吉光片羽,民国《永顺县志》卷24记载:“宣慰签天祭以白牛,牛首置几上,银付之。下令曰:有敢死冲锋者,收此银,吃此牛首。勇者报名,汇而收之,更盟誓而食之。”老司城遗址考古过程中,发现动物骨胳近42000件,其中牛的骨胳占哺乳动物的一半,达13000余件,且黄牛骨胳数量多于水牛。...
· 土家族的饮食土家糯米糍粑的制作方法
土家族糯米糍粑加工制作方式:一、材料筹备1.要挑选阳光照射多的农田栽种的优质糯谷,通过脱壳加工后,用温水浸泡5--6个小时,再用山泉水多次搓揉,达到一定白亮程度后,反复用清泉水淘洗沥干。2.洗净蒸米的木桶,俗称“蒸子”。同时,把配套的木十字架“篾巴箦”放于蒸子内,再铺垫上一层细布。3.蒸糯米要用大灶锅,先把锅中放小半锅水,放下蒸子,再用最肯燃的杂木柴加大火,让锅中的水开沸,待蒸子中冒大热气后,把沥干的糯米盛入,上用包袱把蒸子口搭严,压上锅盖即可。4.好粑棰、翻粑撬木块及石粑槽,进行沥干,旁边要放半桶净水、刷把等备用工具。5.两张大方桌(一张扭坨,一张压粑),备好半碗开沸过的植物油及少许黄蜡。二、制作加工与存放1.等蒸子冒大气后二十分钟,就可以把糯米饭用瓷盆或其它竹器盛上,放进石粑槽内,由两位大力士进行轮翻、棰砸(约三分钟)把已棰砸成细泥般的米粑(俗称“热坨粑”)捞上,放在已备好的大方桌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