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升仙台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成名。记者找到位于淮南八公山的“升仙台”时

    升仙台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成名。记者找到位于淮南八公山的“升仙台”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因为到升仙台的路实在是太远了,刚进景区大门口的时候其工作人员说:“就在对面的山上,从前面的路下去一会就到了。”记者真的搞不清他所讲的“一会”是多长时间,按照他指定的路线记者足足走了1个小时才到。

    升仙台,是后人把刘安神话以后对他原来炼丹地的称呼,具体地址坐落在汉淮南王宫的后面。站在汉淮南王宫上看升仙台,只能隐约见其一道石门坊,里面的工作人员说,“那就是了。”

    汉淮南王宫是仿建当年刘安的行宫,从外面看去整个王宫呈“回”字形建筑结构,显得很气派,尤其是那门楣匾额上用繁体字写的“汉淮南王宫”五个字分外夺眼。许是房间太大的缘故,走进去之后给人感觉好空,在大门旁边还摆着一个卦摊,闲谈中这位算命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一个多星期都没有开业了,因为来此参观的人实在是太少,“游人都冲着升仙台的名气而来,而上面除了几个石栏杆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景点留不住人。”她坦言,平均每天来此的只有十余人。

    从大门往里走,王宫走廊两边都是一些关于刘安生平事迹的浮雕,走廊的尽头又是一间大房,其中在靠右手的一面墙壁上画的是一幅很大的水彩画,画的内容正是记者这次采访的主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部《淮南子》留给后人100多个成语,目前已经开发成景点的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名气与实物不符”来形容升仙台可谓恰当不过了。整个升仙台的造型是一个道家八卦的图形,上面空无一物,人们除了能从导游口中听到那个早已烂熟于心的传说外,剩下的只有在那里发古幽思了。但因升仙台的地势所处较高,站在升仙台上可以鸟瞰整个淮南市,对于这个意外收获的景点,一位当地人称其为“不幸中的万幸”。

    对升仙台究其根源,故址本不在此,具体在何处也无人知晓,但在规划时为了使景点更为紧凑,有关部门特地选了这个“美女鲜花地”来建造升仙台。升仙台从建造至今已6年有余,但从目前的人气来看,却不太尽如人意,记者从八公山旅游局了解到,当时为了建造汉淮南王宫和升仙台总共耗资近千万元。

    “由于旅游区的开发速度太慢,八公山现在的旅游状况已经进入了疲软期。”接受采访的一位八公山旅游局负责人对记者说:“八公山旅游区现在不是无牌可打,而是缺少资金的扶持。”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不久就要对汉淮南王宫和升仙台进行重新包装,这次投资手笔将比前一次更大,累计投资将达到2500多万元,包装后的景点将完全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升仙台上将雕刻八公塑像,还要建一个洪烈书屋(《淮南子》又称《淮南洪烈》),建几个亭子展示24节气……”

    采访结束后,记者再次来到了升仙台,孤零零地一个八卦造型静静地矗立在山头,和天诉说和风细雨,它真的在此沉默很长时间了,不知再次包装后的升仙台会不会迎来一个旅游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安徽历史风云:捻军起义
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捻军是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的农民秘密组织。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众。清政府虽然一直严禁结捻,但是由于捻党是分散零星的武装活动,所以还没有把它视为大患。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淮河两岸的捻党纷纷响应。可惜太平军没有很好地发动和组织他们,捻党仍然是半农半兵、各自活动的战斗力量。1855年黄河大决口(开封以东铜瓦厢),下游改道北流,入大清河。鲁西南以及皖北、苏北灾害十分严重,农民更加饥寒交迫。同年,捻党首领们在安徽雉河集(涡阳)会盟,推举张洛行(张乐行)为盟主,号“大汉盟主”,有几十万捻党承认他是领袖。从此,张洛行统一指挥下的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捻军的活动使清朝...
·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安徽历史风云:顺昌之战
“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顺昌,即今安徽阜阳。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的这一战斗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历时6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1127年,金朝统治者灭亡北宋后,不断发兵向江南侵扰,宋统治者一味逃跑,不敢抵抗,但黄河两岸的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以各种形式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南宋抗金战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南宋的变化,金军的精锐部队接连受挫,战斗力大大削弱。绍兴五年(1135年),金军与伪齐联合攻宋遭到失败,更加暴露了金军的虚弱情况。但尽管如此,宋高宗仍一心一意与奸臣秦...
·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安徽历史风云:柘皋之战
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名义上由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先胜后败。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底,随着岳家军班师,中原地区乃至淮东地区的抗金战争都已结束。金军统帅兀术在这年秋冬之交到燕京朝见了金熙宗,随即返回开封,开始点检粮草,调集兵马,准备以重兵南侵淮西。宋朝在淮西有三支大军:淮西宣抚使张俊8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3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2万人。兵力虽众,但战斗力不强。金军从1140年底开始逐步由开封附近诸地向南移动。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中旬,兀术、韩常等人的部队越过淝水,攻占寿春。二月三日进入庐州。当南宋朝廷得知金军抵达庐州界的消息之后,急忙发给岳飞一道手诏,命岳家军前往江州,乘机照应,以使金军腹背受敌。同时,岳飞也向朝廷建议,乘金军主力南侵淮西之机,岳家军可再度长驱中...
·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安徽历史风云采石大战
—一六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兵六十万,大举进攻南宋,想一举灭掉宋朝。完颜亮率兵从寿春一带渡过淮河,首先进攻庐州(合肥)。宋将王权连夜南逃,先逃到和州,又从和州逃到长江南岸,他带着将士争渡长江,全军将士淹死大半。踞守在扬州的老将刘也被迫退至镇江设防。完额亮挥军南下,直扑长江北岸。宋高宗见势不妙,想逃往海上,宰相陈康位竭力反对。高宗不得已,命李显忠接替王权,同时派中书舍人虞允文到采石犒师。虞允文从建康(南京)赶到采石,见王权部还剩下一万八千多残兵,士气低落。而接替王权部李显忠尚在池州,军无主帅。江北的金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扎营在江口,渡江之战迫在眉睫。在这万分艰危之际,虞允文毅然担起接挥重任。他召集将士,晓以报国御侮的大火,将士投入战斗。十一月八日,完颜亮指挥金兵从横江渡江,想夺取采石。虞允文指挥宋军,用事先准备好的蒙冲舰和霹雳炮对付金兵。金军兵多船小,连划桨都感到不便,遇到宋军的蒙冲舰,无法招架,...
·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安徽历史风云红巾军之战
红巾军起义是爆发于元末的一次农民战争。元朝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元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美女,天天供佛炼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饿死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社会上流传着“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歌谣。在这种情况下,刘福通遂利用白莲教和弥勒教暗暗串通穷人。1351年,元朝政府强征农民15万人挖黄河河道。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刘福通派了几百名教徒作民,在工地活动,传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暗中凿了个一只眼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