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在秦朝想要当一个吃货有的多难 吃碗面条都是一种奢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8
转发:0
评论:0
在秦朝想要当一个吃货有的多难吃碗面条都是一种奢侈,现代社会满大街都是吃货,智能手机里总下载着团购或者外卖的应用。无论地位高低我

  现代社会满大街都是吃货,智能手机里总下载着团购或者外卖的应用。无论地位高低我们都可以享受天下的美食。

  但是在秦朝,公元前211年年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想做个吃货有多难。

  最近一组漫画,大概就是在秦朝一个大汉饥肠辘辘的看到一家小店,但是想吃啥都没有。

  我们日常最常见的面条秦朝都没有嘛,那面条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据史料记载,面条雏形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2002年科学家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

  其实在秦朝我们是可以吃到面条的,臊子面这个西北地区最流行的面食早在周岐时期就出现了。

  面条最早称之为“饼”,煮面条称为“汤饼”,随着时代的变迁,直到宋朝“面条”这个词才正式通用。

  秦朝技术工艺并未达到高度,可以设想面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也许只有贵族士大夫才能吃到面条,但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做为祭祀节日或者招待贵宾的上餐食用。做为普通的吃货,吃碗面条都是一种奢侈。

  既然面条吃不了,那就吃最简单的麻辣烫吧。能吃到嘛?

  麻辣烫起源于川渝一带,最早是船工和纤夫发明的。 那麻辣烫秦朝有没有呢,先来看一下麻辣烫的主要作料,花椒和辣椒。

  花椒在秦朝已经出现了,当时秦地所产的秦椒就花椒,史料记载花椒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是在《诗经》中“椒聊之实,繁衍盈升”的描述。辣椒是秦朝就吃不到的。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并不是中国制造,到了明代末期辣椒才传到中国。所以麻辣烫不可能在秦朝出现。另一方面,秦当时的疆域并未触及川渝一带。但是秦朝有烫菜啊,放点花椒和盐就当做麻辣烫吧。盐在中国仰韶文化就出现了,放心吧,秦朝有卖盐的。

  米饭馒头是现在人们最常吃得主食,米饭加个炒菜也能填饱肚子。米饭在秦地普通人是见不到的,水稻当时只有在南方种植。我们的祖先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够熟练种植水稻了。秦地即便有大米也是绝不多见的,更别说米饭了,米饭的形成也是在宋朝。

  至于炒菜,秦朝更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炒锅也是在宋朝出现的,宋朝的人们真是有口福。

  馒头的出现据说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馒头又叫馍,也有叫饼的,《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蒸制的面食,其实就是馒头。既然是这样,秦朝人吃的饼并不是馒头,前面介绍了秦朝的饼是面条的雏形。

  在秦朝做个吃货真难,但是秦朝究竟吃什么?

  蔬菜的种类在秦朝出现的并不多,油菜韭菜冬瓜芹菜大葱和姜是秦朝人常吃的蔬菜。白菜是三国后出现的,西红柿在18世纪才传入中国。

  秦朝普通人很难吃得上肉食,虽然在秦朝时饲养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对于可能连人都吃不饱的时期,普通人家哪有剩饭去喂牲畜。而且秦朝政府是严禁宰杀耕牛的,因为在秦朝牛是做为农业耕种的主要力量。所以秦朝的人吃不到牛肉。吃鱼在秦朝很普遍,因为鱼得到的方式比较简单,家家户户都可以靠捕杀获取。当然鱼的做法就少很多了,估计就是清蒸为主吧。

  在夏天我们都喜欢撸串,其实在秦朝也能撸串。烧烤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烹饪方法,中国烹饪经过火烹,石烹,水烹,油烹这四个阶段。据传伏羲是烧烤的鼻祖,伏羲取来天火后便教人们将捕来的鱼或者鸟烤着吃。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烧烤遗迹。可想而知,在秦朝吃烤串也不是难事。

  酒,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但是秦朝时期是严禁限制百姓饮酒的,这里并不是严令禁酒,而是限制饮酒。秦朝估计是没有酒驾的。对于皇族和贵族来说,没有限制饮酒的法令。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秦朝时期的酒大多是果酒,也就是果实粮食酿制而成。

  在秦朝来看看餐桌上都有什么?一壶果酒,烫菜,烤肉加上一碗臊子面和汤饼。在那个时期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带着吃货进零陵,一个属于吃货的天堂
零陵区首届“美食节”活动在百万庄6号路隆重举行。此次美食节共设62个展位,美食来自零陵各乡镇办事处,九十多种本地特色佳肴,让人惊叹不已!为期两天的美食节活动,不仅让零陵人民和外来客人大饱口福,也让广大市民对零陵美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永州喝螺永州喝螺是选用本地所产铁螺加工烹调而成,具有清香脆嫩、汤鲜味美等特点,带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据鉴定,喝螺营养价值极高,能清火开胃,益元气,和五脏。永州喝螺的制作特别讲究。首先选用大小相等的活铁螺,放入水中并滴几滴茶油;过一到两天,使之吐出污泥杂质。再用清水洗净,把剁成泥的瘦肉掺入水拌匀,倒入盆内,使螺饱食。然后剁掉螺尾,搓洗干净,放到烧红的铁锅内,稍炒干水气后,加适量茶油,再加食盐和少量米酒复炒,继后将生姜、大葱、蒜泥、辣椒、紫苏、酱油等佐料,匀撒在铁螺表面,倒人肉汤,加盖煮滚几分钟即可,出锅时淋以生茶油,但久煮则不甜不香,不嫩不脆。食喝螺还要得法,喝...
· 世界最长的面条碗接龙
近日,由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推广协会(中国台北)在中国台北龙岗桃园县,组织了一次面条接龙的活动。他们把装有传统的云南米线的3000碗面条排成一排,从而创造了世界最长的面条碗接龙。这一排面条碗大约长296.2米(971英尺9英寸)。他们是由云南当地的餐馆提供的,然后在聚会赠送给出席者。这项技艺是不是很神奇呢?好了,本期的吉尼斯纪录专栏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哦。
· 清朝道光皇帝想要吃一碗粉汤,竟要六万两银子
清朝道光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其节约的程度堪比明末崇祯皇帝。崇祯帝节俭是因为当时明朝真没钱了,道光帝节俭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曾跟他的老爸嘉庆皇帝到盛京(今沈阳)祭祖。当父子二人一起参观清太祖努尔哈赤生前办公和生活的场所时,旻宁(道光皇帝的名字)被祖先朴素的生活环境所打动,从此立志自己要加倍勤俭节约。虽然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抠门就不对了,而道光皇帝抠门的程度,可以说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应该能妥妥的排在第一位。对道光而言,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是不够的,起码得掰成四、五份才行。大臣们如果有功,按理说应该得到奖赏,道光帝的原则是能口头奖励搞定的事情,绝不能给予物质奖励。道光皇帝登基之初,就发布了一篇《御制声色货利谕》,里面的主要指导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为了减轻各地百姓的负担,道光皇帝下令停止各省进贡。虽然后来根据实际情况,各省进献贡品之事并没有完...
· 盘点历史上那些奇葩的货币:有的竟然还可以吃
但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些奇葩的货币在一段时间内流通过或还在流通,有些可以吃,有些还很巨大,实属罕见,一起来看:1、木质钞票木质钞票木质钞票曾在德国流通过,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德国经济陷入困境。当地政府纷纷印制应急货币以充当当地的支付工具,木头、铝箔、丝麻甚至于扑克牌均成为印制钞票的材料。直到德国国家银行恢复生机才宣告结束。2、莱石莱石莱石是一个中央带洞的石灰石盘,直径可达到3.65米,重量达8吨,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无法放进口袋里的货币。作为一种货币,莱石并不像其它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而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某一个地方,只是主人发生了变化。一旦运至指定位置,这些石头便不再被移动,但岛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它们的主人是谁。莱石所有权的转让会在一场公共仪式上进行。3、死刑美元死刑美元美元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货币之一,在美元升值前,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打击伪钞制造行为,在殖民地首先开始制造伪钞时,印制过程非常简...
· 揭秘清朝的五大饭桶个个都是大吃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的饮食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大,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据大鹏考证,在清朝的官员当中,有很多吃货,大吃货,大到让你都不敢相信。网络配图说到清朝的吃货,不得不先说说纪晓岚。受清宫戏的影响,人们一般都会以为,大才子纪晓岚,当然是一付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历史中真实的纪晓岚其实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长得吓人也就罢了,在饮食方面,纪晓岚也很吓人。据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卷十记载:“纪晓岚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粒,真奇人也。”八十多岁了还能每天食肉达数十斤之多,真可以算得上是一枚吃货了。与他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协办大学士英和曾看到他吃饭的情形:到了吃饭时间,仆人捧上来烤肉一大钵,约有三斤左右,纪晓岚一面与人说话一面大块吃肉,不一会的时间,肉已吃完而吃饭的事也就结束了。除了纪晓岚之外,清人姚元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