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端午节由来与屈原投江究竟有多大关系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4
转发:0
评论:0
端午节由来与屈原投江究竟有多大关系呢?,战国时期,中国的北方已把夏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了。五月进入夏季,蛇、蝎、蜈

  战国时期,中国的北方已把夏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了。五月进入夏季,蛇、蝎、蜈蚣、蜂、蜮等五类毒虫和蚊、蝇等害虫进入活动、繁殖旺季,致人们受伤后的伤口容易发炎。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低,这些害虫带来的生病和死亡率很高。所以,古人处在恶月恶日的恐怖之中,甚至连出生在该月的婴儿也惨遭遗弃,有幸活下来的也时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于是,出于感性和质朴的认识,古人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五月端午风俗。如:

网络配图

  系五色丝。以青、赤、黄、白、黑等色合成的五色丝系于手臂,希望能驱瘟、除邪、止恶气。

  挂艾草。将艾草挂在门口以禳毒。

  饮菖蒲酒。饮菖蒲酒以预防五毒叮咬和外伤发炎。

  戴石榴花。起初也是驱虫,后成为小闺女端午籫以榴花为美的风俗。

  喝雄黄酒。最初人们以雄黄涂耳鼻,后发展为端午喝雄黄酒。“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中国的南方又出现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端午节风俗。

  龙舟竞渡。南方越族以龙为图腾,在先秦时期就有祭祀龙的节日,龙舟竞渡是其中活动之一。

  吃粽子。古称角黍,用“菰叶裹粘米、栗、枣”,是南北方普遍食用的端午节食品。

  千百年来,中国的端午节风俗保留至今还有多少呢?记得小时候,我还在脸上涂过雄黄,也喝过雄黄酒,今天的街面上偶尔还见过门口挂艾草,但现在五色丝、菖蒲酒、雄黄酒已难觅踪影。如今,古代的端午节风俗也就只剩下赛龙舟和吃粽子了。追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已经和一个伟大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夏历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江而亡,为中华民族文化史留下了划时代的壮丽一章,使普通的驱邪避恶的端午节成为千古不衰的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网络配图

  从汉代到南北朝,中国的节日开始赋予纪念意义和人文化的倾向。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人物,曾因地区而不相同。南方吴地之俗,是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纪念屈原的说法,流行于荆楚地区。隋唐统一后,经过各地风俗的渗透、汇融和人民的普遍筛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诗人屈原击败了其他对手,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纪念屈原的说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投江以身殉国的故事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赂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
· 屈原为何投江而死?屈原的死与楚怀王有何关系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在《屈原贾生列传》里面还有关于屈原为什么要写作《离骚》,原来这件事还和楚怀王有关,正是因为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才导致屈原被流放,甚至直接造成了屈原投江而死。这是楚怀王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还包括他听信小人谗言、宠溺郑袖等行为,都是他遗臭万年的理由。很多人也许对楚怀王是恨之入骨,恨他为什么不争气,运用鲁迅先生这位大文豪的一句话,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在楚怀王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不争,他的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辈子,希望楚国能够在他的手里,甚至是在后代子孙手上能够继续延续它的辉煌,但是楚怀王愧对了祖先的期许。楚怀王叫熊槐,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国君。可惜的是,礼乐文明没能教育出来一个明智的君主。执政初期...
· 屈原为何投江而死?屈原的死与楚怀王有何关系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在《屈原贾生列传》里面还有关于屈原为什么要写作《离骚》,原来这件事还和楚怀王有关,正是因为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才导致屈原被流放,甚至直接造成了屈原投江而死。这是楚怀王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还包括他听信小人谗言、宠溺郑袖等行为,都是他遗臭万年的理由。网络配图很多人也许对楚怀王是恨之入骨,恨他为什么不争气,运用鲁迅先生这位大文豪的一句话,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在楚怀王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不争,他的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辈子,希望楚国能够在他的手里,甚至是在后代子孙手上能够继续延续它的辉煌,但是楚怀王愧对了祖先的期许。楚怀王叫熊槐,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国君。可惜的是,礼乐文明没能教育出来一个明智的君主。...
· 屈原为何投江而死?屈原的死与楚怀王有何关系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在《屈原贾生列传》里面还有关于屈原为什么要写作《离骚》,原来这件事还和楚怀王有关,正是因为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才导致屈原被流放,甚至直接造成了屈原投江而死。这是楚怀王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还包括他听信小人谗言、宠溺郑袖等行为,都是他遗臭万年的理由。网络配图很多人也许对楚怀王是恨之入骨,恨他为什么不争气,运用鲁迅先生这位大文豪的一句话,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在楚怀王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不争,他的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辈子,希望楚国能够在他的手里,甚至是在后代子孙手上能够继续延续它的辉煌,但是楚怀王愧对了祖先的期许。楚怀王叫熊槐,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国君。可惜的是,礼乐文明没能教育出来一个明智的君主。...
·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死因之谜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