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史学家胡三省:一生都在为“资治通鉴”做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2
转发:0
评论:0
史学家胡三省:一生都在为“资治通鉴”做注,关于胡三省生平简介具体如下,他是华夏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出生在书香门第,曾经担

  关于胡三省生平简介具体如下,他是华夏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出生在书香门第,曾经担任过县令等官职。 

  胡三省画像

  胡三省画像在胡三省生平简介中,不可或缺的是他对《资治通鉴》的注解。胡三省的父亲是胡笃非常的喜欢史学,胡三省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在功课之余便开始 攻读《资治通鉴》,他的父亲对于胡三省的好学感到非常欣慰。加之历来对于《资治通鉴》的注解虽然很多,但是在音义、释文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其父胡笃做出了一个决定,即由胡三省来对《资治通鉴》做注。 公元 1256年,胡三省 和文天祥等人一起登科为进士,随后被任命为吉州泰和尉,由于要在家 侍奉目前,所以胡三省并没有赴任,后来则担任庆元府慈溪尉。胡三省性格正直,无法做到官场上的逢迎拍马,所以得罪了当时的庆元知府,他的顶头上司,不就就被弹劾罢官了。

  被罢免的胡三省很快有因为“文学行谊”被任命为扬州江都丞。公元12667年任春府学教授,之后还曾担任过多个职位,直到公元1270年,因为母亲去世,离京会乡为母守孝。在胡三省登科及第之后,就正式的开始注解《资治通鉴》,官场浮沉一直没有影响到他对注解工作的用心。虽然公事繁多,但是他一直坚持,在宦游期间,搜罗了很多个版本的《资治通鉴》,还不忘遍访名家,一起研讨。 总之,胡三省的一生都以为《资治通鉴》作注为乐,自号“知安老人”。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是受其父亲的影响才开始的,在胡三省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史学的热爱,加之其父在旁的引导,使得他在史学方面有了更大的兴趣。胡三省的父亲胡笃知晓对于《资治通鉴》的注解虽多,但是皆存在一定的误读,所以在死时特别叮嘱自己的儿子胡三省,一定要重新为《资治通鉴》做注,胡三省则时刻铭记父亲的遗嘱,一生都在为《资治通鉴》做注。 

  胡三省雕塑

  胡三省雕塑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即为《通鉴音注》,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按照《经典释文》的体例写成了《广注》等三书,其后在对稿轶重新撰写时,则总书《资治通鉴音注》。书中明确的注解了相关的典章制度,音韵训诂等,其各个方面的考证也纷纷记录在册,是目前研究《资治通鉴》最为完整的参考资料。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对于思想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主要有音注、训诂、辨误和布道。关于音注,在《资治通鉴》中存在着非常多怪癖的人名、地名和术语。使读者难以理解,胡三省则对此一一作了注解。训诂,即难词、典故等,对于这些如果没有明确的注解,读者是非常难读懂的,甚至会产生误读。胡三省则通过多方考证,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解释。关于训诂方面的注解,胡三省最为擅长的是典章制度和地理,对于这一方面的注解也最为精彩,用词精妙却不晦涩,堪称经典。

  另外辩误的产生属于《资治通鉴》的作者在评述或者记录历史事件时,因为疏忽或者材料有限而造成的一定的不足。胡三省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一完善。布道,即以以史布道,古今公论等。总之,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对中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值得后人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资治通鉴音注
成书过程胡三省自宝祐四年(1256年)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贾似道门客廖莹中聘其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日后以三十年的岁月为《通鉴》写注,初稿有97卷。南宋末年,在逃难新昌时,将97卷《资治通鉴广注》书稿装进木箱,掩埋在村旁的山野里。乱过之后,返回家中,发现书稿全被窃贼盗劫。胡三省毫不气馁,又重新写起,时年已四十六岁,闭门绝客,日夜疾书,“孜孜卫翼,拾遗补误,亦几乎司马氏之忠臣而无负”,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公认是对《资治通鉴》的注释最佳者。有学者对胡注《唐纪》部分所引用书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并对其中的佚书进行辑考,发现胡三省光是〈唐纪〉即引用102位学者之论点,引文超过一万条,可谓旁征博引,还包含大量的佚书,皆远超过司马光的《通鉴考异》。胡三省另撰有《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是针对史炤的《通鉴释文》三十卷进行订正工作。不过胡三省在注《通鉴》时又...
·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胡天注
胡天注(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绩溪八都上庄村人,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入休宁“汪启茂墨室”业墨,次年娶汪女为妻;三十年(1765)在屯溪租开汪彩章墨店,开始经营自己的墨业。他以徽州府孔庙“天开文苑”金匾中“开文”两字冠名,此即“屯溪老胡开文”(今屯溪墨厂);四十七年(1782)接替岳父汪启茂墨室(汪启茂墨室店匾一直悬挂到“文革”前),由次子余德管理,此即“休城胡开文”。他利用屯溪地处休歙间,上婺源、下歙县便捷,商旅会聚,开展销售与采购原材料;又利用汪启茂的招牌、墨印,继续生产、销售汪启茂墨,并挑选墨模中精品,以巨资购上等原料,聘请良工刻模制墨,开始制作自己的品牌。不久在墨家中独占鳌头,蜚声全国。成名后,他捐资得从九品,赐封奉直大夫。乾隆五十四年(1789),正欲大显身手之际,他的一、三、四、五子与妻子相继病故,且六子年幼多病,于是淡于事业,将屯、休二
·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都在为洗雪国耻做努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辛弃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到南宋的词人,大家都会想到谁呢,李清照或者是苏轼呢?南宋有一位非常伟大的词人,名气不输前两者,他是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的词人,与李清照和苏轼两人被成为”济南二安“也是南宋词人当中唯一一个能和苏轼媲美的词人。辛弃疾的词在当时以及后人来说有”词中之龙“之称,他所写的词无论是从写作手法上还是表达的决心上对后世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辛弃疾和许多词人、诗人都一样,因为不被朝廷重视,所以壮志难酬才会写出了这么多名词;在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北方早就已经被金人占领了,所以辛弃疾算是出生在金国。辛弃疾的祖父在金国当官,但是却怨恨金国夺走了自己的家乡,让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所以立志想要灭掉金国,同时这种思想也传到了辛弃疾这里,他从小就看着自己的亲人在金人的统治下受尽了委屈,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辛弃疾才拥有一股洗雪国耻的红心壮志,但是奈何辛弃疾一人的力量太过于...
· 朱元璋一生都在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贪污腐败,面对这些现象,历代帝王制定了很多相关刑法。而要说历史上手段最强悍的,那一定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了。由于朱元璋是贫农出生,深知贪官为百姓带来多大的痛苦,所以朱元璋一生都在,只可惜的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到底是为何呢?网络配图为什么说朱元璋手段最强悍呢?我们来看下,在大明初年,官员贪污60两银子以上就算重大贪污,是要严厉治罪的。那么,如何治罪呢?最轻的就是入狱打板子,再重一些就是砍手砍脚,罪大恶极的就是剥皮、凌迟、掏心等极刑。为了朱元璋制定了很多相关律法,甚至还发动百姓监督,如果发现有贪污的官员,百姓可以直接将官员拿下,送到京城。据统计,朱元璋在位的30年间,杀的贪官加起来有15万之众,其中有很多是被牵连杀掉的。网络配图按说面对如此严厉的刑法应该是没人再敢贪污吧,其实,这样想你就错了,在朱元璋当政期间,贪官是杀了一批再来一批,仿佛是跟朱...
· 朱元璋一生都在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贪污腐败,面对这些现象,历代帝王制定了很多相关刑法。而要说历史上手段最强悍的,那一定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了。由于朱元璋是贫农出生,深知贪官为百姓带来多大的痛苦,所以朱元璋一生都在,只可惜的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到底是为何呢?网络配图为什么说朱元璋手段最强悍呢?我们来看下,在大明初年,官员贪污60两银子以上就算重大贪污,是要严厉治罪的。那么,如何治罪呢?最轻的就是入狱打板子,再重一些就是砍手砍脚,罪大恶极的就是剥皮、凌迟、掏心等极刑。为了朱元璋制定了很多相关律法,甚至还发动百姓监督,如果发现有贪污的官员,百姓可以直接将官员拿下,送到京城。据统计,朱元璋在位的30年间,杀的贪官加起来有15万之众,其中有很多是被牵连杀掉的。按说面对如此严厉的刑法应该是没人再敢贪污吧,其实,这样想你就错了,在朱元璋当政期间,贪官是杀了一批再来一批,仿佛是跟朱元璋作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