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荡口古镇迈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荡口古镇迈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从无锡市锡山区文体局获悉,无锡荡口古镇审报、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已通过省

  从无锡市锡山区文体局获悉,无锡荡口古镇审报、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已通过省有关部门的评审,将荣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可望代表无锡角 逐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评选。

   历史上素有“金甘露、银荡口”的美誉,荡口镇西侧有泰伯墓,东侧隔鹅真荡与苏州相望。自古以来都是江南重镇,与望族华氏有密切关系,自明初华氏迁居于此 后,发展成一个江南闻名的商埠,名人辈出,如建“真赏斋”的明代大藏画家华夏、明代首创活字印刷的华燧和他的“汇通馆”;第一个用工尺符号记录大量琵琶曲谱的民 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近代科技的先驱者和传播者、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首创乱针刺绣法的刺绣艺术家华图珊、民族工商业者华绎 之、当代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词曲家王莘等。

   荡口古镇虽经历代风雨,但还留存有大量古迹和有价值的古建筑,如北仓河沿岸及老街地区,保留有华氏明清建筑群,记载了华氏兴衰,其中包括华氏老义庄、华 蘅芳故居、华世芳故居、北仓河石驳岸及码头等。荡口古镇保护规划由著名的规划设计师汪永平教授执笔,规划确定了保护区范围以华蘅芳故居和华氏老义庄为核心的北仓 河老街两侧,面积约为7.19公顷,规划范围为北达湖北路、南抵湖滨路、西至新杨路、东到新生河,面积约21.91公顷。重点修缮华蘅芳故居、蔡鸿生旧居、华氏 襄义庄和华氏始迁祖祠。改善北仓河老街两侧的传统建筑,恢复和整治北仓河沿线驳岸码头,改善水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南泉古镇
南方泉又名南泉,翻开历史在唐代隶属于开化乡行政区划。古镇东部沃土原野与华庄为邻,西部群山拱翠直至湖岸,北与雪浪接界,南临浩渺太湖呈半岛状,秀灵的湖光山色,源远的文化历史,不失为地灵人杰物华天宝的江南名镇。南方泉历史文化古迹遗址丰厚,举不胜数,古镇的老街尤甚。街西主要古迹二处:一口黑石为壁、栏圈呈方形的古井名开化方泉,旧传晋代方士葛洪曾取古井泉水炼丹,古土取名南方泉缘于古井“方泉”两字,且地处无锡陆地最南端,故名南方泉镇。另一处为许神桥,明代邑人何汝健赶考途径见桥破旧,许愿中举后必重葺此桥,果中进士,且其儿子孙儿一门四进士传为佳话。街东原有明代“御史厅、兵部厅”建筑,因失火失修毁废;南泉中学校内原有110余年历史的“开化文社”学堂旧址,现仅存晚清秀才朱炳炎书的砖刻横额;街四周清代民居众多,保存较好的仍到处可见,而明代建筑仅留下断垣柱石了。南泉湖岸线长12公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湖边有座竹山,...
· 无锡荡口古镇
荡口古镇位于无锡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秀丽的鹅湖孕育了历史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著有《虑得集》行世,族内子孙代代相传。因此,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历经数年保护开发,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荡口历史遗存众多,有四个(13处)省级文保单位,一个市级文保单位,一个控保单位,50处历史建筑。2004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确定为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编辑荡口位于无锡、苏州、常熟三地交界,素有“小苏州”...
· 吴文化—古迹寻踪—荣巷老街镇
荣巷,在无锡城区西,位处河埒镇地区中心,锡宜公路横贯而过。河埒镇镇政府设在荣巷老街之百余米之梁溪路(即锡宜公路无锡近郊段)边,居荣巷新镇区之中。荣巷老街系明代中叶起荣氏家族家属聚居成镇,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故里,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荣巷老街的锯齿形街道,小弄交织的民居格式,及现存较多明清古宅建筑,构成了别具一格他处绝少的江南水乡另一类水陆相衍型古镇。荣巷又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上世纪初,镇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实业,以纺织、面粉业为主,于帝国主义殖民经济与买办工商经济的夹缝间艰辛经营,终于建立了中国棉纺织工业与面粉加工工业为主的民族资本大型工商业体系,同时为造福桑梓,在家乡创设建造公路,桥梁,园林、学校、文化等等公益事业,使荣巷当时成为无锡近郊最为繁荣的街镇。上世纪的上半个世纪,无锡有“小上海”之称,荣巷则被誉称“小无锡”。荣巷旧民居区,南临梁溪河北的大片鱼池,由梁溪分支的小河自南深入...
· 吴文化—古迹寻踪—名桥风情
在我们江南水网地带,城内街道濒河临水,城乡之间河道纵横,河多、水多、桥也多。“南北东西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在这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今桥梁中,有的气势雄伟,姿态娇妍;有的庄严稳重,精巧玲珑;有的高悬似云中彩虹,低卧如出水蛟龙。这仪态万千的建筑艺苑、古桥风韵,无不显示社会的进步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历史烟云桥上过”。我们的祖先从原始时代的倒木过河、踏石过河、攀藤过河中得到启示,创建了木梁桥、墩式桥、踏步桥、汀步桥、索桥等最早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桥、石桥、砖桥、铁桥以及拱桥、梁桥、浮桥等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桥梁应运而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也凸现出桥梁建筑上的辉煌历史。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河多水多桥多而闻名遐迩。据史载,光绪末年,全市就有大小桥梁150多座。其中有名的石拱桥有64座。民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行人增多,马路拓宽,石拱桥逐渐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西门桥、莲蓉桥、跨...
· 吴文化—古迹寻踪—唯亭名亭乙未亭
闲来翻看家乡新编的《唯亭镇志》和重印的清代道光年间编纂的《元和唯亭志》,两部镇志上均记载古镇曾有八大美景,如“古寺乔柯”、“允泾听潮”、“渔沼荷风”、“金沙落照”、“曲水环山”等等。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八大美景俱成纸上图画,让人唏嘘不已。现今古镇上唯一存留的文物是一座“乙未亭”。亭子是半亭,飞檐翼角,高不过3米,深不逾2米,墙壁里嵌有一块青石碑刻。此亭原筑在镇东首霖雨桥北堍东城隍庙东侧,面西而立。1978年娄江(至和塘)拓宽,霖雨桥拆除,亭子于是就移建在附近,坐北朝南,面江而立,至今仍是这个模样。说起“乙未亭”,是很有些来历的。此亭始建于宋代至和二年(乙未年,公元1055年),是为表彰昆山县主簿宋与权率民修筑河塘,兴利除弊功绩的。原来,宋代唯亭一带一片泽国,风涛迅悍,淹民田庐,盗匪啸聚,阻人行旅,环境很是险恶。为了根治水患,保障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昆山县主簿宋与权不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