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刘家峡的由来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91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刘家峡的由来,黄河弯弯曲曲,穿过座座大山,到甘肃中部,在永靖县城附近,流进一条二十多里长的

  黄河弯弯曲曲,穿过座座大山,到甘肃中部,在永靖县城附近,流进一条二十多里长的大峡谷。峡谷两岸的山峰地耸立着,看着叫人头晕。黄河水象数不清的脱缰野马,在峡谷中咆哮奔腾而下。

 

  离峡谷不远的山窝里,有个小山庄。庄里有个姓刘的老汉,家里有老伴和两个儿子。四口人靠几棵果树过日子。他们成年累月侍弄着宝贝似的核桃树、枣树、梨树,把收获的果实挑过黄河,到城里卖掉。虽说日子不很宽绰,倒也吃穿不愁。

 

  刘老汉平日抠得很紧,舍不得乱花一个钱。买点油盐也要掂量掂量。穷人家没别的进城门路,不攒钱,有了事怎么办呢!

 

  这年秋天,刘老汉挑上满满两筐核桃,起早去卖。他顺着弯来弯去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地从山上边下来,傍晌午到了黄河水边。

 

  摆渡过河的羊皮筏子在河对面。刘老汉就蹲在一块石头上,等羊皮筏子过来。

 

  黄河水打着旋,浪头击到岸边山石上,水柱飞起几尺高,让人看着心里发怵。羊皮筏上坐满了人,刚离开对岸,起了大风。狂风顺山谷呼呼地穿过来,浪更大了,水更急了。

 

  刘老汉一欠身站起来,提着心,瞪着眼,看着河里的羊皮筏子。筏子在水中忽上忽下,转过来掉过去。筏子上的人紧紧依偎着,有的闭上眼睛,有的乱喊乱叫,有的哭了起来。

 

  筏子到了河中心,突然,一个浪头扑下来,羊皮筏子一下不见了。刘老汉打了个冷战,跪下来磕响头,不住嘴地念叨:“上天保佑,上天保佑。”

 

  谁知一浪过去,羊皮筏子却从水中钻出来,终于靠了岸。刘老汉抬起头时,人们正从筏子上下来,这倒把刘老汉惊呆了。其实,碰得巧,一浪扑不沉筏子的事也是有的,可刘老汉却认为是他求神的效应。

 

  晚上,刘老汉回到家,吃饭时没端碗,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了,他叫醒老伴,把白天在黄河边遇到的事,有鼻子有眼地说了一遍。他要老伴支持他修庙供菩萨,保佑人们平安过河。

 

  他老伴好说话,刘老汉咋说她咋依。接着又说服两个儿子,于是,他们把积蓄全拿了出来,买来砖瓦、木料。刘老汉请来匠人算一算,还差一半东西。他一咬牙把几棵果树也卖了。

 

  全家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凑够了料,在峡谷里盖起了一座庙。从此,过河的人,总要先进庙祷告一番,乞求神灵,保佑平安。认为有菩萨保佑,能逢凶化吉,碰到狂风恶浪,筏子往往能躲过危险,到达彼岸。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想念着这个好心的刘老汉,便把这个峡谷叫刘家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朱峡的由来
万里黄河贯穿永靖,在这一百余里长的地方也正是黄河上游最著名的峡谷地区。境内有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峡、盐锅峡,它们忽断忽连,时窄时宽。五个峡谷中,牛鼻子峡最短,才三里;最长数朱峡,有十五里。为什么称它为“朱峡”,这还得从五百多年前的明末说起。那时沿黄河古道上青海、新疆最捷径的一条商路,就是永靖道。但当时这里山峦重叠,峭壁高耸,沿谷羊肠小道,行走十分危险。今天这个脚夫掉下悬崖,明日又是那个驼队出了麻烦,骇人听闻的事时有发生。“上青海,下四川;难过十八坎;十八坎,鬼门关;阎王跟前过一遍。”这首民谣传至官府耳朵里,他们马上派人募集款子,说要劈山开路,为民解忧。一遍又一遍挨户搜刮民财,但几年过去了,迟迟不见开工。这件事,被附近罗家寺一个姓朱的老知道了。他抱打不平,非常气愤。在一次龙华盛会上他说:“人,要以善为本;官,要为民做主,乃天经地义也。巧取豪夺,失信于民,天诛地灭。”老走出寺院,不顾年...
· 黄河文化—太行堤名的由来
太行堤,现指长垣大车集至延津魏丘集的44公里堤防,实际上只管理到封丘黄德,主要利用近33公里,其余残堤被地方政府以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该堤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弘治七年(1494年)副都御史刘大夏治河时主持修建。起自河南延津县北胙城,“历滑县、长垣、东明、曹州、曹县抵虞城,凡三百六十里”。至清代,又多次加修。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中间一段被河水冲毁,今存上下两段。上段起自河南延津县胙城,过封丘,至长垣大车集。下段起自山东东明县阎家潭,经曹县、单县,止于江苏丰县五神庙。1956年第二次大复堤时,为防止黄河自天然文岩渠入黄口倒灌北溢,对延津魏丘集至大车集堤身残缺严重的近33公里太行堤进行了补残加固。延津县境太行堤,因当时该县无治河管理机构,未进行加固修缮。魏丘集以上太行堤因损毁严重,难见堤形,而未统计在内。1961年,对该堤段实施了锥探灌浆。1974年第三次大复堤后,按北岸长垣临黄堤的大车集村0...
· “黄河”名字的由来
隋朝到了隋杨帝的时候,就变得越来越腐败。隋炀帝是一个暴君,弄得百姓们民不聊生,纷纷想起兵反抗。李密就是其中之一。他非常机灵,最后带领无数名贫苦的农民和隋朝战斗。但是,一场大战决定了这位英雄的命运。在河(唐朝之前称黄河为河)两岸,隋朝大将王世充和李密的军队即将开战。王世充是一位猛将,作战勇敢,带领军队渡过河。河此时风平浪静,隋朝军队安全地通过了。李密本以为隋军无法度过这道防线,大吃一惊。起义军没有做好任何准备,被隋军击败了。起义军的势力减弱了一半,隋军就渡过风平浪静的河,回到了河的另一边安营扎寨,养精蓄锐。而聪明的李密并没有屈服,而是想在夜晚悄悄率领精锐部队渡过黄河,偷袭隋军。夜晚,精锐部队寂然无声,悄悄前行,眼看就要成功了。可就在即将度过河的那一刹那,黄河变了脸,河水翻滚着,咆哮着,像一头愤怒的狮子。起义军大惊失色,叫着、喊着,被卷进了河水中。就这样,起义军失去了主力,很快被隋军打败了。王...
· 黄河文化—长垣县被称为“三善之地”的由来
黄河岸边的河南省长垣县,古时称蒲。春秋末期,孔子的学生子路治蒲三年,政绩卓越,孔子三称其善。从此,长垣县便有了“三善之地”的美名。公元前487年,子路被当时的卫国聘为长垣宰。成为长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任县令。子路上任以后,察民情,顺民意,治黄河,兴水利,扶农业,重教育。亲率民众根治水患,现在长垣县的文明渠就是在当时的基础上逐年开挖而成的。兴修水利,不但可防洪排涝,也使旱地得到灌溉,大片荒芜的农田得到开垦。同时,子路还号召人们植树,改善生态环境。他经过三年的治理,全县沟渠纵横,树木茂盛,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公元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路过长垣,看到长垣的巨大变化,他高兴的三称其善。孔子说:“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正以信,故民尽力;入其邑,墉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民不偷;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从此以后,子路治蒲的故事被广...
· 黄河文化—黄河的表情
生活在黄河身边,工作在黄河系统内,接融最多的莫过于“黄河”二字。春夏秋冬,桃汛、伏汛、秋汛、凌汛,黄河四季歌;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诸问题,因为这是治黄的四大要务。抱着照相机,独立黄河岸边,头一次看不出黄河要拍的地方。干了几十年黄河,这会儿咋就不懂黄河了呢?作为一名黄河职工,尤其还是经常拿着照相机拍黄河的摄影爱好者,如何把黄河拍美、拍实、拍新、拍奇,如何拍出黄河的厚重与沧桑,如何把黄河拍成时代的符号,如何记录下黄河心灵的语言和表情,我百思而不得其要领。蓝天、白云、黄水、绿堤,这些常用的色元素,都具备了足以构成冷暖色调的美好画面与点线美。但是,站在美丽面前,仍无可回避地出现一片空旷。也许,这次去黄河边没有拍一张照片是从未有过的事。但是,无果而终地离开了河边,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思考。照相机里虽然是一片空白,但对于今后如何按下快门,却是空而不白。面对平如镜面、悄无声息的黄河,眼前细流叠现出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