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鄂温克族的“奥米那仁”是怎样一个节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0
转发:0
评论:0
鄂温克族的“奥米那仁”是怎样一个节日,“奥米那仁”。“奥米那仁”是一个“毛哄”(家族)的萨满请其他“毛哄”的萨满一

  “奥米那仁”。“奥米那仁”是一个“毛哄”(家族)的萨满请其他“毛哄”的萨满一起举行的一种集会,内容有:一个是老萨满领教新萨满,另一个是祈求“毛哄”的平安和繁荣。过去,索伦鄂温克人一般在阴历四月举行为多;通古斯鄂温克人在8月举行为多。萨满要跳神3至10天左右(一般为3天),全“毛哄”的人都参加外,请这些萨满治过病的其他“毛哄”的人也来参加。

  半农半猎地区举行“奥米那仁”时,在萨满家的院内立一颗桦树(祭神树叫“托如”),屋内立一颗杨树或柳树,二棵树之间拉上一条围绳“松那热”,树枝上挂很多五颜六色的绸条和布条“哈德格”(“哈德格”是“毛哄”的人和治过病的人献的)。院内和屋内立的两棵树不能一样,由萨满的神在跳神前决定选择什么树,告知“毛哄”的人去准备。原则是山上的神喜欢桦树,河边的神喜欢杨树和柳树。“奥米那仁”必须由两个萨满来跳,一个是本“毛哄”的萨满,另一个是从别的“毛哄”请来的萨满,被请来的萨满当师傅。集会中还把全“毛哄”的男女老幼都在两棵树中间集合起来,用狍皮制成的绳子把全“毛哄”的人紧紧围起来,如果皮绳比原来长了,认为毛哄的人口将要增加,如果皮绳比原来短了,认为将发生疾病或人口减少。

  牧区举行“奥米那仁”时,在萨满的“乌儒格柱”(蒙古包)旁边搭一个“仙人柱”(撮罗子),然后把四棵桦树分别栽在“乌儒格柱”内一棵,“仙人柱”内两棵和距离“仙人柱”十二、三步远的地方一棵,在四棵树之间的绳子上挂上各种颜色绸条和布条。取桦树时,四颗桦树在原地是同样的排列次序。第二天,牵来一头二、三岁的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把牛弄倒在地,并坐满牛的全身,小孩和妇女坐在牛的周围。萨满便用一条皮绳绕人们围一圈,老萨满当众宣布新萨满曾经犯过的错误后,两个萨满开始跳神,拿着小鼓来往于几棵树之间又唱又跳。跳神结束后,便量一量皮绳,如果比原先长出一些,预示毛哄的人口增加。

  通古斯鄂温克人举行“奥米那仁”时,在萨满的“乌儒格柱”外立162棵树,树枝上挂有各种颜色的布条。所有的萨满都参加,都穿着法衣,但只有一个主要萨满带面具。

    要跳神三天三夜,不分昼夜的玩、唱。主要萨满还要找一个替他带面具的助手,这个人要熟悉萨满的知识,要知道什么神喜欢什么颜色的牛、羊等,这个人坐在最尊贵的位置,把最好的肉先给他吃,并且萨满还要给他钱(40元、50元、100元不等),带面具的人叫“阿巴戈勒待”;另外萨满有九个随他伴唱的人(一般是老年人),所立的树也是九排,九个人白天黑夜随萨满在162棵树的小林中绕圈转动。

  使鹿鄂温克人举行“奥米那仁”时,在“仙人柱”内的火位北边立两棵大树,左边是桦树,右边是落叶松,两棵大树前边立两棵小树,同样是左边是桦树,右边是落叶松。两棵大树之间拉一鹿皮绳,在绳子上挂供祭萨满神的物品,如鹿或犭罕 的心脏、舌、肺、肝、喉等,前边的两棵小树上涂鹿或犭罕 的血。

    “仙人柱”内东边挂一个木制的太阳,西边挂一个木制的月亮。还要挂两个木头做的大雁和两个啄木鸟。并在“仙人柱”的东方搭一个四柱的棚子,棚上放供神的鹿骨、心脏、舌、喉、肺、肝等物品,这种鹿骨决不能打断或乱扔。

  举行“奥米那仁”的费用都由毛哄和参加的人或请萨满看过病的人出,有的给钱,有的给羊、驯鹿或肉、奶等物品。

  新中国成立后,萨满和“奥米那仁”等活动在势力的打击下逐渐减少,改革开放后又开始出现了萨满,但是“奥米那仁”活动是以一种表演的形式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鄂温克族节日鄂温克族是怎样祭敖包的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过去内蒙古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
· 鄂温克族节日鄂温克族“米阔鲁”节简介
“米阔鲁”。通古斯鄂温克人的“米阔鲁”和索伦鄂温克人的“伊木讷”是同一个节日,是鄂温克人庆祝牧业丰收的节日。“伊木”意为耳记,耳记有多种剪法,各家的耳记都不一样。5月的草原铺满绿草鲜花,当年出生的幼畜欢蹦乱跳,草原一派盎然的生机,米阔鲁就选择这段时间举行。当劳动的付出有了丰盛的回报,谁不会由衷的喜悦,谁不会纵情放歌、举杯欢庆呢。米阔鲁没有固定日期,各家都根据天气和准备等情况而定。选好一个日子后,鄂温克族牧人聚集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给羔羊剪耳记、给公羔羊去势。老人们根据过去的习惯,赠给自己的女儿、外甥、侄子母羊羔,祝福他们以后拥有更多的羊群。之后,牧马人把马群赶回,这时青年牧人施展自己的骑技,套取二岁马。马被套中后,一个牧人赶过去,揪住马耳朵,将马绊倒,或是揪住马尾巴,纵马前奔,一拽尾巴,用一股巧劲使其倒地,然后牧人们赶上去把马按住,给马剪鬃、割尾梢、除坏牙。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烙...
·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拾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上述生产活动结束后,人们互相拜访,举行宴饮、歌舞等活动,欢庆丰收。这一天,人们清早起床,青壮年们从浩特(牧村)的一头开始,逐户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尾和给羊去势等。老人们在这一天把母羊羔送给儿女、外甥、侄子,祝福他们今后羊群兴旺。青壮年们不论到谁家,主人都要为前来帮助劳动的人们设酒席致谢,酒宴按先茶后酒的习惯进行。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
· 鄂温克族节日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简介
瑟宾节:“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每年的6月18日举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节目。节日活动中,通常表演舞蹈,还有赛马、摔跤、劲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竞赛。春节:鄂温克语叫“阿涅”,这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节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诸神,老人们祝福晚辈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样长寿。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产劳动,讲究吃肉食、饺子,穿戴新艳的服饰,向长辈或亲友拜年;对前来拜年的晚辈,长者给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宽敞明亮的房里举行欢乐的歌舞晚会。正月十五:供“托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制品为供物。人们串门相聚,举行娱乐活动。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清早起来,争相为别人脸上抹锅灰,认为是吉祥的表现。农历二月初二: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停止生产劳动,尤其是打猎。这一天不动刀斧等有刃的工具。清明节:鄂温克语叫“汉西”,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备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坟地扔酒,并用金...
· 鄂温克族的节日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火神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索伦一带鄂温克族人的节日。过节时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节日里,家家都要杀一只肥羊,选最好的胸脯肉和羊头,放在火上烤,以供祭火神,全家老小向火堆叩头,供祭后,各家尽兴享用火烤的佳肴。传说很久以前,鄂温克人不知道怎样使用火。有个猎手打猎时无意中走进了一个盘踞着许多蛇的大石洞。他出洞时,世上已过了许多年,但这时他竟然能听懂神仙的语言了。猎人看见两座毡房,一座是富人的,一座是穷人的。他进穷人的毡房作客,听见火神的言语,说是要惩罚那个贪得无厌的富人。晚上果然显灵,火神惩罚了富人。猎人将事情的真相告诉穷苦的牧民们。后来牧民们开始崇敬火神,并把十二月二十三日定为火神节。鄂温克族的“米阔鲁”节“米阔鲁”。通古斯鄂温克人的“米阔鲁”和索伦鄂温克人的“伊木讷”是同一个节日,是鄂温克人庆祝牧业丰收的节日。“伊木”意为耳记,耳记有多种剪法,各家的耳记都不一样。5月的草原铺满绿草鲜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