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传统文明与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2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传统文明与现代化的历史反思,从传承的角度看,在世界历史中为数极少古老文明中,古代中国文明可以说是有独一无二的

从传承的角度看,在世界历史中为数极少古老文明中,古代中国文明可以说是有独一无二的。这一极其罕见的历史现象因此成为我们为之骄傲的原因,当然也是激励人民奋进的动力。问题在于,传统文明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的运行方式、社会控制机制、文化内涵及社会结构的种种特征和关系是什么?其中有多少与现代社会是共通的?其中机制是否为现代化所需要等等?这些问题虽经反复讨论,但其中仍有诸多疑问,特于此撰文,以求指正。

一、早期中原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发展的缩影

长期以来,长江与黄河文明被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两个发源地,为许多学人所共识,而中原传统文明作为黄河文明的核心,又是通过大量的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学人的研究而得到确证。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遥远的史前漫漫岁月中就有了我们先人的足迹,他们发明了原始农业、制陶技术,还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甚至建立了最早形态的国家。历史进入到文字记载的时代以后,中原仍然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夏、商、周三个王朝都与中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后的汉唐文明更是在中原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历史印迹,繁荣的北宋都市也是中原传统文明发达的缩影。以中原为典型代表的中华古代传统文明,在经历了一个数千年的发展、高潮之后,终于走向衰败,成为历史。

二、现代化不是传统文明的简单继承和延续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虽然只是百年来的话题,但是它的孕育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阶段。19世纪中叶,由于清王朝的中衰及西方强国对侵扰,进步的官绅和学人开始了对传统文明的反思以及对现代化(或称近代化)的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的思考和争论历经160年之后,至今仍是一个焦点。现代化进程不但排斥传统文明的特征,而且表现出全新的构架和特征。传统文明社会中,社会控制主要依靠权力贯彻道德来实现,而现代社会的调控则是以货币为杠杆,通过法律进行实施;个体小农经济是传统文明社会中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而现代社会则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商业贸易国际化的大经济模式;传统文明社会中表现了很强的以等级制度为依托的宗法制特征,而现代社会中则表现为人的自由权利和法律上的平等关系;传统文明中的价值观是权力的崇拜,而现代社会中则表现为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等等。这些区别,使这两个不同的文明阶段在实质上彼此排斥,前者向后者的过度必须经过一个否定和扬弃的过程。

传统文明衰落,现代文明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实现进步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其间的种种改变主要表现为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取代,同时支持传统文明存在的主要基础也一同退出历史舞台。

以古老中原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在经历了远古和中世纪的辉煌之后,渐渐失去了盛世的光环,在近世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再具有领先优势。由此看来,古老的传统文明并不是造就现代化理想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在漫长的古老文明中培育出的早熟的政治机制,成为抑制和排斥新文明萌芽和发展的窒碍,以至现代化因素迟迟不能扎根于中国传统社会;虽然其间伴随着传统文明的多次危机,但是这种早熟的政治只是引导我们的社会在这个传统文明的怪圈中反复循环,乃至我们至今仍然在支付这种情况产生的代价。

三、中国传统文明对现代化的影晌

虽然我们在研究传统文明对现代化进程的促生时,确实发现后者的发生与前者成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明是毫无关联的两回事。从事实上说,不论现代化发生在哪个时期,它都必然建立在传统文明衰落的基础之上,两个文明的更迭本身就是一种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致密;再者,后者在发生、发展现的新机制又是对前者的扬弃和升华,如果没有前者的历史积累,后者的出现也就无从谈起;还有,现代化进程中也不是否定传统文明创造的所有成果,其中的精神和物质、文化成果仍将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在改造自然、社会进步过程中表现了巨大的创造力,浩如烟海的史籍和考古资料留下了我们先人创造力的记载和物证。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早期发源地之一,大量文明的遗迹保留至今,作为展示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发展足迹的明证,这些遗迹都将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以此提高我们的民族自立自强意识,也是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文化产业重要亮点。历史文明毕竟是一段人类创造世界、发展、实现自身进步的辉煌过程,由此留下的不仅仅是文明的回忆,其中更有人类征服自然、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是促进我们民族发展的持久动力和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五帝时代的城址与中原早期文明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系指从黄帝历经颛顼、帝喾而至尧、舜的时代。根据许顺湛先生选定的年代框架:帝舜一世50年,约为公元前2150—前2100年;帝喾十世(包括尧)400年,约为公元前2550—前2150年;颛顼九世350年,约为公元前2900—前2550年;黄帝十世以上1520年,约为公元前4420—前2900年。大体而言,五帝时代的上下限主要在距今4100年前至6500年前之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约2400年之久。①从宏观上进行考察,这个年代构架基本上可以作为研究五帝时代的重要参考数据。根据文献记载,黄帝之世已有城邑出现。《史记·封禅书》谓:“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汉书·郊祀志》云:“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事物纪原》引《黄帝内传》说:“黄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阙。”又引《轩辕本纪》云:“黄帝筑城造五邑。”《中州杂俎》载:“黄帝筑邑造五城。”《淮南子·原道训》曰:“黄帝始立城邑以居。”李白《...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蔡国历史与文化
蔡国是西周初年最早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武王灭纣后,封其弟度(文王第五子)于蔡,称蔡叔度,与管叔、霍叔一起,就近监视被封于殷的商纣之子武庚及其所统领的殷遗民,史称"三监"。《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蔡既是周的同性诸侯,又地处汝水中游,起着"南捍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春秋初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诸侯逐鹿。蔡也曾多次出兵,与鲁、宋、陈等联盟伐郑。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迅速崛起,兼城灭国,威震江汉,使蔡、郑等中原诸侯恐惧不安。《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史...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伏羲与太昊陵
伏羲,又别称包(庖)牺、宓羲、虑戏,亦为后人称为牺皇、羲皇或太昊等名号,是我国史前众多英雄人物之一。由于他出现较早,贡献较大,故又被后人将他与女娲、神农氏列为“三皇”,居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之前。三皇五帝是我中华民族祖先的代表人物,欲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他们不能不加以深究。由于有关三皇的传说记录较少,迄今人们对他们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更多的倾向是就传说讲传说,甚至就神话说神话,如此下去不可能弄清史前传说英雄人物的真实面目。在此,人们应当提出疑问: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无伏羲其人?伏羲是什么时代的人?伏羲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限于篇幅,本文试就此三个问题,做个提纲式探讨。我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上唯一不为外国灭亡过的文明古国。可是,由于能够记录历史档案的文字成熟以前,却只有传说而没有正式纪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公元前841年西周公和元年之前,过去曾被历史学家称为“史前...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华夏文明之根
一、三代年表既明,五帝文化必探1996年5月,在当时的国务委员李铁映、宋健同志的倡议下,《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了。在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等组织领导下,经过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方面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四年的协作奋斗,《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已经出版,最新版《夏商周年表》隆重推出,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创了我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者联合攻关探讨中国重大历史课题的先例,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中国考古学数十年来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科学材料,学者足可据以补充、改写中国古代史,甚至重写中国先秦史。借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力,我们对夏商周三代历史和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就为“五帝时代”历史和文明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动下,相关学科均得到了有力促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古代文明的中心地位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的观念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但是,30年来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成果,已使人们逐步改变了这种观念。20世纪70年代中叶,苏秉琦先生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苏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虽然各地、各民族跨人文明门槛的步伐有先有后,同步或不同步,但都以自己特有的文明,组成、丰富了中华文明,都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纵观中国历史,中原文明曾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任何其他地域的文明所不能比拟的。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需要重新审视中原文明这颗灿烂的明星,以下是我们的认识。一、中原古代文明形成的两个阶段中原古代文明的起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演变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而这个过程也是文明因素逐渐出现和积累的过程。人们常说的文字、金属器、城堡、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