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4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学文远,祖籍河北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生于公元429年,卒于公元
  祖冲之,学文远,祖籍河北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生于公元429年,卒于公元500年。他的家庭,从曾祖父起,大都对天文、历法和数学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亲自观察天象,进行推算,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周三径一”。这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误差很大。最早提出科学计算方法的数学家是刘徽,他在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割圆术”,把圆周率的概念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圆周率的计算,仅是祖冲之的一项贡献,他的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堪称当时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除了圆周率的计算以外,另一重要贡献就是创立了求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球体积=4/3π×(半径)立方。这也是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祖冲之与他的儿子祖(也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共同研究而取得的。在研究过程中,祖氏父子应变用了“等高处截面积相等的两个立体,其体积必相等”的公理。这一公理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被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所引用。祖冲之还曾著有《缀术》一书,在唐代被列为10部算经之一,可惜由于其内容太高深,被学官废置而亡失。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大胆地指出了前人所制历法的不足,提出了历法改革,于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新历法“大明历”的制定工作。大明历把岁差首次引入历法,把19年七闰法改为391年144闰,从而使历法更加精密。

  同时,祖冲之在机械方面也有辉煌的成就。他曾制造过“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南齐书・祖冲之传》)的指南车、“日行百余里”(《南齐书・祖冲之传》)的千里船,以及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磨谷的水碓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
张衡幼年时代,家境贫寒,但他年幼好学,天资聪慧。他十几岁时,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张衡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离开家乡,开始游历名都大邑,求师问业,曾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诵《五经》,贯六艺,十八岁便写成了第一篇文学作品――《温泉赋》。张衡二十三岁时,受聘于南阳郡太守鲍德门下当主薄。此后他花了十年功夫,写成了著名的《二京赋》(即《赋》、《东京赋》),讽刺“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的不良风气,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名都故城的盛大场面,表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较高成就。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张衡由鲍德举荐,进京作了郎中,在任三年,迁升为尚书侍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又调升太师令,掌管天文、历法、预报天象气候。从此,他潜心钻研文学,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张衡的宇宙天体观是“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和地的关系就象蛋壳包蛋黄一样,天外地内。他所著《灵宪...
· 中国古代科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 中国古代科学家-裴秀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裴秀(223-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触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图资料。由于才华出众,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赞赏。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娟八十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裴秀在...
· 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
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沈括,字存中,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
· 祖冲之,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受人敬重。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任县令。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此后直到宋灭亡一段时间后,他花了较大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间,他在南齐朝廷担任长水校尉一职,受四品俸禄。鉴于当时战火连绵,他写有《安边论》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