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夺命绝活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7
转发:0
评论:0
夺命绝活,一康熙年间,在老北京菜市口有一个叫黑三子的鞋匠,每逢菜市口处决犯人,他是一

 一

  康熙年间,在老北京菜市口有一个叫黑三子的鞋匠,每逢菜市口处决犯人,他是一定要去的。

  这天上午,黑三子正在看处决犯人,只听三声催命炮响,十几个人头落地。围观的人群里,胆儿小的早已经闭上了眼。黑三子虽说胆子大,看着那些滚落在地上的人头和喷出去几尺远的鲜血,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这时,突然有人从背后猛地拍了一下黑三子的脑袋,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他忙扭头一看,是鞋匠赵大头。黑三子骂道:“你个狗日的,想吓死老子。”赵大头一脸不屑地说:“我就知道你胆子小,干不成大事,可王老炮非要我来叫你。算了,我找别人去。”王老炮比他俩都大,在他们这些修鞋匠里,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黑三子忙拽住赵大头说:“谁说我胆子小了,王老炮他爸去世的时候,身上的寿衣就是我给帮着穿上的。”王老炮他爸是得了一场怪病死的,死的时候全身布满脓疮,一般人都不愿意凑到跟前去。黑三子二话不说,上前给王老炮他爸从里到外地换上了新衣服。就为这事,王老炮一直对黑三子心存感激,有什么好事也不会忘记喊上他。

  赵大头似乎有意在激黑三子,说:“给死人换衣服算什么,今天要干的这件事,怕你听了要尿裤子。”听赵大头这么一说,黑三子恍然大悟,小声问道:“你们是不是接了今天的‘头活’?”赵大头笑着点了点头。

  “头活”是句暗语,就是给那些被砍掉脑袋的死囚把头和身体缝好接在一起,好让死囚能全尸入葬。

  黑三子早就知道有鞋匠私下里接“头活”赚钱,他自己却从没干过。赵大头见黑三子有些犹豫,讥笑道:“我看你就是胆子小,有钱都不敢赚,活该一辈子当光棍。”黑三子果然火了:“谁他妈不敢了,有钱不赚是王八蛋。走!”

  二

  赵大头和黑三子来到王老炮家。三人坐下,喝了两口酒后,王老炮说:“今天晚上咱们就得加班干活,一共13个人,每人1两银子”。赵大头和黑三子听得都直咽唾沫,要知道在当时5两银子都能买个大姑娘回来当老婆了,一晚上就能赚13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

  三人吃完饭后,王老炮拿来三张铺在地上,说:“每人一张,这‘头活’就在上面做。这‘头活’比不得平日里你们修鞋,都得给我干细致点、漂亮点,我也好跟主家交差。”

  三人铺好了,准备好了针线把马车上主家送来的尸体和人头轻手轻脚地搬下来,抬进屋。昏暗的油灯下,13具无头尸体加上13颗血淋淋的人头,谁能不害怕。因为时间紧,三个人忙把油灯拨亮,穿针引线,忙碌起来。

  一直干到天快亮,他们才把这13具尸体一一缝接好。三人又打来清水,洗去尸体上的血污,再给尸体换上提前准备好的寿衣。

  三

  “头活”干多了,王老炮他们还琢磨出了门道来,比如针脚要小,入肉要深,尽量让人看不出来这人头是接上去的。另外,黑三子还特意买来了丝绸围巾,把这围巾系在死者的脖子上。由于王老炮他们干活儿细,在这个圈子里渐渐有了名气。

  一年下来,他们三人已经攒下了上百两银子。三人一商量,干脆在菜市口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头活”店。就等日后,再每人讨上一房老婆,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为了图吉利,他们还请人在店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手艺精湛做得脚下文章;下联是:技艺超群称得头上功夫。

  人怕出名猪怕壮,此话一点都不假。这天,黑三子刚在菜市口和死囚的家属谈成一笔买卖,约定让家属夜里把死囚的尸首送到店里去。这时,赵大头便急匆匆地跑来,说:“三子,出事了。宫里来人,把老炮给抓走了。”黑三子顾不得多想,急匆匆地跟着赵大头回到了店里。

  两人在店里心急火燎一直等到了天黑,才来了一辆马车将王老炮拉了回来。黑三子他们往马车上看,王老炮早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送王老炮回来的两个官兵,放下话:“你们好好琢磨一下这下面的活该怎么干,干得好有赏,干不好,嘿嘿!”两个官兵做了个砍脑袋的动作,丢下血肉模糊的王老炮扬长而去。

  黑三子和赵大头忙把王老炮抬进屋里去,赵大头要去请大夫,却被王老炮给伸手拦住了。王老炮哭丧着脸,说:“你们别管我了,快跑吧。宫里的活儿,咱们干不了,过几天都得脑袋搬家……”

  原来宫里的人把王老炮抓了去,既不是让他去做鞋子也不是让他去做一般的“头活”。是宫里一个得宠的老太监死了,众太监们就想把老太监已经被阉割掉几十年,都风干了的,再给老太监接上。王老炮心里紧张,一不小心把那块“干肉”给整碎了一块。这下子,众太监们可都不干了,他们将王老炮一顿乱棒后,让王老炮回家来想办法,说是接不好老太监的身子,就别想保住脖子上的人头。黑三子和赵大头听完也都傻了眼。

  这时,门外又有人敲门,是黑三子今天接的那个“头活”送来了。赵大头一脸沮丧地想推掉这个“头活”,黑三子却拦住了。黑三子说:“做生意讲究个信誉,更何况这‘头活’也比较特殊,深更半夜的家属也不好再去找人不是。既然白天里我答应了,我看咱们就抓紧给做了吧。”

  他们干完了活,黑三子便找来一辆马车,三个人准备连夜逃离北京城。就在这时,从旁边突然蹿出几个手持刀枪的官兵。一个官兵的小头目奸笑道:“惹了祸就想跑?没那么容易。来啊,都给我拿下!”

  四

  王老炮三人被关进了牢里。牢头说了,最多给王老炮他们两天的时间想办法,因为老太监的尸体放久了,会臭掉的。

  夜里,王老炮因为受到惊吓,再加上伤口发炎,开始发高烧。黑三子和赵大头向牢头求情,要来一盆冷水,轮番地给王老炮敷伤口。天快亮的时候,满眼血丝的黑三子突然对赵大头说:“咱们不能待在这里等死,天亮后我就进宫去给公公做‘头活’。”赵大头不安地问:“你、你行吗?”黑三子叹了口气,说:“反正也是个死,只能赌上一把了。”

  天亮后,黑三子跟牢头要来了猪头肉和烧饼,说是吃饱了才好进宫去给公公做“头活”。等牢头拿来了猪头肉和烧饼,黑三子也不跟赵大头他们客气,一个人坐在地上大快朵颐。赵大头在一旁看得直掉眼泪,赵大头心里明白,这很可能就是黑三子在人间吃的最后一顿饭了。吃饱喝足后,黑三子向王老炮和赵大头拱了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冉仲景的两个绝活
冉仲景的两个绝活(图)@郭大章认识冉仲景的人都知道,冉仲景有两个绝活:诗歌和山歌。冉仲景的诗名很盛。多年前,我曾有幸参加了重庆市首届青年作家班的培训,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大腕讲课。我记得,著名文学评论家施战军和作家叶梅都曾在课堂上对冉仲景的诗歌赞不绝口,说是其诗歌代表和引领了某种潮流的写作,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值得去认真阅读和研究。我坐在下面,一种身为冉仲景同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还有一次,我到云南昆明去参加一个会议,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我来自重庆一个叫酉阳的偏僻小县城,估计在座的大都没听说过。这时,一个云南作家站起来说,酉阳,你们那儿是不是有个诗人叫冉仲景?这便是冉仲景,一个坚守在酉阳山区,却盛名远播的诗人。我这儿还有一个故事,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那时,我还在读高中,冉仲景则刚刚从康定回到故乡酉阳教书。有一天,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事请假,便来了一个代课老师给我们上课。代课老师走进教室,...
· 民间故事:夺命玉蛇
之前我们有讲过夺命蛇王的故事,今天小编讲的是他的姊妹篇,一起来看看吧。这天,赵玉胜正在房中与妻妾们调笑,管家来报,说宰相大人前来拜访。赵玉胜一听忙让妻妾们退下,赵玉胜万万得罪不起宰相,急匆匆前去迎接宰相。赵玉胜将宰相迎入客厅,满脸堆笑地奉承道:“宰相大人驾到,寒舍蓬荜生辉啊!”此时宰相也不跟赵玉胜说什么客套话,张嘴便问道:“我听说赵大人得了一件宝物,不妨拿出来让我欣赏一下。”赵玉胜听完心中暗暗叫苦,这真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赵玉胜试探着说:“我这穷家破院的哪会有什么宝物,大人喜欢上什么只管拿去就是了。”宰相说:“好!我就喜欢赵大人痛快的性格。我听说赵大人得了一个能杀死大公鸡的玉蛇,可有此事?”赵玉胜知道宰相这个人贪婪成性、心狠手辣,只要被他看上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地抢了去。玉蛇与其被他抢去,还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呢。想到这里,赵玉胜连忙说:“瞧我这几天都忙晕了头,本来我是准备亲手送到大人...
· 京城老药铺绝活儿(图)
同仁堂字号旧照古都北京,绵延几个世纪以来积淀了令人瞩目的丰厚人文遗产,老字号药铺当属其一。且不说众所周知的同仁堂,著名的老药铺还有多家,而且各具“绝活儿”。鹤年堂的“汤剂饮片”早年间老北京人都流传说:“要吃丸散膏丹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到鹤年堂”,可见鹤年堂的优势。鹤年堂加工炮制的汤剂饮片,确是选用地道药材,精心除去非药用部位,讲究质量,加工精细,深受名医信赖和群众好评。鹤年堂相传始创于明嘉靖四年,地址在菜市口,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原是明代严嵩花园中一个厅堂的名字,严嵩手书的鹤年堂匾流落到民间而成为这个药店的名字。鹤年堂开业后店门外悬挂的“西鹤年堂”匾额,相传是严嵩之子严世藩所书。民国以后,鹤年堂常与同仁堂并驾齐驱,曾有《旧都文物略》记载:“同仁堂、西鹤年堂药铺,皆数百年营业,声闻全国,近虽西药林立,即同仁、鹤年二家,于平市(即北京)四城设分肆无数,而购药者不约而同趋前门及菜市口两处...
· 族谱是“绝活”传承的唯一载体
宁化县城西一处僻静的房间里,邱志强和巫松根在忙着手上的刻字活,几盘备用的木活字一个个排在木盘里,每行用竹片隔开,井然有序,橱柜中摆放的《兰亭集序》木活字工艺品夺人眼球,夕阳从窗口探进,为这间清冷的临时作坊平添了些许阳光。他们正在雕刻着一个个木活字。邱志强是巫松根的师傅,师徒俩是目前宁化县惟一还在从事木活字印刷的匠人。今年34岁的邱志强随父亲学习木活字技艺已有19个年头,传到他是第四代了,现用的“文林堂”堂号有100多年的历史,家里存有木活字近10万枚。“父亲曾带过20多个徒弟,后来都因种种原因离开或转行,自己带过的5个徒弟也没能坚持下来。由于缺少生意,徒弟们纷纷转行,传了四代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很可能在我手上失传。”邱志强有些伤感。族谱是“绝活”传承的唯一载体“近20多年来,宁化木活字之所以得到传承基本上是依赖修订姓氏族谱。1988年至1995年是宁化编印族谱的鼎盛时期,包括宁化周边的清流、明...
· 族谱是“绝活”传承的唯一载体
宁化县城西一处僻静的房间里,邱志强和巫松根在忙着手上的刻字活,几盘备用的木活字一个个排在木盘里,每行用竹片隔开,井然有序,橱柜中摆放的《兰亭集序》木活字工艺品夺人眼球,夕阳从窗口探进,为这间清冷的临时作坊平添了些许阳光。他们正在雕刻着一个个木活字。邱志强是巫松根的师傅,师徒俩是目前宁化县惟一还在从事木活字印刷的匠人。今年34岁的邱志强随父亲学习木活字技艺已有19个年头,传到他是第四代了,现用的“文林堂”堂号有100多年的历史,家里存有木活字近10万枚。“父亲曾带过20多个徒弟,后来都因种种原因离开或转行,自己带过的5个徒弟也没能坚持下来。由于缺少生意,徒弟们纷纷转行,传了四代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很可能在我手上失传。”邱志强有些伤感。族谱是“绝活”传承的唯一载体“近20多年来,宁化木活字之所以得到传承基本上是依赖修订姓氏族谱。1988年至1995年是宁化编印族谱的鼎盛时期,包括宁化周边的清流、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