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奇怪现象 科学发达的今天都至今无解
1976年7月28日,唐山这座有100万人口的城市被大地震在数十秒钠内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24万生灵在睡梦中被葬身废墟,16多万人重伤······7.8级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国有史以来破坏性最惨重的一次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南京地质学校高级讲师李泰来生的外甥、外甥女不幸地在地震中遇难, 当时他立即向单位请假乘火车赶往唐山,从事地质研究的他也很想看看这次地震究竟是怎么回事。 洲北移 国史以来破坏性惨重的一次大地震, 宁盐官镇的涌 请 蝴 泰来,从 的她也很想看看这次地震究竟是怎么回事。李泰来的弟弟也是研究地质的,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便扛起相机, 骑着自行车在唐山市开始了地震考察 。一个星期考察下来,两人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用传统地震学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现象一:所有的树木、电线杆直立如初,均未受直接伤害。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 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之间仍可直接,准确地传递电视信号。现象二: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现象三:在唐山地震中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而绝大部分是因为建筑物坍塌受害。 现象四:唐山地震后,除个别地区受采空区塌陷或其他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好如震前,很少出现波浪起伏现象。 现象五: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达40°,旋转角度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现象六: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四面开花崩塌。整体歪斜的现象很少。 现象七:唐山公安学校有三栋三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栋房中,有的是第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第二层,有的是第三层,为什么同一区的受震程度会存在如此大的偏差? 所有这一切现象,都使李泰来给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打上了大大的问号。过去的地震学理论认为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两种,地震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可是,李泰来发现用此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种种现象。 理由一:根据横波破坏原理,高的建筑物(重心较重)在地震破坏对象中首当其冲。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理由二:在地震现场考察中发现地震断裂均具有旋转性,而纵波、横波的振动是没有旋转性的。 理由三:不论横波还是纵波,它们的传播都是连续的,强度是渐变的,从震中向外逐渐衰减。因为在同一震区内,同样的建筑物受破坏程度大致相当。可是在唐山地震现的现象却并非如此。
根据对震波的应变分析,李泰来发现扭波才是地震破坏的元凶。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在1996年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他以扭波为主题的发言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 李泰来指出,扭波与纵波、横波乃“同卵三胞胎”,其中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横波, 最后为扭波。纵波使物体产生上下振动,横波使物体前后摆动,两者的破坏都不大。但是,扭波一到,则把物体从内部扭散扭断,随即垂直坠落,造成巨大破坏。有了扭波,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怪异现象全部迎刃而解了。 在研究出地震扭波理论后,李泰来趁热打铁进行了抗震理论的研究。因为扭波不能通过流体和柔性物体,他提出了“轮胎”理论,即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作为建筑体的“轮胎”,阻止扭波进入建筑体,从而达到防震的作用。他还针对扭波拟定了具体的防震抗震措施。 在对扭波的研究中李泰来还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很多古典建筑如宫殿、庙宇、木塔等全部具有除“地下”以外的7种抗震性能,它们都是世界上抗震性最强的地上建筑物 但是,让李泰来觉得遗憾的是,自从1979年发现扭波理论后,由于经费、人手等原因, 更由于扭波理论对传统地震理论的大胆否定,时至今日,扭波理论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唐山大地震距今已近30年,但其中的种种疑问还没有得到确凿的答案,需要作出科学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