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吴楚

吴楚

吴楚
吴楚简介资料
吴楚相关文献
吴楚焦氏合谱序
吴楚焦氏合谱序,吴楚焦氏合谱序古晋邑名有焦,周封炎帝后于此而氏,亦因之斯乃焦世系也。邑属太原讳仲
查看全文
吴楚焦氏合谱序
吴楚焦氏合谱序,吴楚焦氏合谱序古晋邑名有焦,周封炎帝后于此而氏,亦因之斯乃焦世系也。邑属太原讳仲
查看全文
吴楚材
族伯吴兴祚时任福建巡抚,吴楚材24岁时投奔门下,受到器重,除公案书记之外,为其子伴读。吴兴祚谓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后吴兴祚为两广总督,随之同往广州。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吴楚材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共12卷,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繁简适中,体例周密,选材得当,每篇末加简要评注,为旧时文学启蒙读本,流传甚广。康熙五十年(1711年),吴楚材又编成《纲鉴易知录》一书,共107卷,族叔吴存礼为之序,以为“法遵纲目,注集王、刘,烦简适宜,雅俗共赏”。为旧时初级历史课本,与《古文观止》同样广泛流行。
查看全文
吴楚柏举战役
? 柏举战前吴楚两国的连续战争 一、州来之战 晋楚邲战后,楚大夫巫臣奔晋,向晋景公提出请“通吴”合力以制楚的建议。经景公同意,派往吴国执行这项战略任务。吴主寿梦同意通吴于上国。巫臣就利用所带兵车教吴人学习车战和阵战。同时激起吴对楚的敌对情绪,并留其子狐庸为行人于吴,执行这个计划,吴国从此开始与诸侯各国一样编车战军队。 周简王二年(公元前
查看全文
吴楚七国之乱(前154年)
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的一次诸侯王国的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七王的血统关系如下: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王国势力强大的局面,是汉高祖刘邦时形成的。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汉五年(前202)刘邦称帝后,共有异姓王七人(见异姓诸侯王)。他陆续消灭了除去长沙王吴芮以外的六人。他认为秦祚短促是由于秦不分封子弟的缘故,所以在异姓王的故土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九人为王,即同姓九王。高祖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汉初的同姓诸王国,土地辽阔,户口众多。由于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干弱枝强的问题这时并不突出。...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吴楚龚氏重修族谱 [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武陵堂修, 清同治12[1873]木活字本.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派行(11世起) : 俊秀崇伦纪 彩凤贵铭香 高朝开景运 贻厚昭祖光 奎璧联辉照 堂中耀吉祥 成就千秋业 长发永攸芳. 远祖 : 龚坚. 原居湖广常德府桃源县. 始祖 : (明) 龚伯四. 由闽之汀州府徙粤东. 下有一子 : 万九郎. 房祖(10世) : 龚世舜 ; 龚世宗 ; 龚世宙,字敬南 ; 龚世宥,字汝翠,号慕南 ; 龚世宝 ; 龚世坤,字启冲. 注 : 卷七破损严重, 部分难以阅读. 散居地 : 广东省, 及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龚氏族谱.
浏览:0
吴楚龚氏重修族谱 [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武陵堂修, 清同治12[1873]木活字本.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派行(11世起) : 俊秀崇伦纪 彩凤贵铭香 高朝开景运 贻厚昭祖光 奎璧联辉照 堂中耀吉祥 成就千秋业 长发永攸芳. 远祖 : 龚坚. 原居湖广常德府桃源县. 始祖 : (明) 龚伯四. 由闽之汀州府徙粤东. 下有一子 : 万九郎. 房祖(10世) : 龚世舜 ; 龚世宗 ; 龚世宙,字敬南 ; 龚世宥,字汝翠,号慕南 ; 龚世宝 ; 龚世坤,字启冲. 注 : 卷七破损严重, 部分难以阅读. 散居地 : 广东省, 及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龚氏族谱.
浏览:0
43.吴氏宗谱, 4, 卷3: 显公支下贤户世系, 1640-188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清光绪12[1886].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修者 : 吴名望,字富全 ; 吴元善,字晓窻 ; 吴楚珍,字朝佐 ; 吴楚才,字登第. 受姓祖 : (周) 仲雍,字熟哉. 泰伯之弟,自号句吴,为吴姓之始. 宗祖(一世) : (唐) 吴良材,字廷用,号万春. 铭公长子. 因官县令居永兴. 桥南祖(3世) : 吴璟. 迁兴国. 石璧祖(14世) : 吴安政,字得道,行小二. 子庆公长子. 派祖(15世) : 吴忠厚. 安政公第五子. 下有三子 : 吴大用 ; 吴大礼 ; 吴大东. 始祖(27世) : 吴显. 大用公之后. 蕲州始迁祖(32世) : (明清之际) 吴青,字安吉,行一. 居大同乡. 支祖(33世) : (明清之际) 吴之有,字方来. 青公之子. 之有公下三子 : (清初) 吴耀德,字仁章(仁户祖) ; 吴耀福,字贤章(贤户祖) ; 吴耀会,字俊杰(俊户祖).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春县, 黄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1.吴氏宗谱, 2, 卷1: 老世系考, 1640-188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清光绪12[1886].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修者 : 吴名望,字富全 ; 吴元善,字晓窻 ; 吴楚珍,字朝佐 ; 吴楚才,字登第. 受姓祖 : (周) 仲雍,字熟哉. 泰伯之弟,自号句吴,为吴姓之始. 宗祖(一世) : (唐) 吴良材,字廷用,号万春. 铭公长子. 因官县令居永兴. 桥南祖(3世) : 吴璟. 迁兴国. 石璧祖(14世) : 吴安政,字得道,行小二. 子庆公长子. 派祖(15世) : 吴忠厚. 安政公第五子. 下有三子 : 吴大用 ; 吴大礼 ; 吴大东. 始祖(27世) : 吴显. 大用公之后. 蕲州始迁祖(32世) : (明清之际) 吴青,字安吉,行一. 居大同乡. 支祖(33世) : (明清之际) 吴之有,字方来. 青公之子. 之有公下三子 : (清初) 吴耀德,字仁章(仁户祖) ; 吴耀福,字贤章(贤户祖) ; 吴耀会,字俊杰(俊户祖).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春县, 黄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0.吴氏宗谱, 1, 卷首: 谱序,源流,行述,墓图,修谱者, 1640-188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清光绪12[1886].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修者 : 吴名望,字富全 ; 吴元善,字晓窻 ; 吴楚珍,字朝佐 ; 吴楚才,字登第. 受姓祖 : (周) 仲雍,字熟哉. 泰伯之弟,自号句吴,为吴姓之始. 宗祖(一世) : (唐) 吴良材,字廷用,号万春. 铭公长子. 因官县令居永兴. 桥南祖(3世) : 吴璟. 迁兴国. 石璧祖(14世) : 吴安政,字得道,行小二. 子庆公长子. 派祖(15世) : 吴忠厚. 安政公第五子. 下有三子 : 吴大用 ; 吴大礼 ; 吴大东. 始祖(27世) : 吴显. 大用公之后. 蕲州始迁祖(32世) : (明清之际) 吴青,字安吉,行一. 居大同乡. 支祖(33世) : (明清之际) 吴之有,字方来. 青公之子. 之有公下三子 : (清初) 吴耀德,字仁章(仁户祖) ; 吴耀福,字贤章(贤户祖) ; 吴耀会,字俊杰(俊户祖).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春县, 黄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吴氏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清光绪12[1886].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修者 : 吴名望,字富全 ; 吴元善,字晓窻 ; 吴楚珍,字朝佐 ; 吴楚才,字登第. 受姓祖 : (周) 仲雍,字熟哉. 泰伯之弟,自号句吴,为吴姓之始. 宗祖(一世) : (唐) 吴良材,字廷用,号万春. 铭公长子. 因官县令居永兴. 桥南祖(3世) : 吴璟. 迁兴国. 石璧祖(14世) : 吴安政,字得道,行小二. 子庆公长子. 派祖(15世) : 吴忠厚. 安政公第五子. 下有三子 : 吴大用 ; 吴大礼 ; 吴大东. 始祖(27世) : 吴显. 大用公之后. 蕲州始迁祖(32世) : (明清之际) 吴青,字安吉,行一. 居大同乡. 支祖(33世) : (明清之际) 吴之有,字方来. 青公之子. 之有公下三子 : (清初) 吴耀德,字仁章(仁户祖) ; 吴耀福,字贤章(贤户祖) ; 吴耀会,字俊杰(俊户祖).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春县, 黄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