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代人如何应对春运“回家难”?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代人如何应对春运“回家难”?,春运期间最大的矛盾是运力不足,在古代运力问题同样存在。由于道路建设落后和

  春运期间最大的矛盾是运力不足,在古代运力问题同样存在。

  由于道路建设落后和交通工具简陋,许多人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当时诗人留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隋代诗人薛道衡有一首挺有名的诗,叫《人日思归》。诗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人日是正月初七,这说明薛道衡并未能及时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而是在外过年的。看看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诗中流露出了他心中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从侧面道出了古代春运“回家难”之现象。

  唐代诗人王湾也曾遇到了与薛道衡一样过年不能回家的情况。

  王湾是中原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有一年快过年时,他乘船到了今江苏镇江境内的北固山脚下,眼前水阔天长,独雁哀鸣,孤帆远行,再嗅嗅越来越浓的年味,王湾一下子动了感情,写下了《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了千古名句。

  为了解决薛道衡、王湾这类“人在旅途”者回家过年难题,创造欢乐吉祥的节日气氛,古代官府也会尽量不在快过年的时候安排外出公务。而相当于今天普通“打工仔”的外出谋生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链接

  秦代的“高铁”——硬木轨路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就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春运“大巴”——畜力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主要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轏车(古代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回家就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灾难应对
意外家中失火触电抢劫盗窃交通意外和事故迷路犯护理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中暑冻伤传染病自然灾害防范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参见灾难SOS人工呼吸家政学
· 穿越需谨慎,回家路太远。古时候的人春运是如何回家的?
春运,被誉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一票难求、拥挤不堪,我们也要想办法踏上回家路,而在古代,游子一样归心似箭,可旅途中的困难可真不少。穿越一下,脑补下三代名士的回家囧途。跟他们比比,也许就不会觉得回家太辛苦了。苦不苦,想想海瑞两万五;回家累不累,想想李白蜀道难。李白(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30岁时,在京城宦游一年,拜谒京官不容易,和人打架也打烦了,李白要回家啦!回哪儿去:从陕西西安走到四川省江油市。(出生地是在吉尔吉斯斯坦没错,但五岁就搬家到江油啦)怎么走:从长安出发,往西走到大散关,走陈仓道,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再沿着金牛道到家。有多远:路途长达1800里,其中600里是平地,1200里是山路。靠啥走:骑马+靠腿走,要多久:一个月。(600里是平地,按每天走100里算,需要6天时间。1200里是山路,按每天走50里,需要24天。)需要多少钱:单程12贯。李白的路上账本:折合现在概念...
· 揭秘:中国古代人如何应对夏天带来的种种灾害?
在历史上,即使盛世也往往疲于应对强悍的夏天。对于中国人而言,如何应对夏天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如何应对夏天的水旱灾害以及次生、衍生灾害一直是中国人的难题。首先是如何认识灾害。“天命”曾是中国人对天气及自然灾害原因的唯一解释。邓拓曾这样说道,中国人脱离氏族社会后,经济政治生活都由单一阶级支配的体系已经建立,所以人们认为人间一切事物都可以由支配阶级进行统治,因此也受其影响。同时,受自然力的压力,又设想存在与人间统治阶级一样的天神。所以,天气、灾害都被认为由人间统治者的行为引起,受天神控制。因此,那些年代,一旦出现灾害,皇帝首先要自责和检讨,并且采取“德行”消除上天的责怪,即“弭灾”。“弭灾”包括自谴、避居等等。后参加这种活动的往往还包括皇室亲属、各级官员,后来普通百姓都会采取类似行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中国人开始采取其他方式应对灾害。根据邓拓归纳梳理,历史上中国人应对灾害有消...
· 古代也有“春运”路途遥远那么在古代古人又如何回家?
春节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节日,每年年关将近,不管离家有多远,游子们都要尽量赶回家人身边,庞大的返乡人流也导致了春运难,现代尚且如此,在古代人们春节要回家岂不是更困难了?古代受自然、礼俗“父母在不远游”等因素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古代春运的主体也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虽然距离跟现在相比不太远,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为了解决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回家时间。古代也有“高速路”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按照记载数据折算来看,驰道宽达69米,路边还栽植松树,绿化降噪,驰道类似于“古代的高速公路”。春运坐畜力车走驰道回家已经是当时相对便捷的路了。畜力车堪称...
· 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是怎么回家的?
春运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每年春节放假,五湖四海的人都抢票准备回家过年。所以,春运是每年出行量最大的时候。那你知道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都是怎么回家的呢?其实,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春节回家团聚的习俗,就有了春运。古人们虽然因条件所限,不像现代人一样大规模在外工作打工,但是古代官员、在外经商的商人、在外游历的文人、外出谋生的人,也会争取赶在春节前回家。古代春节也是放假的,比如宋朝。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等也都放假,这么前后连起来,差不多这一个月都在放假。唐朝虽然没有宋朝这么多假日,但也出台了不少人性化的政策,比如∶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天的定省假(不含旅程);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15天的定省假。清朝中期,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即便有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眼里看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