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藏戏—欧洲人看藏戏
蒂波里剧院的天幕上打出了布达拉宫的巨大投影,喧闹的剧场顿时变得难以形容的寂静。这遥远、古老、壮丽得如同神宫仙阙般的东方建筑,在观众心灵上造成强烈的震撼。他们急切地等待着观赏产生过如此辉煌的建筑艺术的土地上产生的藏戏艺术。
蓦地,藏戏鼓钹敲动起来,由远而近,由低而高,由慢而快,激昂慷慨,铺天盖地。于是,他们看到温巴(猎人)踩着鼓点,头戴很大的深蓝色面具,从森林里走出,旋转跳跃,舞步翻飞,满台都是“温巴”们划出的彩色弧线。拉姆(神女)从雪山悠然飘落,那些独具特色的高原服饰,那些风格迥异的歌声和舞蹈,让观众喜欢得呼叫起来,仿如置身于“香格里拉”幻梦世界。他们看到了的野牦牛在舞台上奔突纵跳,天真憨实,牧女的清歌,悠扬于田野。他们欣赏到了传统藏戏《索吉尼玛》中的“背水”,《卓娃桑姆》中的“迎亲”,《朗萨姑娘》中的“逼婚”,领略了藏戏艺术的独特风韵和高原的民俗风情。他们看到一群被称为“扎西雪巴”的男子,一边舞蹈一边不停地抖动着白色的山羊皮面具。面具本是平面的、凝固的,现在却整个的“活”了起来,向观众奉送友好、奉送和善、奉送吉祥、奉送欢乐和美……这不是在的广场和村落,也不是在祖国首都的剧场,而是在我们世界的尽头、大西洋的彼岸,与拉萨相隔整整半个地球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蒂波里剧院。这座古老而豪华的中世纪建筑,上演过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上演过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上演过英国的芭蕾和美国的现代舞,上演过葡萄牙全国的著名节目,但演出藏戏却是破天荒头一遭,从东道主东方基金会到阅历丰富的剧院老板几乎都是头一次听到“拉姆”(藏戏)这个名字,对它能否成功抱着相当的怀疑和焦虑。
现在,一切疑虑都已冰消雪化。这来自世界屋脊的神奇艺术,迷住了所有的观众。他们先是被感染,打动,继而被征服了。疑虑化作理解,陌生变成亲近,冷漠变成了热烈。演员的心和观众的心,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一下子被拉得很近很近。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震荡着整个剧场,轰鸣在里斯本灯火辉煌的街道,在大西洋的夜空上久久回响,回响……
好了,现在轮到我们的藏戏演员不知所措了。他们都是些纯朴憨厚的藏族青年,大多数是头一次出国,头一次面对如此众多的狂热的外国观众,而且传统藏戏里根本就没有“谢幕”的习惯,但是,这些天性随和、热情开朗的人们很快就适应过来了。他们走出大幕,走到前台,与观众一道欢呼,向观众抛撒吉祥的哈达、洁白的糌粑。观众更加激动,更加热烈,不断高呼“China!Tibet!Tibet!China!”(中国!!!中国!)从拉萨走向世界,波音747客机在10000公尺高空轰呜着行进,豪华宽敞的机舱里坐着22位身着藏装的乘客,他们就是中国藏戏艺术团的全体成员。
这次应邀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参加地中海沿岸的民间艺术节并巡回演出。西南欧兴起了藏戏热。6月22日,艺术团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受到东方基金会的热情接待。在里斯本演出后,他们乘车由南向北,在科英布拉、菲盖拉达福什、瓜尔达、波尔图、夏维什等大小城市巡回表演,参加了埃斯托里尔国际艺术节。每到一处,卸下行装,立即敲响鼓钹,进行藏戏演出,成千上万生活在伊比利奥半岛上的葡萄牙居民,尽情欣赏了来自神秘的世界屋脊上的戏剧和歌舞艺术。
葡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戈麦斯先生兴奋地说:“这是真正的民间传统艺术!实在太美了!”一位美丽的葡萄牙姑娘拉着女演员的手,连连恳求:“教我几个动作吧!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妙的艺术!”夏维什市市长盛情招待全体演员,他在冷餐会上说:“今天我非常激动。你们真是太幸福了,生活在有这么美妙的艺术的世界。葡萄牙的艺术是静的,表演的;而你们的艺术是动的,自娱的,十分美好。你们的演出对我们很有帮助,使我们懂得怎样保存自己的艺术。……”而第17届埃斯托里尔海岸音乐节的主席皮涅罗斯·拉吉先生则称,“……我们的国际音乐节举办17年以来,第一次有中国人参加。你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为我们的音乐节增添了光彩。”并且进一步评价说,“演出令人赏心悦目,音乐独特,手势动作更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演员的服饰艳丽夺目,女声独唱、合唱和舞蹈都极美。我们对演出不仅能接受而且很喜欢……”
7月7日,艺术团抵达意大利桑塔尔·康捷罗斯市,参加这里的第21届广场戏剧艺术节,与意大利、英国、德国、波兰、巴勒斯坦等国的20多个团体同台演出。每一个藏戏和歌舞节目都如同磁石般地吸引着亚平宁半岛北部的广大居民,使他们看到了一种与意大利艺术迥然不同的具有粗犷美和神秘美的高原艺术。他们说:“我们为自己的文艺复兴的艺术骄傲,也为你们的艺术骄傲!”算上彩排,艺术团在这里一共演出4场,场场爆满,甚至有些残疾人还坐着轮椅远道赶来。观众们纷纷要求增加场次,著名的戏剧家达里奥·费夫妇要求合作演出。
7月19日,艺术团从意大利取道巴黎,飞抵西班牙北方海港城市彼尔堡,从这里依次往南,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中海沿岸国际民间艺术节。一起演出的还有苏联、波兰、希腊、巴西、智利、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19个国家20余个民间艺术团体。西班牙是个具有独特民族性格的国家,她的艺术节也别具一格:所有参加艺术节的团体都得一边化装,一边艺术表演。到一地,便在路边随意的“舞台”上演出一番。藏戏艺术团本来不大习惯这种边走边演的艺术形式,也只好入乡随俗,好在他们的前辈如民间藏戏队、热巴队都有着边流浪边演出的传统。但其路上的辛苦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了500多公里,演出33场,无论在什么地方,藏戏团的服装总是最漂亮,演出总是最吸引人,道路两边的观众跟着他们的汽车奔跑,伸出大拇指高喊:“China!Tibet!”;而我们的演员们也不断用西班牙语回答“格那西雅!”(谢谢)“菲利斯达迪”(吉祥如意)。一位市长感叹地说:“感谢你们从遥远的东方给我们带来如此神奇美丽的艺术。看得出来,在保护民间传统艺术上作了巨大的努力。”藏戏艺术团在西南欧三国逗留了71天,行程3万公里,演出近50场。10万多观众欣赏了艺术团的藏戏和歌舞节目,领略了世界屋脊的民俗风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在西南欧洲掀起了一股小小的藏戏热。
达珍说:“我们几乎成了世界性的乌兰牧骑!”这位和米玛、阿旺洛珠同来自拉萨市歌舞团的演员,已在团里唱了27年的歌。在她的双脚都快走遍了的喜马拉雅山、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山下的村村寨寨之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能跟随藏剧团,深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深处,为世界另一头的普通人民送戏上门。生活在友谊的海洋,藏戏艺术团一边走一边演出,传播艺术也收获友谊。无论到什么地方,他们的观众总是最多,掌声最热烈;演出之后,人们还久聚不散,摸摸他们的服装、道具,听听他们的藏语藏音,三国的观众确确实实喜欢上了的艺术,也喜欢上了纯朴可爱的人。藏族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族艺术家们又担负着中国文化使者的光荣使命,于是,他们落落大方,毫不拘谨地与人交往。有时对方讲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自已讲藏语或汉语,你来我往,谈笑风生,互相一句也听不懂,自我感觉却相互理解了很多很多。人与人之间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艺术之间本无隔阂,彼此交流也就无须听懂语言,何况他们还可以用表情、手势、声调来沟通。
一位西班牙司机开车拉了藏戏艺术团一个星期,便和这个团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懂英语,也不懂汉语,更不会说藏话,却一口咬定他们是“最好的人,最好的团”。该他交班了,还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追来,义务陪同藏戏团演完第二轮、第三轮。希洪市两位女陪同看着藏戏团女演员收拾行装准备离去,互相搂抱着哭得像个泪人。三天之后,她俩又赶到奥伦塞市藏戏团的住地,白天陪大家演出,晚上和女演员同住,一直相伴了500多公里,才恋恋不舍地分别。她们对翻译说:“她们是最朴素最美好的人。” 有一天,艺术团到斗牛场参观,女演员阿纽突然从一张扔在地上的报纸上看到了儿子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那张聪明顽皮的笑脸!他正坐在一辆新式的雪铁龙汽车里,高擎四根手指,冲着人们憨笑。阿纽又惊又喜,队友们七嘴八舌,立刻引来了许多人的注目。还是记者反应快,阿纽作为“聪明孩子的妈妈”,上了各报纸、电台。阿纽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前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去拍广告发展业务,儿子作了模特,如今这小家伙巳传遍了欧洲,赢得了“聪明的孩子”的称号,还给自己带来这么一份殊荣。虽然这只是一个偶然发现,却使许多外国人产生了新的观念:并不遥远,它和世界最先进的工业企业息息相通;人并不闭塞,三岁孩子作出的广告也能饮誉全球;的艺术更是了不起的艺术。这次藏戏艺术团参加西南欧三国艺术节的种种盛况已经证明,无论是藏戏还是藏族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都将占有无可争议的一席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