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的男坎肩与女盖啥样
保安族服饰保安族的男坎肩与女盖啥样,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
元朝后期,因受藏、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饰色彩比较鲜艳,脚穿绣花鞋,这期间的服饰兼有藏、土族服饰特点。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后,与周围的回族、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其服饰又有了明显变化。平时,男的喜戴白色或青色的号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节庆时,一般头戴礼帽,身着黑条绒长袍,外扎彩色腰带、挂腰刀,足穿牛皮长筒靴。
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黑绿色灯心绒大襟上衣,蓝色或黑色裤子,有的喜欢穿过膝的长袍,多穿水红的花色裤,衬托的格外典雅俊俏。
如今,保安人的服饰与当地的回族、东乡族无根本差异。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
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保安族的族称与族源保安族的历史
保安族自称“保安”。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相近,历史上被称为“保安回”或“回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这一名称系源自几百年前保安族居住地今青海同仁县境内的“保安城”之名。关于保安族的族源问题,较有代表性说法有两种:1.蒙古人说。保安族是元明时,一支信仰教的蒙古人随西域亲军东来,最先在今青海同仁地方驻军垦牧,与周围的藏、汉、土、回等民族长期交往、融合而形成。其主要根据是:(1)从语言看,保安语与蒙古语族诸语言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并有45%的词汇和蒙古语为同源语词。(2)从史籍记载看,元明时就有一部分信仰教的蒙古军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一带驻军屯田放牧。(3)从习俗看,保安族善骑术、好枪械和摔跤,以及部分保安族人忌大年初一早晨酒扫、孩子哭闹等习俗,都与蒙古族有一定关系。2.色目人说。保安族是以信仰教的色目人为主,与蒙、藏、回、土等族,从十三世纪起,逐渐融合...
· 保安族
保安族人口分布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1年成立)的大河家和刘集两个乡,少数散居于毗邻的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循化县和新疆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保安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带色部分,表示为世居省份)语言保安语是保安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作为交往工具。文化习俗保安族一直实行土葬、速葬,仪式简单。文化方面保安族书面文学空白,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包括“花儿”、号子、小调等,擅长丝竹乐。腰刀“保安刀”,制作技艺高超,精致美观,种类繁多,是保安族特有的手工艺品。
· 保安族“波日季”腰刀的传说保安族的传说
从前,保安人居住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人蓄兴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过着美满的生活。可是有一年这里闹了灾,不是旱灾,也不是水灾,而是魔鬼在作怪。三天两头,庄子里就有一两个姑娘丢失。于是姑娘们吓得心惊肉跳,提心吊胆,连白天都不敢出家门;人们没心思下地去劳动和喂养牲口,地荒了,牲口瘦了,原来生机勃勃的庄子,变成死气沉沉的。住在村东头的铁匠哈克木,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就不信任制服不了魔鬼;一天半夜,他一个人手握腰刀藏在魔鬼出没的洞口,在三更时分,忽听一声“呀、呀”怪叫,只见魔鬼从洞里跑出来。“害人的怪物,今天让你知道知道我哈克木的厉害!”哈克木大声喊着举刀向魔鬼头上砍去,但是,任凭他怎么砍也没伤着魔鬼一根毛,它还大笑着向庄子奔去,这天夜里庄内又是通宵没得安定。哈克木没有制服魔鬼,整天无精打采,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有一天晚上他没吃饭就上炕躺下了,迷迷糊糊看见眼前来了一位白胡子阿爷说道:“哈克木...
· 保安族音乐保安族音乐特征简介
保安族的民间音乐是以民歌为主,大多采用汉语演唱,分花儿与宴席曲两大类。在花儿中,保安族有自己特有的曲调“保安令”,它是在对回族、汉族花儿改造的基础上,吸收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保安令多属上下乐句结构,四句歌词需反复曲调一次;若是折断腰式,则在上下乐句间插入一个经过性乐节。节拍大都以三拍及其复拍为主,兼有少量混合拍和四拍。保安族的宴席曲,有《方四姐》、《恭喜曲》、《十二个月》、《高大人领兵上口外》等。独有的曲调有《八宝元》、《高山上的一盏灯》等,大多为羽调式和商调式。保安族民歌中常出现前短后长的节奏型,这一特点是由语音重音位置决定的,也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的共同因素。此外,保安族人民还擅长吹奏乐器,经常使用的乐器有笛、箫、唢呐、笓笓(用竹子做的双筒四孔乐器)、二胡、四弦、四页瓦等。
· 保安族文化保安族语言文化简介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是保安人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人也懂得当地的汉语。保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以及达斡尔语有一定关系,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保安语分大河家、同仁两种方言。约有四分之三的保安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现代保安语(以大河家方言为代表)有十一个元音、二十六个辅音。其主要特征是:语音方面,存在着与中世纪蒙古语词首[h]相对应的[h]、[f];词尾保留有短元音。词首元音和词首音节脱离现象比较突出。元音和谐现象不复存在。这是我国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已知的唯一的没有元音和谐的语言。在词汇方面,保安语还保留着中世纪蒙古语里曾经使用一些古老的语词,而这些语词在现代蒙古词里已经不再使用,或仅在个别方言土语里继续使用着。汉语借词约占保安语常用词的40%以上。借词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日常用语、基本词汇、新词术词等。此外,不同地区的保安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