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甘肃

甘肃

明学德生国志山
甘肃相关文献
甘肃话考究―甘肃方言测试题
甘肃话考究―甘肃方言测试题,1."你组撒气呢?","组撒气"的意思是:(10分)A."干什么去?"B."到哪
查看全文
甘肃土话―甘肃省华亭县方言
甘肃土话―甘肃省华亭县方言,1。你做(zu)啥(sa)去(qi)价?2。你到那达去(qi)价?3。你霍霍地揉
查看全文
甘肃省
历史甘肃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天水的伏羲文化历史久远,被称为伏羲故里。在甘肃秦安县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被认为可能和上古时代的伏羲有关。陇东地区的庆阳一带是周人发祥地。礼县大堡子山有早期秦公大墓,秦人发祥地“西犬丘”就在礼县一带。甘肃在春秋时代东南部属于秦国,西部属于西戎,公元前688年在现在天水一带秦国设置了邽县,前280年设置陇西、北地二郡。汉代由于张骞通西域,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以及许多新的城镇兴起,汉武帝在现在甘肃一带将黄河以西分置四郡,黄河以东置五郡,统归凉州管辖。十六国时代有5个国家在甘肃境内建都。南北朝时代属北魏,当时佛教从西域传入,在甘肃境内大兴石窟,目前最重要的有敦煌石窟(莫高窟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唐代重视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甘肃一带的作用,将其分置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其中在河西走廊最大的是甘州(现在张掖一带)和肃州(现在酒泉...
查看全文
甘肃对联
光明路 方便门 甘肃兰州浚源寺山门月门 高山仰止 大河前横 兰州:白塔山 惟酒无量 有仙则名 兰州:林鹄年题酒仙殿 因岩制屋 对树开门兰州:亦园 侧耳泉声冷 举头月色清兰州:金花庙 澄怀聊自适 清风扑人来兰州:张广建题澄清阁 笞色侵衣桁 松声韵野弦兰州:慕少棠集贾岛、黄庭坚句题迎绿轩 穿池
查看全文
甘肃达姓
达云一族达氏的迁徙分布。明初,达云先祖恪那亚及其兄哈那大、哈那亚三兄弟入居甘肃,分别授试百户,哈那亚派驻金城卫、恪那亚派驻凉州,他们为甘肃达氏之先祖。元末明清几朝,在四川、宁夏尤其西宁、凉州松山一带,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争连年不断,对经济文化的破坏十分严重,而干旱缺水的凉州百姓迫于奔命,只得迁徙谋生,因而达氏族人广泛迁徙到西北各省。今甘肃省兰州市达川乡、金昌市、陇南市成县、武威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市、南通市,陕西省眉县、富平县、宝鸡市、渭南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中江县、三台县、盐亭县、南充市、宜宾市、绵阳市、自贡市,山西省阳城县、长治市长子县,河北省邢台市任县,青海省互助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云南省昭通市、昆明市宜良县,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深圳市,台湾等地,均有达氏族人分布。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1.王氏家谱 : 甘肃省景泰县芦阳镇城北墩村, 1797-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 2014年版. 全1册(约180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鼻祖 : (春秋末) 王晋,字子乔. 周灵王太子. 祖居安徽巢湖. 甘肃始祖(一世) : 王养民. 原籍山西太原,迁靖远. 二大派祖(7世) : (清) 王希华 ; 王希珠. 皆为言公之子. 支祖(8世) : 王勤 ; 王兴 ; 王俭. 皆为希珠公之子. 但兴公承希华公嗣. 字辈 : 钦宗显祖 振耀华邦 允执耿介 荣庆万世. 散居地 : 甘肃省景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748.甘肃满氏族谱 四卷 , 2, 1370-200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受诗堂, 2008年(兰州 : 新华印刷厂).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妫满,追谥为胡公. 后以王父字为氏. 临洮房祖 : 满成本(8世,长房) ; 满海川(11世,二房) ; 满有祯 ; 满有文(7世,三房) ; 满光惠(9世,三房另支) ; 满登元(6世,四房) ; 满有源(7世,五房) ; 满有同 ; 满有余(7世,六房). 永登房祖 : 满应天(长房) ; 满应时(二房) ; 满应年(三房). 皋兰房祖(3世) : 满布(长房) ; 满考(二房). 布公下四子 : 满之浩 ; 满之当 ; 满之行 ; 满之高. 武威房祖 : 满朝节(10世,长房) ; 满增年(11世,二房) ; 满崇生(9世,三房) ; 满典财(13世,四房). 张掖始祖(6世) : 满瀛. 瀛公下房祖(9世) : 满康曦(长房) ; 满康隆(二房). 皆为光地公之子. 张掖另一支祖(11世) : (清末) 满学祥. 字辈 : 应世积之光 功向可殿永 文鸿致正其 锦兰崇武志 宗兴祖尚俊 国富民自尊 希重生敬本 星辉延泽维 立朝万法春 顺昌保泰和 建盛家常乐 树德中华荣. 散居地 : 甘肃省临洮县, 永登县, 皋兰县, 武威县, 张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47.甘肃满氏族谱 四卷 , 1, 1370-200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受诗堂, 2008年(兰州 : 新华印刷厂).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妫满,追谥为胡公. 后以王父字为氏. 临洮房祖 : 满成本(8世,长房) ; 满海川(11世,二房) ; 满有祯 ; 满有文(7世,三房) ; 满光惠(9世,三房另支) ; 满登元(6世,四房) ; 满有源(7世,五房) ; 满有同 ; 满有余(7世,六房). 永登房祖 : 满应天(长房) ; 满应时(二房) ; 满应年(三房). 皋兰房祖(3世) : 满布(长房) ; 满考(二房). 布公下四子 : 满之浩 ; 满之当 ; 满之行 ; 满之高. 武威房祖 : 满朝节(10世,长房) ; 满增年(11世,二房) ; 满崇生(9世,三房) ; 满典财(13世,四房). 张掖始祖(6世) : 满瀛. 瀛公下房祖(9世) : 满康曦(长房) ; 满康隆(二房). 皆为光地公之子. 张掖另一支祖(11世) : (清末) 满学祥. 字辈 : 应世积之光 功向可殿永 文鸿致正其 锦兰崇武志 宗兴祖尚俊 国富民自尊 希重生敬本 星辉延泽维 立朝万法春 顺昌保泰和 建盛家常乐 树德中华荣. 散居地 : 甘肃省临洮县, 永登县, 皋兰县, 武威县, 张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49.甘肃满氏族谱 四卷 , 3, 1370-200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受诗堂, 2008年(兰州 : 新华印刷厂).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妫满,追谥为胡公. 后以王父字为氏. 临洮房祖 : 满成本(8世,长房) ; 满海川(11世,二房) ; 满有祯 ; 满有文(7世,三房) ; 满光惠(9世,三房另支) ; 满登元(6世,四房) ; 满有源(7世,五房) ; 满有同 ; 满有余(7世,六房). 永登房祖 : 满应天(长房) ; 满应时(二房) ; 满应年(三房). 皋兰房祖(3世) : 满布(长房) ; 满考(二房). 布公下四子 : 满之浩 ; 满之当 ; 满之行 ; 满之高. 武威房祖 : 满朝节(10世,长房) ; 满增年(11世,二房) ; 满崇生(9世,三房) ; 满典财(13世,四房). 张掖始祖(6世) : 满瀛. 瀛公下房祖(9世) : 满康曦(长房) ; 满康隆(二房). 皆为光地公之子. 张掖另一支祖(11世) : (清末) 满学祥. 字辈 : 应世积之光 功向可殿永 文鸿致正其 锦兰崇武志 宗兴祖尚俊 国富民自尊 希重生敬本 星辉延泽维 立朝万法春 顺昌保泰和 建盛家常乐 树德中华荣. 散居地 : 甘肃省临洮县, 永登县, 皋兰县, 武威县, 张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甘肃满氏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受诗堂, 2008年(兰州 : 新华印刷厂).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妫满,追谥为胡公. 后以王父字为氏. 临洮房祖 : 满成本(8世,长房) ; 满海川(11世,二房) ; 满有祯 ; 满有文(7世,三房) ; 满光惠(9世,三房另支) ; 满登元(6世,四房) ; 满有源(7世,五房) ; 满有同 ; 满有余(7世,六房). 永登房祖 : 满应天(长房) ; 满应时(二房) ; 满应年(三房). 皋兰房祖(3世) : 满布(长房) ; 满考(二房). 布公下四子 : 满之浩 ; 满之当 ; 满之行 ; 满之高. 武威房祖 : 满朝节(10世,长房) ; 满增年(11世,二房) ; 满崇生(9世,三房) ; 满典财(13世,四房). 张掖始祖(6世) : 满瀛. 瀛公下房祖(9世) : 满康曦(长房) ; 满康隆(二房). 皆为光地公之子. 张掖另一支祖(11世) : (清末) 满学祥. 字辈 : 应世积之光 功向可殿永 文鸿致正其 锦兰崇武志 宗兴祖尚俊 国富民自尊 希重生敬本 星辉延泽维 立朝万法春 顺昌保泰和 建盛家常乐 树德中华荣. 散居地 : 甘肃省临洮县, 永登县, 皋兰县, 武威县, 张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甘肃满氏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受诗堂, 2008年(兰州 : 新华印刷厂).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妫满,追谥为胡公. 后以王父字为氏. 临洮房祖 : 满成本(8世,长房) ; 满海川(11世,二房) ; 满有祯 ; 满有文(7世,三房) ; 满光惠(9世,三房另支) ; 满登元(6世,四房) ; 满有源(7世,五房) ; 满有同 ; 满有余(7世,六房). 永登房祖 : 满应天(长房) ; 满应时(二房) ; 满应年(三房). 皋兰房祖(3世) : 满布(长房) ; 满考(二房). 布公下四子 : 满之浩 ; 满之当 ; 满之行 ; 满之高. 武威房祖 : 满朝节(10世,长房) ; 满增年(11世,二房) ; 满崇生(9世,三房) ; 满典财(13世,四房). 张掖始祖(6世) : 满瀛. 瀛公下房祖(9世) : 满康曦(长房) ; 满康隆(二房). 皆为光地公之子. 张掖另一支祖(11世) : (清末) 满学祥. 字辈 : 应世积之光 功向可殿永 文鸿致正其 锦兰崇武志 宗兴祖尚俊 国富民自尊 希重生敬本 星辉延泽维 立朝万法春 顺昌保泰和 建盛家常乐 树德中华荣. 散居地 : 甘肃省临洮县, 永登县, 皋兰县, 武威县, 张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甘肃导读知识
公祭伏羲大典在哪里
公祭伏羲大典在哪里
伏羲公祭始于公元前756年秦文公时期的祭祀伏羲礼仪,经历代演变成为今天的伏羲公祭活动。 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浏览量:1162次
甘肃过年习俗
甘肃过年习俗
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常见的过年习俗有买年货、扫尘、吃年夜饭、守岁、拜岁、舞龙舞狮、游神、押舟、吃饺子、赏花灯等。不过,各地区的过年习俗也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不同。以甘肃为例,详细说说甘肃的过年风俗。新年舞社火社火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在社火表演中多选用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等人物为角色。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正月打秋千打秋千也就类似于荡秋千,有两种姿态,一种是坐在秋千上由他人在背后推着荡;第二种是站立在秋千上自己发力荡起来。前者适合孩童,后一种多受成年人的青睐。黄河灯会黄河灯会取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含义,形成一种阵排天地,势摆黄河的玄妙。目前,张掖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九曲黄河灯阵”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中国规模最大的灯阵”。每年元宵节前后,灯阵布展迎客,供当地群众、游客祈福祈愿。燎疳节燎疳俗称:“燎干”,“跳火坑”,是甘肃传统春节节庆习俗,象征春节结尾。每年正月二十三的晚上,全家老小都要逐个跳过火堆,祈求来年无病无灾。“
浏览量:1202次
公祭伏羲为什么在甘肃天水
公祭伏羲为什么在甘肃天水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甘肃天水相传是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有“羲皇故里”之称。公祭伏羲由来已久,相沿成习。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恢复历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礼。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确定每年6月22日举行。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荣列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两岸共祭伏羲,以“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为主题。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湾史前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共同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浏览量:1158次
甘肃水氏
甘肃水氏
生活在甘肃的水氏族裔,一直没有家谱、族谱之类的记载他们生存历史的文件、文书。我们只知道水氏族裔相对集中于甘肃中部一带,他们没有显赫的历史,以至虽然这一姓氏十分罕见,也难以回溯他们从哪里来,以及他们如何定居在甘肃省内。浙江宁波、兰溪等地也有一支水氏族裔,其族谱累代相传。兰溪水亭街《水氏宗谱》,自宋嘉定年间至今代代相传,至今已三十二世,《水氏宗谱》称“吾水氏之裔,本出神禹而居吴兴,布河洛,隋唐间分于闽之莆田”。比较确实的渊源则始自汉代,据考其祖上汉时居于河南,隋唐间迁往福建莆田,宋绍熙间迁浙东。
浏览量:1440次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墓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包括武士俑、镇墓兽等镇墓神煞俑;骑马俑、风帽俑、文官俑等出行仪仗俑群;狗、羊、鸡、猪等家畜家禽俑;木质列戟屋、叉、排箫等模型器具;木质胡床、六曲屏风、木质床榻等生活实用器及随葬明器;铁甲胄、金银马具、弓、胡禄等成套武器装备。其中如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备等,皆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首次或罕见的发现。墓群整体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和“牛岗僻壤、马鬣开坟”“地踞龙堆”的墓葬选址特征。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典型案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学术支撑。
浏览量:12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