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1
转发:0
评论:0
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倭仁以顽固的立场反对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倭仁以顽固的立场反对变革。在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中,倭仁作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倭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出身普通旗人家庭。倭仁成长于古城河南开封,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25岁就考中进士。倭仁在京城翰林院任职期间广泛结交理学名家,其中著名的有曾国藩、唐鉴等。同治年间,倭仁不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且成为了同治帝的老师,是同治年间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建,起初目的只为培养翻译人才,以应付日渐增多的涉外事务。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洋务派逐渐发现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866年,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䜣上奏要求在同文馆中设立天文算学馆,招收科举考试出身的低级别官员入馆学习。奕䜣的上奏立刻引起顽固派的强烈反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理学名家倭仁。

  倭仁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理由是他认为西方基督教自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招收了大量信徒,读书的士大夫是维持人心的关键,如果连读书人都学习西方科技,中国人将完全被“西化”,因此“立国之道尚理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倭仁希望理义道德与西方势力的渗透相对抗。倭仁实际上仍是以一种传统的眼光观察当时已经发生剧烈变化的大清,他严守着儒家眼中华夏与化外蛮夷的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承平时期士大夫的追求,但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重创的清王朝要想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新世界”中生存下来,并不是倭仁口中那些空洞的理教可以做到的。倭仁空有道义理论,但却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来变革图强。

  奕䜣与倭仁就此问题发生多番论战,此后倭仁虽然称病请假,但顽固派依然大肆阻挠,导致一些原本有意入天文算学馆学习的低级官员不敢报名。慈禧太后对这一争论也未有明确的表态,晚清朝野对于是否应该向西方学习的争论在此后数十年仍在持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的苏轼为何极力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1056~1063)进士,历官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弟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著作收入《苏东坡全集》。网络配图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遭到不少人的强烈反对。苏轼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认为王安石为了改变当时“...
· 孔融为什么会极力反对曹操颁布的禁酒令?
曹操颁布禁酒令为何遭到孔融的极力反对?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禁酒”人们可能很容易联想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颁布的禁酒令,这一场轰轰烈类的禁酒运动在美国近代历史上是相当有名的。事实上关于“禁酒”并不是只有美国才有的,早在我国古代汉末三国时期便有关于“禁酒”的记载。据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卷十二》记载曹操曾颁布过禁酒令,不过在曹操这次颁布禁酒令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一开始他就遭到了孔融的反对。那么曹操为何要颁布禁酒令呢?而孔融又为何极力反对曹操呢?首先我们来看曹操颁布禁酒令的背景,当时正值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生产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曹操当时在占领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安置百姓恢复生产。众所周知酒是用粮食酿造的,一坛酒的背后可能就是一户寻常人家数日的口粮。酿酒对于粮食的消耗可想而知是巨大的,而曹操想稳定霸业必须要先安民,安民的基础就是得让百姓们有口饭吃。曹...
· 狄仁杰的出身: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狄仁杰什么出身?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时代需要这种人。说到这一项,就不能不说说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了。网络配图狄仁杰所处的唐前期,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前面的魏晋南北朝,贵族势力很强大,在这些贵族的眼睛里,家族比国家更重要,他们当官靠的是家族的势力,只要家族势力在,即便改朝换代也不耽误他们的荣华富贵。忠意味着国家利益,孝意味着家族利益,孰轻孰重,那可不一定。而且那时的皇帝建国往往依赖这些大贵族,延续统治也需要他们的帮助,所以在忠君这方面不敢提出太严格的要求。三国时有这么个故事,曹丕有一次宴请群臣,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你的君...
· 顺治为什么想传位给自己堂兄弟岳乐,孝庄为何极力反对?
顺治十八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染上天花,将不久于人世。由于顺治此时年纪尚轻,所以在病重之时,还没有设立储君。皇子们此时都年幼,长子夭折,最宠爱的次子福全也不过才九岁,一想起自己年幼登基,多尔衮摄政专权的事,也就没考虑他了。后来继承皇位康熙帝此时才不过八岁,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顺治帝思来想去,还是认为国赖长君。于是,有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爱新觉罗.岳乐(1625-1689年),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与顺治皇帝的关系是堂兄弟。所以,顺治帝此举遭到了生母孝庄皇太后的极力反对,孝庄皇太后认为岳乐虽然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与顺治帝同宗,但不为皇太极正统,终究是旁系宗室,帝系转移可能比幼帝临朝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所以极力反对。但孝庄皇太后并没有令顺治改变主意。让顺治改变主意的是一个外国人,来自德国的传教士汤若望。清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之后,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廷...
· 唐太宗欲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为何极力反对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永徽四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长孙无忌陷害致死。长孙无忌反对李恪的表面原因,一是因为李恪不是嫡子,自己肯定想让自己的亲外甥当皇帝。二是因为李恪有前隋血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拱手让给前朝“余孽”。但真正的原因呢?历朝历代多是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帝王与士大夫同为统治阶级,但其实帝王与士大夫之间还是各有不同利益的。强敌来犯的时候,抑或国家战败的时候,士大夫可以投降,不失富贵。然而,帝王如果投降,苟且偷生且难!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首先想到的不是维护国家和帝王的权益,而是借助权势和口才维护本阶层的利益。网络配图吴王李恪被立为太子,损害了关陇集团的利益,所以长孙无忌心里虽然未必喜欢李治,但他为了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肯定支持李治。最关键的是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