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阿昌族乐器 阿昌族怎样用葫芦箫传递爱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4
转发:0
评论:0
阿昌族乐器阿昌族怎样用葫芦箫传递爱情,阿昌族的乐器主要有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铓锣等。葫芦箫是用葫

  阿昌族的乐器主要有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铓锣等。葫芦箫是用葫芦连接三根竹管制成的,它有7个音,音量小,音调低缓圆润,一般晚上用。三月箫用一根竹管制成,也有7个音,它的音量大,音色细亮,多在白天使用。葫芦箫和三月箫不仅是阿昌族人民心爱的传统乐器,还是男女青年传情示爱的媒介。

  每年农闲季节或各种节日集会期间,以及平时的劳动之余,都是阿昌族青年谈情说爱、寻觅终身伴侣的大好时光。每当此时,男青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三月箫斜插在脖子后面的衣领里,或者别在腰间。

    无论在村边、寨旁,还是赶街的路上,只要遇到心爱的姑娘,便吹起动听的乐曲,传意请姑娘停一停,然后上前搭话逗趣,询问姑娘的芳名贵姓。如果姑娘此时还情无所属,又有意相识,便巧妙应答。

    小伙子心领神会,主动提出送姑娘回家,姑娘则以“要送就要送到寨子头,不能送半路”相答,于是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吹起箫,唱起山歌,陪同姑娘回家,纯真的爱情便由此开始。

  每当夕阳西下,年轻的小伙子吃罢晚饭,忙着洗饰一新,一个个悄悄来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家附近,吹起葫芦箫,用优美的曲调逗引心上人出来相会。姑娘听到这亲切而熟悉的曲调,心慌意乱,赶紧回房梳妆打扮。然后借故外出,与情人幽会。如果是初次拜访,姑娘的嫂子或母亲还会热情开门相迎,请小伙子到屋里火塘边坐下,家人纷纷回避。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就在火塘边含情脉脉相对而坐,或对唱情歌,或窃窃私语、情话缠绵,待到雄鸡报晓,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箫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昌族祭祀活动阿昌族怎样祭秋神
阿昌族地区的广大乡村,有春节祭祀秋千神的习惯。每年的春节,村村寨寨,都要虔诚祭祀秋神。每年春节初一,去砍清一色的栗树,初二举寨树立秋杆,一直到正月十六撤秋,送谢秋神止。祭祀秋神仪式,相当繁琐,十分隆重,非常具有民族民俗、历史人文、传统文化价值。滇西阿昌族地区,当年有儿子结婚的人家,约定俗成是当年组织祭祀秋神活动的秋头。春节除夕,秋头要逐家逐户,去敬烟邀请大家帮忙助力。初一清晨,秋头要准备好祭祀品,置办好谢山神的鲜肉一小块、糖两坨、粑粑几块、米酒一小瓶,纸钱、香烛一对。组织乡村父老敲锣打鼓,将乡村扛秋男子欢送出寨门,前往远山砍秋杆。初二,由秋头邀请寨长、寨中长辈,组织父老乡亲,树秋架,祭祀秋神。树秋时,阿昌男子没有使用任何安全保护装置,赤手空拳,在高高竖立起来的秋千架上,操作自如,令人肃然起敬。祭祀秋神活动,通常是在寨佬、寨长,或者在男性长者主持下,敲锣打鼓,杀鸡备酒,伴随全套礼仪和精美祭祀...
· 阿昌族习俗阿昌族各种习俗简介
婚俗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婚宴上,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服饰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饮食阿昌族喜吃芋头,但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肉食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建筑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禁忌...
· 阿昌族建筑阿昌族民居特点简介
云南陇川、梁河是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区。村寨依山傍水,寨内房屋排列整齐、集中,寨内巷道中间皆铺石板,方便雨天时行路。进出村寨皆有带门廊、石凳的寨门,以便行人纳凉歇息。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昌族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清时期的老宅皆以楠木建造,数百年不朽、无虫蛀。受汉族文化影响,传统民居大都是土木石结构的三合一照壁或四合院落。正房建在长方石条加土方垒起的屋基上,屋基下为院坝,以三层石阶上下。正房三开间,四排五柱,中柱起脊,形成双斜面屋顶,上覆凹型青瓦。后墙和两侧山墙以土坯砌筑,外面不抹泥,左右是厢房或照壁。室内隔墙均为木板,中间一间为堂屋,有一米多宽的吞口,六扇雕刻的木板门,平时只开中间两扇。两边的檐柱头有粗犷的木雕。吞口有走廊的作用,一般左侧角设脸盆架以供洗漱,板壁上挂小镜框以便梳妆,旁边挂着家人的照片。有的摆着缝纫机,有的放藤椅小憩。右侧放临时的农具,挂衣服,板壁上贴着影视明星的招贴画。堂屋正面...
· 阿昌族习俗阿昌族民风民俗简介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阿昌族的风俗习惯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祝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
· 阿昌族节日阿昌族怎样过“火把节”
阿昌族火把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这是一个众多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彝族的火把节最有特色,除此之外白族,纳西族,基诺,拉祜以及阿昌族同样都有庆祝火把节的习惯。说到火把节,自然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于炎帝和火的崇拜记忆。在古老的历法中将火历又称为十月历,直到目前为止,中国西部,北部以及西北部还有许多远古先民在使用这种历法,而它的源头则可以一直追溯到炎黄时期的炎帝。炎帝又被称为赤帝或是烈山氏,与神话中的火神不同,炎帝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民族始祖,生活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陕西一带,所谓的炎黄子孙就是指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在许多古书中都曾出现过关于炎帝的记载。《管子.轻重篇》中记载炎帝发明了钻木取火,《左传.昭公十九年》中记载炎帝发明了火历,而《左传.哀公九年》《淮南子.汜论训》《史记.三皇本纪》三部书中指出了他是所有以羊、牛、火为图腾和以姜氏为姓的部落先民的共同祖先。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