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裕固族的文学特色是什么 裕固族文学特色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3
转发:0
评论:0
裕固族的文学特色是什么裕固族文学特色简介,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神话中有创世神话、善恶神话、爱情神话;传说中有远古历史传说、民族祖先传说、劳动英雄传说、帝王将相传说、机智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婚俗传说、民族斗争传说等;民间故事中有魔法故事、灵怪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反封建礼教故事、爱情故事等;民歌中有劳动歌,如擀毡歌、割草歌、奶羊羔歌等;仪式歌中有酒歌、婚礼歌、祭祠歌、哭嫁歌等;生活歌中有知识歌、驼户歌等;情歌中有求爱歌、赞美歌、邀请歌等;叙事诗有著名的《萨娜玛珂》、《黄黛琛》等,还有许多寓言、笑话、格言、俚语、谚语等。

  由于上述特殊的迁徙历史和文化背景,以裕固族为主体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很多,值得一说的就是服饰文化,其中以精美工艺品而著称的“头面”最为精彩。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民间文学方面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谚语、谜语等。

  尤其民歌独具风格,曲调朴实优美,有学者认为裕固族民歌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还保留着一些与《语词典》中记载的四行一段押尾韵的民歌形式相一致的民歌,同时又吸收了汉族的小调,回族和东乡的“少年”,藏族的山歌、酒曲以及蒙古族的划拳曲等,并且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民歌。叙事诗有叙述和歌唱两部分,以唱为主,以叙为辅,主要有《黄黛琛》、《萨里玛珂》、《我们来自西志哈志》等。

  在神话、传说中,保留着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始素材。有些英雄传说故事中还保留有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非常古老的母题,如《贡尔尖和央格萨》、《三头妖怪的故事》、《猴媳妇的故事》等。已经搜集整理出版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集(包括个别内部出版物)有《裕固之歌》,《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神奇的皮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等。

  除此,还有油印的《裕固族民间故事卷》(1)(2)、《裕固族民间歌谣、谚语卷》和《民歌集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卷》等资料本。传统体育方面有“摔跤”、“赛马”、“射箭”、“拔棍”、“大象拔河”等。节日方面有敬奉“点格尔汗”的原始崇拜活动,有跳护法、过会等佛事活动,有祭鄂博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裕固族文学文化有何民族特色
裕固族文字已经失传,但是裕固族祖先在历史上用回鹘文创造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一般认为,回鹘文是公元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的一种文字。宋元时期回鹘语成为河西一带的通行语言,敦煌、甘州成为裕固族先民——回鹘人的佛教中心。这期间他们用回鹘文记录和创作了许多作品,并进行了颇具规模的佛典翻译工作。明清以后随着河西回鹘势力的衰微,回鹘文逐渐被忘却,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献也随之湮灭。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开始有一部分回鹘文文献问世。敦煌出土的回鹘文献约占整个(包括新疆)出土的回鹘文献的三分之一,这些回鹘文献是裕固族珍贵的历史记忆遗产。回鹘文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简称《金光明经》)1911年俄国学家马洛夫在甘肃酒泉文殊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辖区境内)所得,先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另外两叶为瑞典考古学家别尔格曼于1927——1935年间在甘肃所得,现存斯德...
· 裕固族饮食裕固族有哪些特色饮食
裕固人禁食“尖嘴圆蹄”肉。“尖嘴”主要指飞禽和鱼类,“圆蹄”则指驴、骡、马这三种动物。现代裕固人基本上不禁食“尖嘴”类动物,而对于"圆蹄"类则仍禁食。另外,不在“尖嘴圆蹄”之内的狗肉,也在严格禁食之列。喝茶时一般用一根筷子,忌用两根。给客人递茶碗、敬酒时忌用单手,须为双手以表敬意。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般都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然后调入酥油、食盐和鲜奶反复搅动后即可饮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红枣或沙枣就可当早点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劳动结束后,才开始正式吃饭。晚上吃的饭一般以米面为主,有米饭、面条、面片等。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
· 裕固族历史裕固族历史简介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4378人。畏兀儿不是。这两者在族源上是有巨大差别的。畏兀儿的族源是蒙古草原上下来的回鹘外九族的仆固、浑等部落和一部分内九族组成的部分回鹘人。的族源是产生于现在吉尔吉斯楚河流域的西库耶私部落和西咽唛部落。由于这两个部落较早依昄教并且首先于唐朝末年占领喀什,才使教大规模进入新疆地区。后来教不断通过圣战消灭新疆佛教徒,乃至畏兀儿(西州回鹘)灭亡并东迁至甘肃,这是元明两代历史里写明的。真正的畏兀儿人作为佛教徒,大规模内迁至甘肃陕西、甚至是河南河北等地。因为与内地人文化相仿,这些畏兀儿人在明朝时就融入汉族社...
· 裕固族历史裕固族历史风情简介
中国大西北的祁连山中,聚居着一个只有1万多人口的民族“裕固族”。裕固族源于中国古代的回鹘和蒙古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过去是一个游牧民族,在祁连山的高原草场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十分艰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没有固定的民族称谓,直到1953年成立自治县时,才取富裕巩固之意定名为裕固族。几十年来裕固族人民获得了新生,他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的愿望逐步地得到了实现。裕固族人说起他们家乡的变化,都显得很自豪。自治县县城所在地在群山之中,称为红湾寺。过去那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寺庙和几间土房,现在早己大变样,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小城镇了。几条宽阔的街道路,两旁是办公大楼、百货商店、影剧院和居民住宅楼,虽然还不能与大城市的豪华建筑相比,却也使小镇充满了生气。裕固族人现在都已定居了,但是他们在放牧季节,还是要带上帐篷,赶着牛羊,在祁连山中游牧。祁连山中的景色非常美。山不是那么的陡...
· 裕固族服饰裕固族男子服饰简介
男子一般穿高领左大襟长袍,系紫红色或蓝色腰带,戴圆筒平顶锦缎镶边的白毡帽,穿高筒皮靴。裕固族男子服饰比较简单,但也有其独特之处。裕固族男子服饰也有独特的地方。毡帽的帽檐后边卷起,形成后面高、前面低的扇面状。帽檐镶黑边,帽顶多在蓝缎上用金线织成圆形或八角形图案。裕固族男子一般身穿大领偏襟长袍,过去富裕人家多用布、绸、缎等面料缝制,穷人家则把白羊毛捻成毛线并织成白褐子来缝制;不论单棉服衣襟都用彩色布条和织金缎镶边,富裕人家也有用水獭皮镶外边的。冬天富裕人家男人多穿用绸缎或布料做面子的皮袍,穷人家只能穿没上布面的白板皮袄。男子一般都系大红腰带,腰带上带腰刀、火镰、鼻烟壶。不论单棉服衣襟都用彩色布条和织金缎镶边,富裕人家也有用水獭皮镶外边的。单、夹袍下摆左右开衩,在衣衩和下摆外镶边。裕固族男子,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要在长袍上面罩一件青色长袖短褂,左右开小衩。上年纪的老人,腰间要挂香牛皮缝制的烟荷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